第221章逢学文 - 最初的灵气与最初的修仙者 - 言三寸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221章逢学文

辞别了逢飞,逢学文转身离开,此时人们正陆陆续续地回到村子中。

他小心翼翼地避让着别人,尽力地将自己隐藏到房屋的阴影中去,不被其他的村民注意到。

他在仙人面前近乎冲撞的行为,获得了仙人传道的机会,并且将这个恩惠给予了所有人。

但是他仍然不敢保证,是否有人在暗中嫉恨自己,要在暗中害他。

毕竟人心隔肚皮,你永远不知道其他人在背后是怎么想的,有时候驱使他们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的原因,说出来简直令人可笑。

也正是因此,逢学文才要冒着顶撞仙人的风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求仙人赐法。

他不想在这个环境中待下去了,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来打破。

但是与其乞求上天,不如将力量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我能像飞哥那样成为修士,就能够离开这里。”他眼中露出了几分渴求。

逢飞是泗山村中为数不多的修士,这也让他以不大的年纪在村中享有了很高的威信。

以往的时间中,逢学文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修士,那样曾经欺负过他,看不起他的人,就会被现实狠狠地打上一巴掌,他也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村中的大英雄。

但是今天看到的改天换地的伟力,让他有了别样的想法,“飞在天上的,为什么不能是我?”

一个名为野心的树苗,开始在他的心中慢慢滋生起来,并且随着欲望之水浇灌变得越发蓬勃。

——————

“主上,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你要出手拯救这两个村子?”李长庚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在他看来,两个村落之间争水开战,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个乱世,比这更惨烈的事情比比皆是,为什么许川要主动帮助他们。

而且不仅帮助两村缓解械斗,改天换地新修河道,并且宣布要在三日后于九华山传道,将修行之法传给他们。

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吃饱了撑的,这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许川背对两人,走到了一处小土包之上,仰头看向了远方,那里是真正的彭沙之地,遍地高山深谷,里面生长着数之不尽的彭沙之人。

“彭沙之人敏感刚强,”他说道,“我欲入主此地,免不了和这些人打交道。”

如果他只是来彭沙两州隐居的,那当然不用这么麻烦,随便找座荒山开垦了就是了,吞吐日月精华,修道求长生,好不自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灵空大修士的手段尽数展开,博得一个栖身之地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他的目的不止于此,其他的不谈,至少手中的灵植术要发挥作用,就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

灵植术想要使用,就要进行大范围的耕种,并且因为需要灵气的缘故,要比普通的作物需要更大规模的运作。

到时候总不能让他亲自下地干活吧,大量的人存在总能帮上不少忙。

“灵空修士看似强横,但是强力并不能让人臣服,只会激起反抗的种子。”许川说道。

“有谁反抗,斩杀便是。”万北杀气腾腾地道,生于乱世,暴力往往是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

“有一人反抗,杀一人,有十人反抗,杀十人,若是有千人万人,乃至一州之地的人一起反对我们,还能都杀尽了?”许川反问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来彭沙不是为了杀人的,能用其他的手段达成目的,自然也不用一直杀人。”

他眼中露出几分不分明的意味,“彭沙之人虽然对外铁板一块,行事强硬,但是也不是不懂感恩之人。”

看到两村之间的斗争,为了小小的河水流量大打出手,甚至有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的事件,让他心中有了打算。

宁河改道的影响比他想象的还要大上许多,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河岸两边的居民。

古代文明因河而起,沿河而居,滔滔的宁河灌溉了彭沙,也深刻地刻画了当地人的生活,宁河改道——就是他的一个绝好的切入点。

由此入手,并以此为由,加上他灵空修士的身份,带着滔滔大势,由不得当地的豪强不同意。

“只要三日后的布道没有问题,入主东南应该就是板上钉钉了。”许川心中如是想着。

——————

夜已经变得深了。

泗山村并没有多少光亮,在这个时代,村子里的灯光是奢侈品,不会有人花钱在这上面,不然会被全村的人骂是败家子,白天免费的太阳光不好吗?

“五个,六个......”在黑漆漆的房间里,仅有破败的窗户旁边流进来几丝月光,逢学文在默默地数着手中的铜板,翻来覆去,也不见多一个。

半两多银子,加上三十六个铜板,就是他所剩的全部家当。

自从父母意外身亡之后,他在村中的日子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关心。

甚至有不少泼皮混混都想来咬他一口,如果不是他年岁稍长,也有股子狠劲,早就被吃到骨头都不剩了。

到了时候,他就越发地渴望力量,“如果我是修士,那天我爹娘就不会被随手杀死,他们也不敢欺负我了。”

他父母的死亡,纯粹是被两名修士的战斗波及,凡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伤害。

母亲当场死亡,父亲虽然活着回到了家中,但是伤重难医,最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躺在床上,哀嚎着死去。

那段时间,他几乎将泪流干了。

“要不是飞哥,我在村中早就待不下去了。”

但是逢飞也只是一个初入引气的修士,而且妻子对于他接济逢学文的行为,早有了诸多不满,明里暗里,夹枪带棒地讥讽着。

十五六岁少年的内心最为脆弱敏感,此时的逢学文已经打定主意,三日后就带上全部家当直奔九华山。

此行若成,就不再回来了,若不成,就葬身他乡。

带着这样的想法,逢学文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