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紧张 ――
海州城的霍乱来得来势汹汹。
在租界里死了人,海州城警司第二天,就贴出了慈济医院给出的检验通告,租界里死的两人死因是死于肠道感染和腹泻脱水。
这几个症状,海州城内居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海州城内的霍乱就没停过,每年夏天,都要死很多人。
很多死去的人的症状,都是这些,所有他们一看是这个原因,就知道,这是霍乱。
“去年夏天没什么事,没想到今年这疫病又来了,入冬前的日子恐怕难过了。”住在工厂隔壁的邻居小媳妇说,她是海州城本地人,对霍乱那是熟之又熟。
“你们往年有这疫病,一般都是怎么办的?”惠若南问邻居小媳妇。
“病发慢的就去慈济医院,病发快的,死了就统一送去火化了,大家都有经验了的,知道一些预防办法,真倒霉碰上了,就靠命硬了。”
“就算打了疫苗针,也还是有感染的风险,慈济医院的武医生说,尽量不要去接触病人,外出也要戴口罩。”
“所以海州城内的人,每年夏天,都是会备着大量口罩的,你们有备着吗?”邻居小媳妇问惠若南。
“备了两个。”
惠若南和岳芝芝对视一眼,心说难怪呢,他们前两日打疫苗针的时候,医生也嘱咐他们买些口罩备着,打完针的时候,还每人给了一副口罩,从医院出来后,去西药店,想多买一些,药店却没那么多存货。
岳芝芝和惠若南几人确实也买了口罩,但也只买到两个,就这样,他们工厂里,还有人在外面一个都没买到呢。
口罩这么紧凑,是岳芝芝没想到的。
这位小媳妇也大概能猜出情况,她说,“如果你们没有,那就只能去慈济医院领口罩了,不过每天就供应百来个,很难领得到。”
“而且还是优先那些没打疫苗针的。”
岳芝芝不明白,既然有可以抵抗时疫的疫苗,为什么不打,“有很多人没打疫苗针吗?”
小媳妇点点头,“那可不,大家都怕死,这东西刚弄出来没多久的,怕打了闭上眼睛就睁不开了,武医生也说了,这疫苗的效果他也说不准,不过是聊胜于无的。”
惠若南抓住了重点,“那冬玲,你打了吗?”
小媳妇就是冬玲,她摇摇头,“没打,其实我是想打的,跟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前年就去打了,到现在都没什么事,我家婆婆不让打,怕我死在家里晦气,我还没嫌弃她呢。”
“……”
“……”
惠若南搬着凳子离冬麦远了点,还拉着岳芝芝一道,她解释给冬麦听,“冬玲啊,你别介意,我女儿也才4岁多,小孩子身体弱,经不起折腾。”
冬玲笑笑,丝毫不介意,“我懂的,看样子你们是打了是吧,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
岳芝芝和惠若南两人摇头,“打了没副作用。”
她们身边的人打了也没有什么副作用,一切正常。
甚至岳芝芝还以为,这疫苗针是每个人都要打的呢,毕竟她去医院打的时候,也没多少人。
哪想到很多人都选择不打。
“改天我也叫上我家那位也去打。”
岳芝芝几人接下来又在工厂里猫了几天,没什么事发生,就是有些无聊,她为了解闷,让赵货郎和齐凌云等一众男士,弄了三副麻将出来。
赵货郎手艺还在,其他人就是手艺差的如齐凌云,但熟练了也能捣鼓出来。
闲下来的众人,还是保持着上工时的作息规律,该早起还是早起,天气热也睡不着哇。
吃了早饭就在宽敞的工厂里四人一桌,围了三桌一起打麻将。
但这天,还一大早呢,很多人也才是刚从床上坐起来醒神呢,就听见外面有人吼着大嗓子。
“不好了!茭河上游的水浊了!快要到下游了,大家伙快去蓄水啊!快去蓄水啊!”
得亏这人嗓门大,住在工厂这边的岳芝芝等人也听得见,已经醒了的几个男人,呼啦啦提上水桶,就跑出去。
不知道是不是得益于工厂里住着十几号人的缘故,工厂里的锅碗瓢盆桶很多。
公用的水缸也是比常人家的大。
海州城里的居民用水,都是靠这茭河,海州城地势低平,茭河都是顺着地势淌下来的,最后汇入大海。
岳芝芝工厂附近的河道,已经是茭河众多支流中的一条了,算是一个小河沟,黄沙沟。
可能是以前的人为了用水方便,所以临水而居,慢慢的就形成了村落。
附近的人用下游的水洗衣服,上游的水用来吃用。
岳芝芝工厂的用水,就是去这条小河沟打的,每天要跑好几趟才能装满大水缸。
岳芝芝拿着水桶,也跟着其他人一起去黄沙沟打水。
去到的时候,河沟旁已经围满了人,都提着水桶不动,隐隐以中间的老大爷为首。
“这水不用喝了,喝了会死人的,大家都别动!”
岳芝芝看向黄沙沟,水面清澈平静,也正是因为这分清澈,所以大家伙都能看见沟底下有什么。
烂衣服烂鞋碎玻璃糖纸,还有一些黑乎乎的,她也看不懂是什么。
从周围众人小声的讨论声中,岳芝芝知道这是从上游飘过来的。
上游飘过来的,而为什么飘过来?那肯定是因为他们排放了这些垃圾,才飘到黄沙沟的。
黄沙沟上游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