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天海门贾靖
“彭沙之地势力林立,我作为外来者,必然被他们所敌视,即使表明听从,也是面服心不服。”
许川一指外面的瓢泼大雨,“就如同这猛烈的雨,虽然来的快,但是去得也快。”
“但我以讲道为主,不露锋芒,席卷大势,裹挟民意,”他朗声道:“这就是化倾盆大雨为流水的手段。”
“流水不强,当时足以穿石。”
“我已经让他们俩去散布了消息,”许川脸上露出笑意,“半月之后,我将在卫山上,再次讲道。”
卫山也是彭州的名山之一,那里他将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这场盛大的演出。
这就是他的阳谋,堂堂正正的手段,让当地人防不胜防。
即使再强大的当地实力,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阻挡这等对所有人都有益的事情。
——————
彭州中部,天海门内。
黎廊面色阴沉,正在左右徘徊着,身上散发着一股让人远离的气息。
“门主,荆先生来了。”门口一个跑堂的恭敬道。
黎廊猛地抬起头来,脸上的表情瞬间转化,变得温和从容起来,一脸笑意地看着进来的年轻人。
他面色苍白,有一种虚弱至极的感觉,但是脚下的步伐却显得十分从容。
两人快速相向而行,很快抱住了对方的手臂,黎廊真挚道:“我等荆先生,可是等了好久了啊。”
化名荆甲的贾靖咳嗽两声,惨白的脸上有了几分红润之意,回道:“我初到贵地,不熟地方,因而昨天晚上休息欠佳,耽误黎门主了。”
黎廊听了这话,忍不住在心中撇了撇嘴,怎么也是一个引气修士,神采奕奕,别说晚上休息欠佳,就算是一晚不睡,怎么也不会到现在这个地步。
但是脸上虚伪的笑容却更盛几分,说道:“下面的人不懂事,没能安顿好,我回去就好好教育一下他们。”
“请先生看座。”两人又是一阵虚伪寒暄,才坐了下来,下人沏好了茶水。
黎廊喝了一口唇齿留香的新鲜茶水,笑眯眯地道:“荆先生不知从何处来呀?”
贾靖放下手中的茶杯,这正是他化名的原因,吕州可是白莲治下,从那里而来难免引的对方怀疑,因此他咳嗽了一声,哑着嗓子说道:
“在下却是从永州而来。”
“永州?”黎廊眼中闪过精光,想到了永州州府的荆家,于是试探性地问道:“可是永州荆家?”
贾靖笑了笑道:“哪能攀上人家的亲,不过是有了名会上的便宜罢了。”
黎廊这才放下心来,要是真从这等大族中来的人,他还不敢用呢。
陈国势大,连万兽南下都被轻易荡平了,这种势力出来的人,他天海门可容不下此等大佛,还是早些送走为好。
因此听闻贾靖不是这样的出身,心情不免柔顺了许多,再次笑着问道:“不知荆先生为何要来我彭州?”
贾靖一听,就知道自己过关了,一般这么问的,基本上都是有了纳入门下的打算,于是他将拳微抱:
“永州的官力势大,容不得下我们散修,因此前来彭州讨个生活。”
“是啊,讨生活。”黎廊叹了一口气,想到了自己最近而来的窘境,对方帮派的攻势日大,要不是实在支持不下去,怎么会找来荆甲这个外地人。
但是他仍然不敢轻易做下决断,将话锋一转,问道:“荆先生对于传言的仙人讲道的事情,可曾听闻。”
“我自是听闻的。”贾靖点头,心道,我不只听闻,就连仙人梳理水脉的地方我都还去看过一眼。
不仅如此,他为了找清楚那仙人有没有给当地留下什么遗泽,甚至将一村之人屠杀殆尽,可惜最后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不过还是有几个修士的血颇为鲜美,好补充了我的血道修为。”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回忆起了当时嗜血的场景。
“你看这事情,是真是假?还是有人传造消息?”黎廊问道。
贾靖沉吟两声,试探性地说道:“此事在彭州已经传得甚广,就连街头巷尾之人,都知道了事情,如果是有人散布谣言,那这人......”
“我也是如此所想,”黎廊沉默半晌后,叹气道,“但是所说的事情确实有太过玄奇,人立于空就算了,一番讲道凭空造就不少修士,甚至有一猿猴口吐人言,这,这怎么可能嘛!”
在心中不屑地鄙夷了一下,彭沙之人果然没什么见识,没见过什么大修士,按照他的估计,如果传言不虚,有这样威能的,恐怕神通境都不止!
也就是说,对面可能在他之上,超越了神通境。
但是他依然劝道:“天下之大,岂不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有人将万兽逐回,将宁河改道,与他们相比,这样的行为又算得了什么呢?”
见黎廊还有些犹豫,他又劝道:“反正半月之后,在卫山还有一场讲道,门主如若不信,不妨前去一观如何。”
“也罢。”黎廊将心一横,就去看看又如何,想来彭州大势力也不止我一个前去。
于是将话题绕开了,继续跟贾靖谈论起彭沙的风土人情来,绝口不提邀请加入天海门之事。
又谈了几刻钟,贾靖借故离开。
望着远去的背影,黎廊轻轻叹了一口气,背后的屏风中出来一人,正是副门主,他低声问道:“为何不直接邀他进门。”
“此人仪表不俗,昨日看来,手上功夫又硬,那边逼得正急,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黎廊摇头,说道:“话虽如此,但是有徐家的事情在前,招揽外地修士,还是要紧着些,毕竟我们现在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副门主闻言,不再说话了。
徐家满门被斯牧屠尽的事情,在彭沙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为了一株灵物,惹得满门尽灭。
因此,整个彭沙之地对于招揽外面的修士,都是慎之又慎,就是怕再出了徐家斯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