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周满同志,周满同志是哪位?”邮差骑着绿色的自行车,跨着背包骑进了上河大队。
邮差同志一进大队,就吸引了大家伙的目光,可不吸引人嘛,这自行车可是个宝贝,还不兴大家伙多看两眼。
还有那一身衣服,可真俊呐!
见没人回应他,邮差同志再次提高了自己的音量,“周满,上河大队的周满同志在吗?有你的信,有你的信。”
“哎,英子,是不是你家满丫头?我好像听见她名字了。”
冯桂英抬头看了一眼邮差,想到之前周满投出去了信,哎妈呀,时间太久,她都快要忘记了,难道是回信?
“这,这儿呢?”冯桂英连忙跑过去。
“你是周满同志?”
“不是,我是她妈,周满是我大闺女,同志,是不是我家宝的信?”
“上河大队还有别的叫周满的吗?”
“没啊,就我闺女一个人。”别的冯桂英不敢保证,就她闺女这个名儿,十里八乡的都找不到重名的。
现在姑娘家的名字,叫啥大丫二丫的,还有啥花儿草的,她姑娘的名,一听就跟别人不同,还真找不出同名的来。
“你姑娘多大了?”邮差同志不敢相信的看着冯桂英,他见得人多了,看人的年龄也有点心得,这位同志的年纪,看起来闺女应该不大吧?
“十一岁了,三年级,同志,是不是报社给的回信?”
见邮差没有动静,冯桂英有点着急了,“是不是啊?”
“啊?啊!是,是报社来的,给周满……同学的信。”
原本他看着信封上的同志两个字,还以为是个大人,谁能想到还是个在读小学的孩子。
现在的小学生都可以给报社投稿了吗?
冯桂英颤抖着双手接过那封信,“这,这是报社寄过来的,那是不是说,我家满宝上报纸了?”
后面那句话,冯桂英故意扯开嗓子说的,地里干活的人都听见了,这下子,可把大家给招过来了。
“桂英,你又上报纸了?”
“不是我,是我家满宝上报纸了。”
啥?周满上报纸了?
社员们听到这个名字,怎么也不肯相信,周满还能上报纸?
要说冯桂英,他们还愿意信,毕竟已经是上过一次报纸的人了,再上一次也不稀奇。
“骗你做啥子,不信你问问邮差同志,这信封上,写得是不是我家满宝的名字?”
被点名的邮差对上了十几双眼睛,心里还有点慌,不过还是镇定了下来,指着信封上的字。
“上面是写了上河大队周满同志收。”
“听到没有,听到没有,是我家满宝的名字,我家满宝上报纸了。”
“真的?桂英啊,你们娘俩可真厉害,都上了报纸。”
“是啊是啊,这满丫头又上的哪个报纸?”
众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信封里有什么东西,冯桂英却是收了起来,“等我家满宝放学回来再拆开。”
见她不肯拆,失望是免不了的。
邮差同志也被围着问了好多问题。
“我也不知道她写了啥,就是这信,是从省城寄过来的,应该是上省城的报纸。”
乖乖,这可不得了,省城的报纸,冯桂英也只是上了县城的报纸,那满丫头这么厉害?
“冯桂英?是前段时间上报纸的那个冯桂英吗?”邮差总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听大家提起来,这才想起来。
那份报纸,还是他亲自送到公社的,对这个名字印象挺深刻的,说是一位好母亲,她居然是周满的母亲,这样的话,周满能上报纸,似乎也不那么惊讶了。
只是没有亲手把信交给周满,心里还是有些在意的。
“那个,同志,能不能把周满同学叫过来收信。”
“啊,等等,她一会儿就放学了。”冯桂英正捧着信封稀罕呢,随口应了一句。
“桂英,那个,是不是满丫头?”
有眼尖的社员就发现了不远处的周满,主要是那她大花布书包太招人眼睛了,离得老远就能知道是她了。
“是咧,是我家满宝,宝,快过来,你上报纸了,上省城的报纸了。”
周满原先还想跟两个弟弟说道说道的,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
人家小于老师都跟她说了,这兄弟两个上课的时候都在走神,压根儿就没有认真听讲。
正念叨着呢,周信忽然抬头,“姐,妈叫你呢。”
“对,我也听见了,说啥上报纸了,难道妈又上报纸了不成?”
上报纸?
周满心里打了一个突,想到她之前寄过去的信,原本按她的想法,十天半个月没消息,不就是说明这事黄了,难道还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