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 郎君骑马来 - 弦上孤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郎君骑马来 >

第五十九章

对于朱和来说,今天委实多了许多无解的事,比如现在李元时突然夸他耿直,但不知为何,他莫名高兴不起来。

一盏茶见了底,李元时看着还杵在眼前的人,终于找到了一丝和裴潋相通的地方。

就算是直脑袋的人也难缠!

“朱少卿放心,裴太常所要之物还需费些功夫,恐耽误公务,遂本官遣人送去就好。”

话说到这份上,朱和也不好再待下去,只拱手拜别。

见人走了,李元时起身拿了一个烛台走向偏房内。

户部的偏房较其他各部的都要大且深。初时还好,到了后面,越走越黑,只有几扇上锁的窗子能透出些日光。房间里有序的摆着一个又一个书柜,俱是上着巴掌大的铜锁。

李元时用随身带的火折子点了蜡烛,慢慢走到最里面靠着墙的柜子边,烛台被他安放在不远处的地面上。他自袖中掏出一把铜环串连的钥匙,借着微弱的烛光,顺着每个柜门上标注的木牌寻过去。

头部带着锯齿的钥匙轻轻转动间开了其中一个大锁,柜门打开的幅度带起上面的木牌左右摇晃,跃动的烛光映着上面朱砂写着的“定州”二字。

柜子中整整齐齐摞满了文卷,皆用挂着一节小指大小木牌的红绳系住。

“清和散飞絮……飞絮……”

李元时生了皱纹的手在文卷中挑挑拣拣,口中不自觉的默念裴潋纸条上的诗。

其实朱和不算笨,只不过是身在局外犯迷糊。裴潋的诗后两句不难理解,甚至读些书的人都知晓。

“九州咽喉地,怀京扼要区”说的是定州。

定州走势绵延衡朝整个北部,与大行边界接壤,却有三分之一是荒地。只因定州原本是大行国土,衡朝太祖开国后,军队强大,而大行相比之下弱小,为了谋生存才主动进献定州土地。然而两百多年来,随着两方势力不断变化,大行已经动了耍无赖要回定州的心思。

一旦定州失守,衡朝的顺昌府将全部暴露在大行的铁蹄下,而顺昌府往南便是怀京。因此,定州说是“咽喉地,扼要区”并不为过。

难住李元时的是上一句的“清和散飞絮,细逐马蹄疾”。

“清和”乃四月别称,“清和散飞絮”便是四月漫天飞絮的意思。“细逐马蹄疾”半句更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说。春季刚好与四月相应,而“马蹄疾”更是表达中了进士的喜悦之情。

四月,京城与进士联系起来,能想到的唯有春闱。

地方与原由都确定了,只剩下“飞絮”二字还需斟酌一番。

能散飞絮的东西可不止一种,但若只就怀京标志性的杨柳来说……

思绪到这里,李元时心神一震,在文卷中搜寻的右手立即有了目标。

说到定州,首先想到的就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次便是有名商贾世家,杨氏一族!

裴潋不会给个大海捞针的暗示,李元时几乎笃定对方要找的就是定州杨家。

然而诗虽解的清楚,局势却愈发复杂。此中复杂不在杨家本身,而在于其与宰执刘翰秋关系匪浅。

“定州杨家,刘翰秋?!”

太常寺偏房内,看着桌上两张摊开的文卷,孟阮清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其中深意。

三人目光相对,陈君琮随手拿起其中一张,悠悠道:“都想到了?”

这句话问的是裴潋和孟阮清。

那张纸上写的是杨平韩祖籍,家中祖辈关系,所习典籍等,看样子是春闱前递交给官员审查的东西。而他们手里的这份没有礼部落款,显而易见是官家找人誊抄的。

另一份便是刘翰秋生平。

孟阮清微微点头,嘴角不若往日噙着笑,神色严肃道:“衡朝几乎人人都知晓,刘相本出身定州,家中祖辈从商。不想其父嗜赌,败光了家产。穷困潦倒之际,刘相连进京赶考的费用都是父亲好友的杨家资助的。春闱后,刘相被钦点状元,为了还恩情娶了杨家小姐为妻,后来更是收了杨家后辈,杨齐愈为学生。”

“杨家小姐已故去多年,能与刘翰秋扯上关系的唯有杨齐愈,可官家挑出来的却是杨平韩,为何舍近而求远?。”

陈君琮一脸沉思道。

他视线在两张文卷中来回逐字逐句看着,盼着能找出官家暗示之意。

“或许……不是官家舍近求远,而是根本没有‘近’这一说法呢?”

裴潋突然出声,指尖在杨平韩那份文卷上的两句话轻点,三人视线不由聚焦过去。

那两句话不长,但所含内容量较大,甚至是串连整件事的最后一环。

“祖籍定州,现籍怀京。祖辈三代从商,平辈仅表弟杨齐愈一人,皆无犯科之举,德行之损。”

陈君琮默念完毕,只觉得有什么遗漏的点呼之欲出。“杨平韩与杨齐愈是表兄弟……”

“先不说为何杨平韩一脉现居京城。”孟阮清看了裴潋一眼,补充道:“既是表兄弟……,据刘相收杨齐愈为学生时间推算,如今杨齐愈也该到可以春闱的年纪了。”

都出自一个家族,年龄相仿,官家又偏偏扔了这两份文卷,再加上裴潋的猜测。

三人视线再次相汇,这次没了疑惑,更多的是清明。各自心中了然,但想到所猜测的真相难免大受震惊。

梳理的差不多了,裴潋把文卷折好收进袖子里,只待寻个空闲烧掉,免得留下尾巴。

“所以,今年的春闱可能根本没有杨齐愈这个人,所谓舍近求远便是如此。”

陈君琮遍体生寒,不得不畏惧官家观察的细致入微。

他与孟阮清从刘翰秋调任出考题就能看出官家要拿科举下刀子,能与科举扯上关系的无非舞弊。而把舞弊拆开了又是多种形式,夹带纸条,替考,冒名等。因此,官家若从礼部要了春闱名册核查也有理由。

衡朝各州府都有特定的科举名额,有考生为了考中的几率大些,便会想到冒籍这个法子,到名额多的州府进行州试。怀京恰是名额给的最多的。

冒名在每年科举都常有,近些年管理松懈,不若开国时严格,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如今要被拿来当刀子用,自然又要严查起来。只不过,恐怕连官家都没想到,原本想网些小虾,却意外钓了条名为“杨齐愈”的大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