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 郎君骑马来 - 弦上孤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郎君骑马来 >

第九十六章

休沐的第二日,果真如宋复所说,那群旧党最先坐不住,哪怕撑着病躯也上书请求复朝。

官家未戴幞头,斜身倚在软枕上就着纱灯看手里那些子,末了嗤笑一声。

“既然他们忧心衡朝政务,时刻不忘臣子本分,那就明日恢复常朝。”

反正知道那些人的心思,也懒的戳破。转念想到殿试时宋遗青说的开海运一事,懒洋洋问正在旁边恭候的小六儿,“你说京城谁当得商人第一?”

猛然被询问,小六儿躬身回道:“自当是杨家。”

这个杨家与定州杨家原本一脉,后来兄弟分家,其中一位便来了京城谋生。许是杨家人生来就是经商的头脑,倒也让他们在怀京扎了根,生意遍布南北。

官家放了子,眯眼细细回想,“我记得杨齐愈冒名的便是京城杨家之子,杨平韩的户籍?”

小六儿没回答,反而说着打听来的事儿。

“小人细细打听了,杨平韩去年坠马摔断了一条腿,现如今靠着拐杖行走,因此才心甘情愿让杨齐愈顶户籍春闱。毕竟断了腿就与官场无缘了。”

“断了腿?”官家闻言笑的柔和之下满是讽刺,“断了腿又如何?前朝不是还有个跛脚的九王赵晏卿么?就给他一个九品闲职。”

小六儿刚心想,前朝那个跛脚的九王和断腿的杨平韩能一样么?只出身就碾压了。哪怕再残缺,人家终归是亲王,皇家哪里还养不起一个闲散王爷?然而听到最后一句,不禁惊讶至极。

“官家要给杨平韩官职?这似乎于理不合。”

不说从未开过莫名给官职的先例,就是单看科举舞弊,才扇了一巴掌又要给一颗甜枣?

“所以是九品闲职,就用他杨家四通八达的生意人脉来换。”

官家起身,在小六儿惊惧的目光中慢悠悠踱步到大殿中。那里空旷至极,只在中间去了地板,用石头木料做了缩小版的大衡地图。里面各州府衙门,各边关兵防俱看的清清楚楚。当然,包括一些商路还早就封禁的海运和周围国家。

“天竺,安息,骠国……”

悬挂在墙上的御剑出鞘,剑尖游走在地图上,都是与衡朝有商运来往的。小六儿这才明白,就算是官家给的甜枣也不是白吃的。借杨家商运放出大衡要重开海运的信号!

恢复常朝这日,旧党的官员个个面带病容,唇色干白。新旧党自宣布改制后头一回集体碰面,自然都不会给对方好脸色。在去崇政殿的路上可谓泾渭分明。

不过,无论新旧党都知晓了怀京一个新奇事儿。已经授了官的贺献吉到林家求亲,被赶了出来。林老爷当然不敢给官老爷脸色看,赶人的却是林卿卿本人。事后贺献吉似乎被打击到,今日还递了子告病。

陈君琮摩挲着袖中早就写好的告假子,听着众人商讨开海运一事。他刚要出声,却见孟阮清主动出列道:“臣愿往登州。”

要告假的话梗在喉中,陈君琮视线落在站的恭敬的孟阮清身上,苦涩难掩。

这人无非是想借开海运避开与自己碰面。真要开登州海运,哪里是如江南那次寻常的巡视?那是要面对倭寇,甚至海上风浪的危险,弄不好命可能都交代在登州。

益之啊益之,何苦至此?

陈君琮只觉得心中寒凉一片,立即跪地抢声道:“臣请官家准许臣赴登州巡视。”

场面奇了,旧党之人纷纷侧目,看着新党因着一份不好的差事抢的头破血流,偏偏想不出缘由。

开海运一事必当是新党前去,但陈君琮和孟阮清先后主动请命,饶是官家也有些意外问:“登州一行凶险万分,你们可都想好了?”

这一问,两个内心各有所思。孟阮清打的是躲开陈君琮的主意,没想到对方竟也请命去登州。气结外加担忧,让他恨不得当庭质问。

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似得知道登州如何险要。当年大衡为了平倭寇之患,多少官兵丧命登州至今数不过来,别说一拳就能撂倒的文官了。

这里倒有一个人极其适合,那就是裴潋。可改制初行,新党要稳住局面,官家不可能让这人离京。

他正混乱之际,陈君琮已经俯首应道:“开海运以振兴大衡,臣义不容辞。只是望官家能允臣一事。”

官家本就欣慰臣下的忠心,又念登州开海运后的严峻情势,不假思索应下。

“爱卿且说,只要朕力所能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算是把登州人选定了人选。孟阮清几乎要捏碎手里的笏板,但也只能听着。

旧党却是提心吊胆,生怕陈君琮提什么触犯他们势力的要求。虽然此行凶险,可若登州开海运成功,那就是大功臣。官家奖赏还来不及,哪里会在意一个小小的请求?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陈君琮言辞恳切道:“臣请官家准许回乡探亲。”

竟只是回乡探亲?!

裴潋微微侧视,想起陈君琮曾说要退婚的言论来。再看孟阮清脸上讶异,约摸也并不知晓此事。

三人虽说是好友,可感情一事,裴潋也不好多言,只能暂且旁观。

陈君琮的家乡在顺昌,说不得远,总归也不算近。马车来回也要两月左右。因此自中了进士做官,他就没有探过亲。这对于朝中官员来说并非稀奇事儿。家就在京城的只是少数,多的还是五湖四海。

亲赴险地反而求的探亲,官家有些动容,语气温和,“朕自然准许。登州一行后,赏卿衣锦还乡。”

略微停顿,许是觉得尚有不足,官家又补充道:“朕让王平随行保你平安。期间他任凭你差遣。”

毫无征兆被点了名,王平激动于可以离开京城一展身手,当即出列拱手,“臣定不辱使命,甘愿听陈副使差遣!”

一文一武去登州也算妥当,海运总算翻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