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藏经传道
他不长的人生中,唯一有可能和别的修士有所交集的地方,只有他至今都刻骨铭心的那一天。
踏入修行之门,本想返乡分享荣耀,至少要让逢飞哥看到自己,绝不是没用的窝囊废!
但是血色的惨状将他所有一切的幻想打破,血淋淋的现实让他痛苦不已。
但是当时正值许川初到彭州,在九华山开坛讲道,周遭鱼龙混杂,因此他始终也不能确定是谁,或者是哪个势力所为,加上自己的实力太弱。
因此只能把这份仇恨深深埋在心底,现在听袁国玉这么说,马上激动道:“是,曾经有修士残杀了我的族人,整村无一逃脱全部身亡。”
接着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讲述了出来,显然这对他来说十分刻骨铭心。
李长庚和袁国玉听完之后,只落得一声长叹。
举村被屠,虽然惨烈,但是在这乱世中也算不得太过罕见的事情。
万兽南下之时,司州千里无鸡鸣,这种事情发生得太多太多,只是很少有当事人活着,因而传播不广罢了。
“袁真人如能告诉我是谁所为,学文日后必有厚报!”说着,他膝下一动,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袁国玉连忙抬手,用灵力将他抬起,然后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迟疑地说道:“我这神通修行得不到家,看不出许多东西来......”
“只能隐约看那因果另一边血气滔天,似有一大魔从无边血海中走出,但是一晃眼,又变成了阵阵梵音,像是佛陀降世。”
他话说的吞吞吐吐,对此颇为不自信,毕竟这两幅场景实在相差太大,几乎是背道而驰。
“莫非是有魔头和佛门在那里大战,你们村子只是被殃及池鱼了?”李长庚如此猜测道。
逢学文有些失望,没能知道幕后黑手的真实身份,但是有了这两个线索,后面也有了继续查找的机会,于是再次拜谢两人。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袁国玉喝道:“小子,幕后凶手至少也是神通修为,你可不要盲目前去寻仇,省得丢了你的性命!”
“勤加修行,方是正途。”李长庚也摸着自己的胡子,缓缓说道。
“小子省得了,多谢两位真人告诫。”说罢,逢学文才离开藏经阁。
“下一个,魏宏富!”
......
两人此时所做的事情,正是许川所吩咐的。
从加入闻道境中的弟子,择其中优胜,有功劳者,检测他们的体质,赐予对应的修行功法。
而发光的圆球,则是许川将检测天赋的灵术封印在其中,并且可以利用灵石中的灵力自动施展,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还有整座藏经阁,也是类似的原理,通过前世的电路知识,设计出对应的逻辑电路。
不过在此方世界,电的位置,则被灵气所代替,其中流动的自然也不是电流,而是丰富多样的灵气。
有了这样的自动灵气控制装置,加上灵机盗天术堪比超级计算机的推演能力,无论是将灵术封印,还是设计自动补充玉简中的灵气,都是随手之事。
甚至许川还想起过这样的念头,想把纷繁复杂的灵机盗天术给实体化,真正生产出修仙世界的超级计算机!
但是仔细思虑后,只能暂且作罢。
因为灵机盗天术这道灵术非常特殊,乃是许川的成道之术,其中不仅蕴含了大道感悟,而且不少流程还需要天眼的帮助。
如果强行去除掉这些部分,整个灵术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不复原来推演万物的风采。
再者,即使能将其实体化,但灵术仍然太过复杂,第一是设计对应的实体灵路太过麻烦,另外则是需要的资源堪称海量。
修建一座小小的藏经阁的耗费就已经不少,消耗的灵石数以千万计,这还仅仅是实现了小部分的灵气自动化。
其中用到的灵术,也都是十分浅显的,比如给玉简补充灵力,自动根据指令御物飞行,检测外部闯入等等。
就这样的简单装置,耗费就不少。
将纷繁复杂之际的灵机盗天术建成实体,那需要的灵物、灵石,简直堪称天文数字,恐怕天下现存的加起来都不太够。
因此,面对着种种困难,许川也熄了建造超级计算机的心思。
毕竟修仙还是要以人为本,外部器具只是方便使用,要是为了打造而打造,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
太阳渐渐西斜,藏经阁前面排的长队也渐渐缩短了,已经剩下不到几个人了。
待李长庚他们检测完了名单上的最后一人,将其送走后,背后忽然刮起了一阵阴风,如果刚刚的弟子没有离开,此刻一定被吹的毛骨悚然。
李长庚面露无奈之色,说道:“万师弟,你出场怎么总是这样阴恻恻的。”
一道不知从哪里的声音响起:“我是魂体,和你们阳间的人不同,自然走路带着阴风。”
然后又说道:“我看你们在这里忙了一天了,心中却有一个疑惑,不知师兄可否为我解惑?”
“但讲无妨,我如果能知,自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长庚正色道,他现在是闻道境管理人员中最为年长的一个,隐隐有一种大师兄的感觉。
“主上吩咐我们将这么多的功法传下去,却没有加之任何限制,他们这些人难道就不会将功法传导天下,人尽皆知吗?”
旁边的袁国玉也竖起了耳朵,他大大咧咧,倒没想过这么多,不过现在听万北说起,也感觉是有些问题,因此准备听听怎么回答。
李长庚淡淡一笑,说道:“我道是什么修行疑难,原来是这个,你说的这个问题,主上早已考虑过了。”
“其一,功法分属性,五行,阴阳,明暗,都是个人的缘法,旁人得了去,未必能修,即使能修,如果生性相克,修行效果恐怕还不如引气锻体法。”
引气锻体法天下通传,极为普遍,但凡有点修行阅历的修士都是人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