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一代妖人“袁天罡”(改)
“这云州城的重建工作是谁负责的?这么快就将城墙给修复了?做的不错啊!”
为了拿到那件“传国玉玺”,李恪在胜州城待了将近一个月。
虽说,这次的联盟,确实乃是杨政道自己捣鼓出来的,并没有突厥人插手,没有什么幕后黑手。
但是,很显然,李恪要杨政道拿出诚意,索要“传国玉玺”的举动,还是打乱了他的结盟计划。
要知道,从杨政道与萧皇后入突厥开始,再到李唐建国这么多年。
杨政道都没有想过要将这“传国玉玺”交出去。
在这数年的时间里,身为隋朝最后的血脉,杨政道也一直怀揣着复国的梦想。
在他心中,这玉玺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他身份的象征和复国的希望。
然而,李恪的索要却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他渴望与李恪结盟,除了李恪的血脉里留有隋炀帝的血脉之外。
李恪近一年当中对战突厥,屡战屡胜的战绩也是他看中的。
他迫切的需要借助李恪的力量,来实现人生自由,乃至于复国。
只不过,交出传国玉玺,就意味着他可能失去了最后的底牌。
所以,在得知李恪需要的诚意之后,杨政道便陷入到了纠结之中,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虽说那个柳云卿被王玄策拿捏的死死的,不时的传来消息。
并且,李恪和王玄策两人,借此机会,也向定襄城渗透了不少人进去。
但关于“传国玉玺”的进度却依旧停滞不前。
尽管传国玉玺非常之重要,但大唐征伐突厥就在眼前。
除了要发展封地、以及做好备战,准备在这次灭亡东突厥的过程中,抢夺更多的战功外。
那就是现如今,李恪封地上的秘密实在太多了。
一方面,那些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产业布局,若被有心之人察觉,必将引来各方势力的觊觎。
另一方面,去年数场大战,俘虏了大量的突厥战俘,要知道这些人,可以说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虽然暂时被控制在封地内,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趁机生乱。
再则,就算把他们都收服了,数量如此众多娴熟、上马即可作战的突厥战俘,也会让朝廷心生疑虑。
毕竟,如此庞大的一股力量掌握在李恪手中,难免会让人担忧他是否有不臣之心。
李恪就是因为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明白自己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见传国玉玺的事情没有太大进展,再则从这次面对柳云卿的过程来看,王玄策不愧是有勇有谋之士。
不仅能敏锐地洞察人心,抓住柳云卿的弱点,将其牢牢掌控,还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寻得破局之法。
所以,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李恪便将与杨政道周旋争取传国玉玺的事,托付给了王玄策。
自己则前往幽州,准备备战工作以及应对可能来自朝廷的审视上。
毕竟,这次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几乎四路大军都要从他的封地上经过,也由得他不打起精神来。
在胜州待了近一个月,他便启程前往幽州。
这次李恪依旧选择走水路。
所以不可避免的需要经过云州城。
而这座曾经让他经历过生与死的城池,他自然想要停下来看一看。
只不过,相对于他被困时,未曾修缮,城墙上到处都是破损与斑驳痕迹的景象,
如今的云州城城墙高大而坚固,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云州城,李恪的眼中露出一抹惊喜与赞赏。
他带着小二来福缓缓走进云州城,一边走一边观察着新修复的城墙。
高大坚固的城墙,堆砌得整整齐齐的砖石,都仿佛在诉说重建者的用心与劳苦。
李恪心中好奇,究竟是谁有如此能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要知道,云州城四面城墙,不光只需要修复。
当初,他被困云州城,在阿史那叠罗施孤注一掷的时候。
他也是发了狠,火药用完后的他,利用粉尘遇火爆炸的原理,齐聚满城的面粉,将其中一面城墙几乎全部炸毁。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爆炸之后,云州城可谓是满目疮痍。
然而如今,才过去数个月时间,这四面城墙不仅被修复得完好如初,甚至更高更坚固。
等到李恪走进云州城,发现,城内的繁荣程度,比不上关中大部分城池。
但街边的百姓们也有不少,忙碌且充实,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与他被困之时的绝望与混乱相比,还是有着天壤的差别。
而这一切的改变,绝非偶然,背后定是有一位能力卓越、极具领导力的人在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