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嫁给了未来的皇帝 - 公子芷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章

等顾韵把泡好的茶端出厨房的时候,雨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屋内,唐翰正在奋笔疾书,顾韵轻手轻脚的帮他倒了杯茶,随即就出去了。

雨越来越小,眼见就要停了,顾韵透过厨房窗户看出去,嘴角微扬。

她不喜欢下雨天,在娘家的时候,住着破烂茅草屋,每回下雨屋子里所有东西全都湿了,嫁到唐翰家以后一开始好不了多少。

“时间还早,去歇歇”,唐翰抬头看着一旁的妻子,顾韵摇了摇头,她没有午睡的习惯,在娘家的时候都是忙着做事,嫁过来有时候闲下来,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陪我去躺躺”,唐翰说完直接拉着顾韵的手上了床。

顾韵本来是不打算睡的,但唐翰的怀抱温暖宽厚,给了她十足的安全感,没一会就睡着了。

唐翰也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两人在起来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傍晚,唐母已经把饭菜都准备好了。

看着顾韵着急忙慌的想要下床,唐翰直接拉住了她。

“放心,娘不会怪你的”。

顾韵本来还担心唐母生气,但事实跟唐翰说的一般无二,唐母并没有生气,还笑意盈盈的招呼两人吃饭,这一刻她真觉得自己嫁对了人,相公也好,婆婆也好。

当初,在她年幼的时候,兰氏即便在家里勤勤恳恳的,依旧会被婆婆各种刁难,她心有不顺,又舍不得打儿子,最终收拾的还是自己,这一度成为自己的童年阴影。

唐母做的玉米饼子一直都很不错,松软可口,顾韵心情好,一下子就吃了两个。

“儿啊,你什么时候去书院呢”?

唐母说到这里直接抬头看着自家儿子,她虽记挂儿子,但也没忘了唐翰是读书人,学业是最重要的。

眼下科举是他们这些穷苦人家唯一的出路了,要不然一辈子只能去种地,靠天吃饭,要是天不好,饿死人都是有的。

所以唐母让儿子读书考科举的心思是一直没有变过的。

“后天去”,唐翰说完给顾韵夹了一筷子菜。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有些事情去了镇里才好办,在村里压根办不了。

唐翰提着书箱走的那天,唐母和顾韵都去送了,直到彻底看不到人影了,两人才回去。

“好了,又不是不回来了”,见顾韵有些不舍,唐母立马开口安慰道。

顾韵心里自是有些不舍的,夫君回来没多久就走了,下回回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村里有个菜贩子叫老汤,村里大多人家的蔬菜都是卖给他,他在自己拿到镇里去卖。

因为他们家有村里唯一一辆牛车,去镇里不用走路,除非特殊情况,唐母才会自己去镇里卖蔬菜,否则一般都是给他的。

也省的跑那一趟了。

把家里地窖里前两天刚收好的蔬菜装好框子,唐母直接带着东西去了汤老伯家里。

汤老伯年过四十,但依旧精神奕奕,顾韵第一见他,要不是唐母之前说过,她都不敢相信,还以为他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呢。

十年前,汤老伯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在进山的时候就失踪了,村里人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最终所有人都默认汤老伯的妻子儿女去世了,说是山里的野兽吃了。

当然也有人说,他的妻子嫌弃他们家里穷,带着一对儿女跑了。

汤老伯沉寂了大半年,就去镇里做活计了,在回来就是两年以后了,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辆牛车。

这可是他们村里第二辆牛车,之前只有村长家里有。

甚至有不少人动了嫁给他的心思,媒人三天两头的上门,但他都一一拒绝了,时间长了也没人上门了。

就这样他一直独自生活到现在,靠着帮别人去镇里买卖蔬菜,也能赚点银钱,一个人日子过得也不错。

“好了,一共是三百八十文”,称好了蔬菜,他直接把银钱递给了唐母。

唐母道谢过后,就带着银钱回去了,汤老伯看着唐母的背影不自觉的叹了口气。

也是个可怜人,独自带着儿子到如今,给儿子娶媳妇,供他读书。

早年,唐母样貌好,在唐父刚去世的时候,有些人家是动过心思的,但唐母害怕出嫁后,儿子日子不好过,全都拒绝了,自己一个人带大了唐翰。

唐翰到了书院已经是傍晚了,进去后,立马有同窗告诉他夫子找他。

夫子一直对唐翰照顾有加,唐翰心里也是很感激的。

对唐翰屡次不中,夫子除了心疼就是心酸,如果当下吏治清明,以唐翰的学问,早就到京城当官了,奈何吏治黑暗,他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回唐翰去考试前,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三十两银子都给他,想着让他贿赂考官,说不定就进去了,有了功名。

但唐翰说什么都不肯要,后来有些学子回来告诉他今年是五十两,他更难受了。

眼下这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百姓生活苦,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更是成了某些人升官发财的谋利手段,可惜那些学问好的贫寒学子了。

“先生放心,学生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迟早有一天,学生一定会考取功名的”,唐翰嘴上说的很坚定,但心里也知道这都是虚的。

但先生一直对自己不错,甚至比对自己的儿子都上心,他也不想让他伤心啊。

“你日后你若是做了官,切记,一定要为百姓做事,报效朝廷,万不可做贪官污吏,这几年,你应当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夫子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看着唐翰说到。

“学生知道”。

“好了回来以后就好好读书吧,明年在战,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去休息吧”,夫子说完就去内室。

这书院是他自己开的,也是镇上最小的一个书院,总共不到二十个学子,束收的少,几乎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