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可能是想和自己撇清关系吧。连枝翻身,脸枕在枕头上。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让她去他房间吹呢?仅仅是因为随手的善意吗?就像当年在路边捡到哭得很伤心的她一样。
连枝闭上眼睛,不想继续纠结这个问题了。
晚上做了一个梦,早上起来已经不记得梦到了什么,只记得梦里似乎并不开心,搞得她一上午都情绪恹恹的。
来之前,Luna姐专门统计过在基地的自习室学习的小孩名单,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礼物。
所以上午的室内活动结束之后,就到了分发礼物的环节,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
领到礼物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的笑容。看到这一幕,连枝也有些动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吃到肯德基的模样。虽然对很多人来说,那只是垃圾食品,但是对童年的连枝来说,那个可比山珍海味好吃多了。吃一次,能开心一整个月。
因为下午事比较多,所以中午吃的很简单,是Luna姐叫这边的工作人员帮忙定的盒饭,送到了基地。
于是大家围着基地教室的小桌子小椅子吃饭聊天。
虽然大多数都是小学生,但是花花绿绿的椅子都很像是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准备的。所以对大人来说,总归有点逼仄,尤其是在场的男士。
所以他们都没有坐下吃饭,而是站着,随口聊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
中午短暂地休息了一下,Luna姐交代了下午的活动计划。
一部分人留下做事,一部分人完成走访工作。
“锋哥,下午你就带C.J和连枝去走访吧。”Luna姐把表格递过去。
锋哥就是那位毕业后主动留下来扎根大山的大学生,虽然常年被紫外线照射,皮肤变黑了,但笑起来的时候很是阳光。锋哥看起来年纪也不大,经过了解,他已经结婚五年了,家里有个两岁的宝宝。
去走访的路上,锋哥给他们介绍其社区的情况,这里的楼房从外面看起来很新,因为才修好不久,不过屋里就比较简陋了一些,几乎没有装修,里面普遍摆着几把椅子,有些家庭有洗衣机,有些家庭还要烧炉子煮饭。
因为没有供暖设备,所以大多数人都爱在楼下烧盆柴火,几个人围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烤土豆吃。
锋哥提醒一户在一楼阳台烤火的人家,“只能放到室外,注意安全!”
爬楼途中,锋哥讲起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年前有个独居年轻人在家烤火,紧闭门窗中毒身亡,尸体还是过了好些天才被上门走访的锋哥发现。
连枝觉得诧异,她以为这种事情在当代发生的概率应该为零,只在她小的时候听过类似的事故。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偏远落后的小北山,还存在这样的事。
因为需要按照走访的表格行动,有时候爬到七楼敲门,里面半天不应。锋哥说:“走访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很多时候不在家,只能先做个标记,下次再来。我们今天也不知道能走几户。”
于是他们仨从一栋楼里下来,进另一栋楼,再爬楼梯,敲门应了还好,不应的话又得喘着气下楼,如此反复。
连枝是不怎么锻炼的人,所以两三个回合下来,累得直喘气。加上不合适的鞋一直挤着脚,为了减少疼痛,只能整个脚掌往地上砸。
“鞋子不合适?”再一次爬六楼时,祝承结侧过头,觑向落后两三个台阶的连枝。
“……有一点。”连枝挠挠脑袋,“你怎么知道……”
“声音不太一样。”祝承结没有过多解释,连枝大概能猜出来,鞋子合脚的话,就不用整只脚踏着走了。
“没事,不影响走路。”连枝说道。
这时,到了六楼,锋哥看到门上留的便条,说:“这户人回老家了。”
已经忙活了两三个小时,登记在备忘录的,却没两个。
“上面贴了联系方式,打算去看看吗?”锋哥问:“正好你们也可以看一下真实的情况,以后如果有捐赠什么的,你也好有自己的判断。”这话时对祝承结说的。
“好。”祝承结没有异议,他扭头看她,问:“你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连枝点头。
所以很快,他俩就坐进了锋哥的小破车。
“不好意思,我的车没那么好,坐起来可能没那么舒服。”锋哥开起玩笑。
“别这么说,”连枝忙摆手,看向祝承结的眼里多了点寻求帮助的意味。
“开车过去要多久?”祝承结直接换了一个话题,聊正事。
“快的话一个小时。”锋哥说:“公路没修到那个村子里去,后面可能还得走路。”
“好。”
*
窗外的风景转瞬即逝。
锋哥一边开车,一边给两人聊起自己这些年在这里的生活。他的老婆是当地人,连枝早上见过,是个很漂亮的姐姐。
下午三点半,他们到达了目的地附近。
锋哥把车停在路边,三人下车。
锋哥指着山里的方向,“喏,往那个方向走。”
连枝站在风中瑟瑟发抖,看到眼前的景象,还以为回到了家乡。不得不说,她家乡和这里很像,周围都是大山,公路修不到那里去,隔很远才能看见一户人家,大多数人都搬走了,村里只剩下几个老人守着空空的房子。
祝承结睨她一眼,嘴巴冻得白白的,鼻尖却是红的。
他叹了一口气,随即取下自己的围巾,给她绕到脖子上。
连枝怔住,围巾的绒毛很细腻,满是他的气息。他站在她对面,正好阻挡了对面过来的寒风。
抬眼一看,他的脸就近在咫尺,连枝甚至能看清他的睫毛。
绕了三圈,围巾刚好围住了她的下巴。
“走吧。”他说完,转身跟上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