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请愿
随着萧炜对理学的推崇,京城中的学子们也渐渐了解这个学派。理学是前朝的儒学大家提出的,虽说是大家,但前朝认同的人并不多,因此并不为人所知。若非谢准不知道从哪个故纸堆里将其翻出来,也许它就永远地被埋藏下去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倒不是说这理学有多好,不过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罢了。”陈瑾坐在书桌旁,拿起一本书,慢慢的翻看,勾起唇角。
“学生不懂。”在她的面前,一个小小的女童皱起了眉头,她的眼睛移向陈瑾手里的书。那是一本《女戒》,是她的母亲今早交到她手中,吩咐她认真看的。只是此刻她看到陈瑾也在看,却莫名的有些畏惧,总觉得自己的这个古怪的先生会不高兴。女童家世不错,却只是普通的商贾,能请动陈瑾来教导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此女童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与自己的女先生相处的时光。
“你也无须懂。”陈瑾合上书,她不笑的时候,面容冷淡疏离,笑起来倒是显得可亲许多。她此刻便是笑着,看着女童,“你还是个孩子,小孩子要珍惜当小孩子的时间。”她说着,又摇了摇手里的书,问道,“你看过这书没有。”
“学生还未来得及看……”女童回答,她偷偷看了眼陈瑾,带着几分试探说道,“若是先生不喜欢,学生便……”
“看也无妨,看了能更好地生存。只是不要当真。”陈瑾说道,她并不在意女童这点小心思,毕竟教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可不是什么好事。陈瑾将书往旁边一扔,又揉了揉自己的腰,说道,“咱们继续讲课。”
于是书斋中便重新响起了读书声。
陈瑾有空的时间不多,仅仅只有一个时辰,她向女童布置了功课,这才慢慢走出了书斋。她眼睛一扫,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早就在那处等着自己了。
“大人。”男子朝陈瑾一拜。
陈瑾摆了摆手,回道:“某不过一个五品小官,当不起大人一词。”
“大人是官,在下是民,天渊之别,自然是当得起了。”男子再拜,他见陈瑾并没有争执的意思,于是这才稍微放下心来,说道,“还请大人随在下前往书房,这个月的帐册已经送来了。”陈瑾闻言,便点点头,示意男子带路。
两年前,男子不过是一个即将破产,落魄街头的普通商户,他遭人陷害,差点连老婆孩子都没保住。他在街头巧遇陈瑾,陈瑾查了他的家底,又与他约法三章。男子当时已经走投无路,便一咬牙都答应下来。于是陈瑾借了男子财物,又借着长公主的权势为男子打开了一条方便之门。也因男子确实有几分头脑,他靠着这笔钱财发了家,这些年里,也暗中回馈了不少财物。
陈瑾看着身边的男子谦卑的样子,慢悠悠的说道:“管好你家的娘子,少拿些无用的书给女儿看。你们家日后,只怕也只能指望着那姑娘了。”
“就没有一个儿子……”男子皱起了眉头,他还是有些不甘。他曾带着几个孩子想让陈瑾教导读书。陈瑾官小,学识却是不错,否则也不会像当初那般引起轰动了。但陈瑾却只留下了女童,将其他人轰走了。
“你是商户,可你想要子子孙孙都为商贾吗?”陈瑾背着手慢悠悠的说道。
这句话成了男子下定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谁甘愿一辈子当个商贾,受人盘剥呢?他现在靠着长公主是没错,可见了官,哪怕是九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官,他也只能点头哈腰地叫人一声老爷。身份之别,犹如云泥。既然陈瑾答应了推他一把,他何须为了一点名声,断送一家的前程?
陈瑾看着男子的模样,唇角一勾,便不再说话了。
八月将近,京中繁华似锦,来自各地的学子们都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他们或是衣衫褴褛,或是锦衣华服。客栈早就爆满,秦楼楚馆里也多了许多年轻气盛的身影。时时有锦绣华章经过一场场的宴席,经过妓馆里的传唱,传遍京中各处。有那一些幸运儿还会借此得到掌权者的青睐,提前铺就一条青云之路。
萧鸾的府上每日里也塞满了经由各种渠道递交上来的文章诗词。这些东西虽然烦不胜烦,萧鸾却也吩咐了长史先好生看着归档,再将无用的销毁。左长史是杨健,他从行人司提到王府长史,从正七品跳到正五品。杨健每每想来,也觉得自己实在是烧了高香了。
杨健没什么家世,一介寒门,本来也就只能苦熬,而这些年里,又磋磨了许多,他自知自己能力有缺,却胜在够圆滑,坐这长史的位置,倒也正合适。他得了萧鸾的差事,也不敢怠慢,便带着一帮下属忙得不亦乐乎。
萧鸾年轻却不散漫,和时常流连美色,招惹事端的??萧明不同,萧鸾身上总有一种老年人的沉稳和暮气,虽然萧鸾年轻俊秀的容貌会冲淡这种感觉,但那份稳重却依然十分明显。对于这样的人,杨健不敢怠慢,又因萧鸾一别三年,归来后的一系列手段,更让杨健觉得这个成王殿下深不可测,也更加的用心对待。
萧鸾对自己府中的事情也是上心。在不需上朝的时候,她多半会在前殿和其他王府辅臣们一起处理政事。偶尔的时候,萧鸾也会设一张屏风,让齐霁真也旁听一二。萧鸾是从小接触这些的,和一直苦读的齐霁真和学子们不同,除了读书之外,日常的事务则需要的是另一套法则。
齐霁真日后考上功名,很多事都需要齐霁真自己去面对和抉择,萧鸾不放心,因此便想趁着两人还在一处的时候,尽可能的多教一些。她这番心思,齐霁真自然也不会不领情,只是越是体味得深,就越是心中难以抑制的觉得羞愧。也因此,她才在马场比赛时,脱口而出要答应一个萧鸾条件。
这一日杨健照旧将学子们的文章整理成册,将一些还可以看的递交给了萧鸾。萧鸾打开看了两眼,又看看恭顺的杨健,笑道:“长史觉得如何?”
