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天下人的天下
听到曹操这么说,苏阳自然笑着点头,
“那苏三先谢过主公了。”
随后曹操沉吟着思索了一下,开口问道,
“苏三,苏可是姓?三可是家中排行第三?”
听到曹操这么问,苏阳回答道,
“苏是姓,三倒也并非是家中排行第三,我跟随师父学艺,每日早起练功,我总是第三个,时间长了,太师傅便说,你做事,事事中庸,故意泯然众人之中,虽然智慧随众流,却未必可取,过于老道。”
“此后大师傅常以苏三称呼我,时间长了,我的名字就成了苏三了。”
听到苏阳解释,曹操点头笑道,
“原来如此,既然这样,吾便取给苏三你取一个中正的表字如何?寓意不偏不倚,纯良正直!”
“中正?”
听到曹操这么说,苏阳念叨了两下,随后朝着曹操说道,
“多谢主公赐字!”
一路上,除了和苏阳交流热络之外,曹操也一直在和赵云说话,不过赵云对于曹操,倒只是止乎于礼貌,并没有推心置腹想要报效追随的意思。
曹操自然看得出来,他心中虽然遗憾,却也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只是不时和赵云说话,交流一下国家大事。
对于天下大事,国家形式,赵云倒是挺有想法,也非常的感兴趣,不时说出自己的理解。
不过苏阳听后,只是有一个想法,赵云的思想太过于顽固死忠了。言谈之中,却是大义忠心,汉朝子民这样的话语。
显然他的理想抱负就是跟随一个良臣股肱,挽救大厦将倾的大汉江山。相比于曹操,显然经常把大汉和皇叔挂在嘴边的刘备更加符合赵云的人生价值观念。
好在曹操也并不是迂腐顽固不知道变通的人,相反曹操显然在察言观色上非常的老道,谈论间,曹操自然也是很快发现了赵云的心性和人生价值观念。
于是投其所好之下,曹操自然是说了不少自己的志向,如何保护国家,整治江山之类的。但即便如此,显然刘备事先给赵云洗脑洗得非常厉害,即便曹操尽力叙说了自己如何的匡扶江山的志向,却依旧很难让赵云心动。
看着曹操遗憾的样子,苏阳只是开口说道,
“黄巾兵起,天下祸乱,英雄尚且奔头鼠窜,首位不顾,天下英豪,听闻张角之名便勃然变色,主公敢帥兵奋勇对敌,着实让人敬佩。董卓祸乱,以主公为亲信,主公不为董卓亲信而迷失本性,反而积极筹划,甚至冒险借献刀刺杀,天下国家大厦将倾之时,有几人能够舍弃平安富贵,舍得一身剐,拼死而为?窃以为,古之聂政荆轲,不过如此而已。后又奔向走告,召集天下群雄并起讨董,又为了安稳诸侯军心,将盟主之位舍于袁绍,如此所谓,敢不称大丈夫?”
“苏三虽然出自世外桃源,但下山未几,便听闻世人皆感恩曹公恩义,拯救国家,志气抱负,苏三不才,却愿为主公效死,平定这天下祸乱,拯救苍生,这天下,终究是天下人的天下。”
说到这儿,苏阳这一句落下,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说出来,所有人的脸色都是微微一变,尤其是赵云勃然变色。
“逆贼!”
赵云冷眼看着苏阳,眸子里面竟然已经是露出杀机。
然而苏阳丝毫没有示弱的意思,只是凌然一笑,只当赵云的杀机犹如春风拂面,
“苏三从世外而来,见者只是天地萧瑟,四野遍及杀意,尸骨成山,人人自危,所谓安居乐业,早已经不过是一句笑话了,若是没有人站出来,匡复天下,这天下恐怕早已经没有了吧,恐怕这天下之人也已经死光了吧。”
“君王死江山,天子死社稷,若天子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鞠躬尽瘁,反而以天下江山为牧野,以百姓为猪样,岂非可笑,所谓圣王,古来称圣王者几人,不过三皇五帝,所谓皇帝者,并非天子,乃是天下百姓之子,将军勇猛,武冠三军,杀得敌军溃败,可杀得尽天下苍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