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动人心
在繁华热闹的灵昌城中,一家装饰典雅的酒店房间内,一僧人猛然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信仰!我没有感应错,高昊乾身上那没有完全散去的力量,绝对是信仰之力!”
一看此僧面相,不是别人,正恰是那日同高昊乾和向小雨两人一同从蓝星来到天修的僧人。
他明面上的身份乃是景国一游方僧人,但是实际上却是五歆法师的一个分身!
和高昊乾的碰面看似无意,其实早在高昊乾的身上悄悄布下了印记。
当然,这印记并非是为了夺走身体所用,毕竟在向飞奇面前,这样的意图很难瞒过。
这印记作用虽小,却十分关键,只是用于简单的检测,并且只有感应到特定能量后才会响应,而且仅仅响应一瞬,然后就会自动毁掉。
这样即使被怀疑,但是印记已经被消耗掉了,也很难找到任何的痕迹。
这才是他敢从向飞奇眼皮子底下传递信息的根据,而且这个印记上面没有丝毫的灵气波动,是纯粹的沿着因果线传递的信息。
向飞奇虽然皇道堂堂正正,威势十足,但是对于这因果道的鬼魅伎俩确实也所知不多。
这印记如同一根无形的细线,这边轻轻拨弄一下,另一边也会随之微微波动,并且这根细线极为敏感,仅仅被拂动一次就会断裂,然后归于天地之间,无处可循。
而五歆在这印记上面设置的感应就是关于信仰之力的波动,只要高昊乾接触到任何信仰之力,就会给他传来感应。
刚才他如此激动,就是因为高昊乾身上的印记传来了感应。
“高昊乾此人不过是普通人出身,必然不可能沾染信仰之力,因此其必然是来自于身边的其他人。”
他心中暗自思索。“结合他来灵昌的目的,能带给他信仰之力的人几乎是呼之欲出了。”
“向飞奇!”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五歆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在大家都知道信仰有毒的情况下,居然向飞奇还敢操纵信仰,而不担心被信仰反噬;喜的是这说明其必然有处理信仰之毒的手段。
“哼,我就知道!”五歆法师眼光流转,心中暗自揣测:“向明月天纵奇才,留下某些法门能够炼化信仰之毒也不意外,毕竟她才是对信仰玩弄最深的人。”
可惜最后玩火自焚,信仰之火也将向明月自身焚烧殆尽了。
“既然确定了向飞奇的确是能够运用信仰之力,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很明白了。”五歆心中已然浮现了众多计划。
虽然直接从向飞奇身上夺来这样的法门难度极大,但是他却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突破口,“嘿嘿,你这蓝星来的小子还真是福源不浅啊。”
五歆所觊觎的,正是向明月耗尽毕生心血留下的《白莲经》。
这部经文蕴含着无尽的奥秘,深奥晦涩,乃是向明月在临终之际的惊世杰作。
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巧妙地驾驭信仰之力,同时又可避免被这股神秘力量所侵蚀,功效堪称非凡。
五歆回想起自己在神通境时,便懵懂地尝试借助信仰的力量。
那时的他,只被其爆发出来的惊人威力所震撼,却未曾料到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直到向明月临终之时,才从她口中得知信仰之力如同剧毒,一旦沾染,后患无穷。
自那以后,五歆便一心想着,等突破到灵空境界后,定要想尽办法拔除这信仰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五歆身上的信仰荼毒不但没有如他所愿般减少,反而愈发严重,如附骨之疽,甩也甩不掉。
无奈之下,他的目光逐渐落在了向飞奇身上,心中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
“看向飞奇那副模样,分明对高昊乾满意至极。”五歆的脸上浮现出一抹阴恻恻的笑容,低声自语道,“他向家人口本就稀少,这小子又毫无背景,多半会被委以重任。”
五歆知道,皇家子嗣向来不旺,即便向飞奇坐拥后宫佳丽三千,时至今日,也仅有向小雨这一个女儿。
这便是修为高深带来的弊端,随着修为的不断精进,人体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造,修为越高,生育子嗣便愈发艰难。
这就如同大自然中的规律,老虎作为百兽之王,生育难度远远超过普通的老鼠,修士亦是如此。
“高昊乾这小子,家世清白,天赋更是异禀,想必向飞奇定会将他收归皇家。如此一来,《白莲经》自然也会传授于他。”
五歆心中暗自思量,“只要我紧紧盯着他,这《白莲经》还不是迟早落入我的手中?”
——————
与此同时,在十万大山的深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上,气氛却异常凝重。
此刻,已有不下十位妖王齐聚于此,浓郁的妖气四散开来,如同一层厚重的阴霾,遮蔽了整片天空。
就连平日里自由自在的飞鸟,此刻也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发出丝毫响动。
“......事情的经过便是如此,此事事关重大,我实在不敢擅自做决定,只能将消息带回,让整个十万大山的妖族共同商议。”
胡黎满脸苦笑,对着一众妖王说道。四周的妖王们听闻此言,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一时间,竟无一人开口发声。
半晌之后,一头金翅大鹏猛地挥动起遮天蔽日的翅膀,瞬间冲天而起,愤怒的咆哮声几乎要将天空震破:
“时空传送大阵?荧惑?说得倒是轻巧,无非就是想让我们妖族去白白送死!我提议,直接出山,与人族决一死战,让他们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胡黎眉头微微一皱,这金翅大鹏向来是个激进的主战派,整天嚷嚷着要与人族开战。
他深吸一口气,还是耐心地劝说道:“鹏王息怒,如今人族势力庞大,我们贸然开战,恐怕难以取胜。还是先商讨对策为妙,开战一事,实在太过仓促。”
虽然胡黎的话语十分委婉,但反对开战的态度却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