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灯
回驿馆路上,周方又同朗月几人讲了一些关于离国的事。这一任离国国君共有三子,太子楚闻乃先皇后所生,在太子年幼时便离世。这国君后来便娶了现在的皇后。这皇后没过几年,便先后生了皇子楚行与楚思。国君甚宠这母子三人,曾一度想重立太子,奈何朝中众臣反对,再加上太子为人贤德,便只能作罢。这几年这国君身体日渐衰落,便将国事陆续交由太子打理。这太子明知自己父亲偏心,却也不计较,仍是对国君皇后尊崇有加,对两个皇弟也是多有爱护,更是尽心尽力治理离国。
朗月听后,心中对这太子生出几分钦佩之意。
几人回到驿馆后,暂做休息。午时,宫中的人将离国这几年的年鉴送到了驿馆,专门负责此案的刑狱官也将案宗送了过来。几人商量了下,准备分头行事。
周方对离国的情况比较熟悉,便由他带着明昭去城中走访,打探消息。宣幽负责查看年鉴,朗月与云廷则负责翻看案宗。
用过晚饭后,朗月在房中听到一阵阵的喧嚣声从驿馆外传来,不由想起太子说的花朝节
仙族不像人间有这么多的节日。在仙峰的每一日似乎都是一样的,打坐,练剑,修道。他自五岁时,就被姑射峰的临风尊者挑中做了他的徒弟。姑射峰门下本就弟子稀少,临风尊者也仅仅收了朗月他们三个亲传弟子。大师兄辰阳比他早入师门,且年岁较他大了许多,早已过了贪玩的年纪,而三弟子寒星也是后来才拜入临风座下,是以那时在姑射峰他并没有什么玩伴。
至于节日,在他的印象中好像是没有的,若说有什么节日,恐怕也就是师尊的生辰了。在那一日,他们师兄弟三人会一起给师尊庆贺生辰,而大师兄辰阳则会在师尊离去后,偷偷地带着两个师弟喝些小酒。朗月知道师尊临风其实是知晓的,却仍是由着他们。也就只有在这一日,朗月才会觉得与平常日子有所不同。
在他看来,一个日子之所以能成为节日,是因为这一日与别的其他日子都不同。在这一日,人们会做些特别的事,而这些事是在别的日子里不会做的。这便是他以为的节日。
一阵敲门声将他的思绪从仙峰拉回人间。他起身打开门,是一张年轻而明亮的脸,来人正是明昭。明昭有些羞涩地向他道:“月师兄,吃过饭了吗?”
朗月点点头,又瞧他这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问道:“明昭师弟,你是有什么事吗?”
明昭抓了抓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是这样的,月师兄,今晚城中有灯会,听说很热闹,我想去看看。”
朗月心下了然,便笑着回答:“那就去吧。”
明昭没想到朗月如此轻松地就答应了,开心地说道:“谢谢你啊,月师兄。”
三峰虽说在仙族的地位崇高,但各峰也是各行其是,其门下弟子往来也并不多,大都是各自修行,彼此之间也并不相熟。朗月既是这次任务的带头师兄,明昭便认为做什么事总得请示一下这位师兄,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师兄并非像他看上去的那般清冷,倒是很温和的样子。
朗月见他开心的模样,也觉得有趣,便说道:“所谓历练,不单单是斩妖除魔,体验人间种种也是一种历练。”
明昭点点头,对朗月道:“月师兄,我明白了。”随即,又笑着问道:“那月师兄是否也去看看这灯会?”
朗月见明昭很是热情,想了想,便道:“好。你也问问看其他几位师兄弟是否要一同城中看看。”
明昭欣然道:“好,月师兄。”
是夜,除了云廷没有来之外,其余几人都去了灯会。这离国的花朝节,每年二月十二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底。白日里,三五好友相约赏花品茗,晚间则是热闹的灯会。与其说是灯会,倒不如说是个人头攒动的市集,流水般的商铺和小贩遍布在各个角落,热闹通常要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因为挖心案,朝廷设了宵禁,但即便如此,灯会仍旧会持续到子时。是以朗月几人虽然出门较晚,但街上的热闹却是一点也没退。
明昭看着周围的那些琳琅满目,又是兴奋又是叹息道:“没想到这人间的花朝节灯会如此热闹。云廷师兄没来看看真是可惜了。”
说起云廷,朗月与他并不相熟,二人第一次碰面也是在灵剑大会上。当时他一路连胜二峰众多弟子,最后与他对决的正是青冥峰的云廷。相对一直在姑射峰默默修炼的朗月,彼时的云廷凭借不俗的修为已经在二代弟子中颇具名声。
朗月对上云廷时,只觉对方盛气凌人,完全不把刚及弱冠的他放在眼中。但三招过后,云廷眼中的傲慢已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惊异和隐隐的一股仇视。朗月曾在灵剑大会前对师尊临风说会赢得灵剑大会的魁首,作为送给师尊的生辰礼。之后,他便以手中的月华剑打落了云廷的赤霄剑。赤霄剑落地时,那人的脸上既有震惊,亦有愤怒和不甘。那人在离开时,对他道:“朗月,今日我虽败给你,但来日方长。终有一天我的赤霄剑会击落你手中的月华剑!”
