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玉兔斋 殿下羡慕他们什么?
见小太后明艳的小脸瞬间垮了下来,嘴巴高撅得都能拴上油瓶,凤殊影不由轻轻一笑:“太后殿下喜欢吗?”
石中钰柳眉微蹙,这套青竹银绣棉衫确实精美,也不知是摄政王几岁时的生辰礼。
细细想来,她手上有了摄政王七岁时所用的轩辕弓,现在获赠....她抬头打量眼前男子挺拔的身姿,嗯,估摸是十来岁的棉衫。所以摄政王究竟是何意?
可还在为干儿子之事怄气,故意把他小时候穿过的衣裳送给她,好过一回干爹的瘾?
“爱卿送的衣裳,哀家自然喜欢得紧。就是...恐怕寻不到机会穿....”
“今夜便有机会。”见到小太后一脸困惑的神情,他补充道:“殿下前些日子不是同楚小姐抱怨,许久未曾出宫游...。”
话还没说完,就见小太后抱起怀中的衣裳,一溜烟儿地跑进寝室,边跑还边喊:“摄政王静候片刻,哀家换完衣裳就来。”
凤殊影接过寒露奉上的香茶,坐在圈椅上一面品茶一面静候佳人换装出来。
许是小太后对于出宫之行迫不及待,不到半盏茶的时间,他就看到一个明艳的公子哥儿从屏风后闪身出来。
凤殊影正要举杯的手微微一顿,他深知小太后人长得娇媚,只是未曾料到换上男装的她在退去几分娇色后,倒是平添些许英姿。
随意挑选的竹青茶花纹锦衫衬得她肤白如雪,深邃的五官除去铅华却仍明艳夺目,为了刻意扮作男相,小太后还描粗了眉毛,配上她清澈的大眼,倒像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公子哥儿。
“爱卿觉得如何?”石中钰伸手扶了扶额上的平式幞头,不禁感叹还是男子更方便一些,不用整日里顶着满头珠钗晃荡。
“翩翩公子,温润如玉。”
凤殊影放下手中的茶盏,称赞道。
得道摄政王的赞美,石中钰抽出腰侧的折扇,学着话本里风流公子的模样,挑起正在为她整理衣摆寒露的下巴,问道:“敢问姑娘芳龄,可曾婚配?”
寒露本就觉得太后身着男裳俊美逼人,突然被她的桃花眼一挑,顿觉半拉身子都酥软起来,脸上窜上一抹粉红,连忙垂下头,怯生怯语道:“殿下莫闹奴婢。”
凤殊影看向流里流气的小太后,眸色一沉,突然有些后悔让她扮作男装。
二人踏着月色出宫,宫门外早有摄政王安排好的马车等候。
石中钰抬头一看,原来车夫还是个熟人:王戟校尉。
“王校尉的伤好了?”
王戟因看护皇上不周挨了板子,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足足有一个半月没能下床,为此没少遭到同僚嘲讽,现在一听人问候他伤势如何,就想开口骂娘。
见到摄政王身后跟着个眼生的侍从,此人还趁摄政王与守门官兵交代事的时候,主动上前对他打趣,王戟刚想呛声回去,却在看清她的脸后惊讶地长大了嘴。
“太...太...太后殿下。”
王戟正要跪下行礼,却被太后出手阻拦,离得近了,还能嗅到太后身上若有若无的馨香,王戟不由脸蛋儿一红。
“快起来,今日哀家和摄政王微服出游,不易惊动他人。”
“末将尊命。”
“王校尉的伤恢复的如何了?”
听到太后发问,王戟的脖子根都羞臊得通红,结结巴巴道:“多谢太后送来的药,已经无碍了。”
“那便好,皇上得知王校尉因他的鲁莽挨了板子,心里也是愧疚得很。”
“不敢不敢,殿下仁爱,原是末将看护不周,折损龙体,要不是殿下同摄政王求情,末将小命已无。”
二人寒暄之间,突闻身后传来摄政王冷冷的询问声音。
“殿下和王校尉相谈甚欢,不如由微臣策马,二位进马车内叙旧可好?”
凤殊影站在二人身后已久,把王戟脸上羞赧的神色看得清清楚楚。
真到是个男女通吃的,只一溜烟的功夫,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收下一位裙下之臣。
小太后似是没听出摄政王口中的阴阳怪气,反而赞叹道:“爱卿真是身怀数技,居然还会赶马车?”
王戟见到摄政王越来越阴沉的脸色,感觉自己屁股上好不容易才结痂的伤口好似又要裂开了,赶忙开口:“晚冬天寒,太后殿下和摄政王还是进马车中歇着。”
因着微服出游,王戟选取的马车并不华丽,人高马大的摄政王一进来,车内空间又变得狭小了几分。
石中钰摸了摸腰间空瘪瘪的荷包,暗叹一声:大意了。
走得匆忙,居然忘记让星蝉在她荷包里装上银两,看来一会只能厚着脸皮去蹭摄政王的钱袋子。
只是不知为何,自打进了车内,摄政王的薄唇仿若进了沙的蚌壳般――抿得甚紧,石中钰干巴巴地起了几句头,却被摄政王不冷不热的回应噎得聊不下去。
还好马车很快便驶入十里长街,车外喧嚣热闹,街上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石中钰也顾不上摄政王不大爽利的脸色,迫不及待地拉开卷帘。
随着寒风扑面而来的,还有宫内见不到的鲜活气息。
天苍书斋门口的混沌摊还在,只是与之相邻的臭豆腐摊已换成卖米糕的。
书斋里每次见到她就会脸红的年轻掌柜已有了妻子,娇妻在铺内理账,而掌柜则在铺外门口贴对联,二人不时透过窗轩相视一笑。
石中钰望向车外熟悉又陌生的一幕幕,心中五味陈杂。
凤殊影见小太后趴在车轩口,斑斓灯火落在她精雕玉琢的脸上,她轻轻低叹了口气,半垂的双眸中有抹历经沧桑的悲凉。
“太后殿下为何叹气?”
听到摄政王的问话,石中钰放下卷帘,歪头想了一会,坦言道:“许是羡慕...”
“殿下羡慕他们什么?”
羡慕什么?她在宫中穿戴凤冠霞帔,脚踩三千珠履,王公贵戚见到她也要毕恭毕敬地喊一声:“太后殿下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