“都是年轻人,锦绣文章不一定人好用。”杨健一拜,他在官场混了许久,说话也实在,“若殿下要挑选可造之才,可看策论写得好的,再调人来亲自问问。若殿下想要求个名头,则可挑文采风流,坊间传唱较多之人。”
杨健行了一礼,见萧鸾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杨健心知萧鸾并不满自己的回答,他想起此前在奉元时,那时萧鸾也不过十三四岁,就已经显露了果断和决绝。杨健既然投在萧鸾处,甚至甘心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处理事务,他自然也不会只满足如今的位置。而萧鸾接受了这些野心勃勃的人,难道也只甘心做个太平王爷吗?
杨健思虑至此,暗骂自己当真是糊涂,他急忙再行一礼,说道:“只是天下寒士大多求于楚王门下。若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未免得不偿失。”
萧鸾这才一笑,说道:“杨公所言极是,深得我心。”
世家子弟,谁不是金玉养出来的,和寒门动辄全家,甚至全家族才养出一个出息的不同。这些子弟们,大多是从小就悉心的教导着,不说文武全才,也是多少都略知一二的。更莫要说从小的教育,相处的圈子带来的巨大差异。既然如此,萧鸾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去跟萧凤鸣抢人才?
“那……这些人……”杨健得了萧鸾的话,却也不显骄躁,又弯腰问道。
萧鸾于是笑,说道:“这些自然也是要看的,说不定有漏网之鱼呢?人才嘛,总是不会缺的。”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前提当然也是要萧鸾能提供足够多的职位才行。萧鸾认真看了手中的卷宗,又点了几人,杨健一一记下来。萧鸾敲敲桌面,沉思了片刻,又问道:“最近有什么消息?”
杨健在官场混了许久,颇有人脉,因此总能得到一些小道消息。有时候他会将这些当作趣事讲给萧鸾听。现在萧鸾说这话,杨健便知萧鸾已经没什么事,有兴致听点别的了。
有时候杨健也有些感慨,自己侍奉的这个小殿下,没什么爱好,也不像寻常少年那些流连美色。端正严正,远看如玉人那样,近看吧,也如玉人那样。这样的人总是让人有压力,又觉得畏惧。幸好萧鸾身处高位,这般的人,远观近看皆是敬畏,也勉强算得上是个好事吧。
杨健一边想着,一边搜肠刮肚地找了些消息,笑道:“下月就要开科,吏部与户部都要忙疯了。都是些年轻人,陛下曾下令广纳天下言,因此并不禁令。最近便有许多学子请愿,请立太子。”
“请立太子?”萧鸾一挑眉,“本王怎的没有听说。”
“都是些穷学子,能请愿的地方也无非是顺天府尹。就算要..上达天听,也要先过六部和内阁。立太子此事,圣上多年不松口,年年下面递交的折子都数以千计,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呢?”杨健却是不怎么在意的,回道。
萧鸾嗯了一声,微微低头,她朝杨健笑了笑,说道:“烦劳杨公问一问,看看有哪些个学子。如此关心国家大事,倒也是我大夏的幸事了。”
杨健心中一动,便急忙答应下来。只是他不明白,为何萧鸾突然对这件事感兴趣。若是真立了太子,对萧鸾又有什么好处呢?萧鸾却没有回答杨健,只是淡淡地吩咐道:“过几日,向宫里递个话。我许久未见母亲,想要去拜访母亲,以敬孝意。”
作者有话要说:陈瑾其实吧……你们慢慢看,嘻嘻嘻
明天也会更新,然后明天齐霁真就可以参加科举啦!跟着就要搞大事了!!
感谢名单:
读者“我勒个去”,灌溉营养液+102018-05-2211:1
读者“breathe”,灌溉营养液+102018-05-2201:25:39
读者“苦味”,灌溉营养液+102018-05-2121:03:57
读者“wow”,灌溉营养液+52018-05-2120:36:38
读者“猫山竹”,灌溉营养液+302018-05-2120:21:26
读者“给你一捶”,灌溉营养液+12018-05-2100:26:50
读者“十年长白”,灌溉营养液+42018-05-2023: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