灵剑大会后,朗月又回到了姑射峰,过着与之前一般无二的日子,与云廷,或是其他两峰的弟子也没有什么往来。因此,当他得知云廷也来参加此次试炼任务时,心中还是微感诧异。但朗月一向淡然,对这些事也不关心,只是一心做着此次任务。
一行人看到沿街挂着大大小小,图案不一的灯笼,明亮如白昼。周围充斥着着商铺的叫卖声,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多年轻男子和女子手中提着精致的灯笼。
明昭与周方走在前,朗月与宣幽走在二人后头。几人走在路上,总不时有路过的女子瞧他们看去,尤其是看向朗月与宣幽时,眉目间还带着一丝娇羞。
这时,走在前面的明昭突然回头,笑着对他二人说:“月师兄,宣幽师兄,等下要是有女子要将手中的灯笼送给你们,你们可千万别接啊。”
朗月不解,便问道:“这是为何?”宣幽也面露疑惑。
明昭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朗月和宣幽,悠悠道:“两位师兄,有所不知。这是他们离国的风俗,每年花朝节灯会上未出嫁的女子都会提着一盏灯笼走在街上,如果遇到中意的男子,便会将手中的灯笼赠予他。男子要是接了,就表示也中意这名女子,然后二人便同游灯会。”
听了明昭的话,朗月一下明白刚才那些看向他们的女子是怎么回事。这下倒是有些尴尬了,且不说他们修道之人清心寡欲惯了,他们仙族也不可能随便就接受凡人女子的爱意。他停在了原地,在想是不是该回驿馆。
比起朗月的担忧,一旁的宣幽似乎淡定的多。
明昭见朗月停了下来,笑着道:“师兄,不必为此烦忧。我们只要到前面各去买一盏灯笼提在手上就行了。若有男子手中提着灯笼就表示这名男子或已婚配,或已有了心上人,女子自然就不会再将灯笼递过来。”
朗月心道这办法好,既化解了尴尬,又不至伤了那些女子的自尊。
明昭说着,便指了指前方卖灯笼的摊位。
街上的人实在太多,又有许多行走的小贩,时不时就被拦下来询问是否要买东西。等朗月和宣幽走到前方卖灯笼的地方时,才发现他们和明昭与周方二人走散了。
只见一个个明亮的灯笼被被高高挂起,犹如一盏盏明灯将漆黑的夜空照亮。上面或绘以栩栩如生的鸟兽,或绘以明艳动人的花卉,或绘以山川河流,当真是琳琅满目,艳丽多姿。
朗月看了一会儿,便注意到身边的宣幽似乎也看得很认真,便问道:“宣幽师弟,可有看中的?”
宣幽指着一盏绘了花卉的灯笼问道:“月师兄,可知那灯笼上画的是什么?”
朗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过去,纸面上画的是一幅翠竹桃花图,桃花初放与青青翠竹相映成趣。旁边题字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朗月回道:“那灯笼上画的是一幅春景图,这绿色的是竹子,红色的则是桃花。”
宣幽看着这灯笼上头的图案,喃喃道:“原来这红色的便是桃花。”
朗月看向宣幽,只见他仍是抬头端详着那幅春景图,眼神很是认真,便问道:“宣幽师弟,难道没有见过春日里的桃花吗?”
宣幽回头看着朗月,笑了笑道:“我自神州北面而来,那里并不像此地南方这般温暖,是以很少能见到颜色如此好看的花。”
朗月道:“原来如此。”神州北面气候偏寒,并不适宜娇艳的桃花生长。因北方靠近北境魔族,所以甚少有仙门将门派建在北方。宣幽既来自北面的灵虚门,自然会对这南方的景色生了兴趣。朗月随即想到,在离国皇宫时,宣幽曾出神的看着殿外如画的景色。
此时,卖灯笼老板走向二人,热情地问道:“两位公子,可是要买灯笼?”说完,又看向二人,叹了口气道:“瞧两位公子俊俏的模样,真是可惜了。”
朗月指了指那盏翠竹桃花灯笼和边上的一盏黄莺翠柳灯笼,道:“麻烦给我那两盏灯笼。”
那老板用细长的竹竿将朗月指的两盏灯笼挑了下来,道:“公子,给。”
朗月接过灯笼,将那盏翠竹桃花灯笼递给了宣幽。
宣幽愣了一下,伸手接过灯笼,有些诧异地问道:“是给我的?”他看着朗月,明亮的双眸中倒映着一片灯火辉煌。
朗月点点头,笑道:“嗯。北方无颜色,我便赠你一盏春色,如何?”
宣幽提着灯笼,回以一笑,笑容亦如灯上桃花般灿烂。“甚好。如此便多谢月师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