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解困
冬季如期而至,砺州随即陷入粮草危机。此前征战就让砺州的庄稼荒芜,而后沈引玉调兵遣将,收复河山,更深入草原,虽然看上去是件风光无限的大事,但随即而来的粮草征调,尽管还有其他省份的支持,却也耗光了砺州百姓家中余粮。
萧鸾看到告急的文书谍报,犹如雪片一般。萧鸾如今声望正盛,皇恩正隆,在朝堂上与萧凤鸣分立两端。若说萧凤鸣当上太子后,萧鸾的地位风雨飘摇,而今就完全不是这般了。而萧炜似乎也开始渐渐倚重起这个儿子来,而在后宫之中,更是传出了萧炜多次夜宿景仁宫的事。
所谓母凭子贵,但又何尝不是子凭母贵呢?有人吹枕头风,儿子的待遇自然也是不同的。萧鸾说话,萧炜也多少会听了,而不必萧鸾费心示弱或是绕圈。这对于萧鸾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而朝廷告急,如今各州府也无余粮,内阁一开始不闻不问,再到后期征调无路,便开始推诿。等到萧炜发现时,州府中讨要粮草的折子已经堆了半人高。萧炜大怒,责备首辅周晋夫成事不足。周晋夫垂首叫苦道:“此前征战连连,军户不够便征调民夫,壮丁征调,本就耽误农事。而后又是重夺边镇,深入草原,哪一样不需要银钱粮草?”
周晋夫说出这些话实可谓之诛心。萧凤鸣见萧炜眉头一皱,便道:“六弟也是孩子,好胜心切,才如此不顾后果了些。父皇也不要责备六弟。”
萧炜眉色稍松,最近他因诸事烦心,萧鸾带来的都是好消息,表现孝顺,兄友弟恭更得萧炜的看重,因此他也不忍心责备这个儿子。毕竟生擒汗王,深入草原,无论哪一件都是先祖没有达到过的功绩。这些虽说是萧鸾办到的,但也最终会落到他这个帝王身上。
萧炜正要顺着萧凤鸣的话说,萧鸾却站了出来,躬身一拜,说道:“儿臣可解砺州粮草之危。”
萧鸾这话一出,举朝皆惊。就连萧炜都不禁想,难道萧鸾竟然还私下里有什么良田不成。而周晋夫已经摩拳擦掌,只等萧鸾说话,那就立刻着人上奏弹劾萧鸾占据良田,欺上瞒下的事。
“儿臣有一好友,名叫齐霁真,她曾任庶吉士,在父皇身边担任文书三年。而后又在翰林院供职。”萧鸾开口道。经萧鸾一提,萧炜倒也想起了这个人,便点了点头,问询道:“此人朕有印象。”
萧鸾闻言,便微微一笑。萧鸾本就生得i丽,往日里虽然也是微笑,但那却自带三分的生疏,让人觉得过于庄重和淡漠。而此刻她这一笑,便若灼灼骄阳,竟然这朝堂之中都仿佛亮堂了几分,几乎让人不可直视。顿时就有好几名大臣别过脸去,不敢直视。
“齐霁真在翰林院待了不久,便自请下四海去做了一名通判。”萧鸾说道,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儿臣与她是少时的情谊,因此时有书信来往。而四海临海,招纳四海商人,也时常有珍惜宝物。数月之前,齐霁真寄书给儿臣,说她发现了一样事物,根茎可食,当地亦是有贫民种植果腹。经她仔细查看,此物亩产极高,口味又好,各地都能种,最适充饥。”
“哦?”萧炜点点头,便又道,“这虽然是件好事,但如今种植却来不及。”
“是。”萧鸾一礼,说道,“齐霁真觉得可大量种,便给儿臣送了些来,她囊中羞涩,儿臣便资助了些,让她选购良田,又征了不少人来种植。此物如今已过收获时节,从四海征调正好。而明年时节,父皇也可下令砺州百姓种植,缓解粮草之危。”
萧鸾顿了顿,又道:“此物喜温怕冷,却十分耐旱,春夏种正好,百日即可成熟。无论南北即可种得。”
“殿下你从小就享玉食珍馐,哪知这植物可不同其他。须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有水稻,北则小麦,概因这天时地理不同,哪有与主食相当的东西既是南可种,北也可种。”
萧鸾话音一落,就立刻有人跳出来。萧鸾生在皇家,自然是钟鸣鼎食,而朝中如今也有的是寒门,虽然寒门子弟读书往往不通农事,但比起萧鸾这样的人来,还是有了许多的话语权。
萧鸾见周围人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便又道:“实不相瞒,儿臣府中亦是有种了些,此前便已成熟。王府中便制成了干,保存极好,当做些零食玩意儿也不错。”说着,萧鸾就从腰上的小囊里倒出一点,呈递上去。
众人见那一小块金黄可人,看上去就十分好吃的模样,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要知道上朝时,大家天不亮就要起床上朝,又担心中途去茅厕,只好忍住不喝水,少吃东西。也有人会随身带点肉脯之类的东西,但如今已是冬天,天寒地冻的,肉脯冷冰冰的,放在口中都是折磨。而今见了这事物,便有不少人勾起馋虫,可说是十分的羡慕了。
萧炜尝过以后,便认可了萧鸾的意思,连同千里之外的齐霁真都得了赏,官位跳了两级。不过此事齐霁真还未知晓,只是这一出出来,萧鸾更得萧炜青睐。
“实在是想不到,齐三娘走得远了些,还帮六郎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消息传到长公主府,萧韶忍不住笑道,她仰头看刚进屋中的陈瑾,又挑了下眉头,说道,“你当初让齐三娘离开京中,我以为你要断六郎的左膀右臂,却不想你是当真存了心思要帮齐三娘。”
陈瑾解开大氅,又细细的拍打身上,让自己一尘不染了,这才换鞋踏入内室里,感受着地龙暖洋洋的热气,坐在萧韶的面前。她朝萧韶一礼,回道:“自我之后,齐霁真是第二个金榜题名的女子。能帮一把,便是一把。”
“你将她扶起来了,日后兵刃相见,恐怕是给咱们找了个大麻烦。”萧韶哼了一声,也听不出是愤怒还是平淡来。
陈瑾闻言,挑起眼去看萧韶。陈瑾并非是娇养的女儿,她面相寡淡,一双眼淡若青山,若是不言不语,就显得板正,可一旦这般挑起眉眼就完全不同了。萧韶轻声一笑,便道:“我素来喜欢你这副模样。”
“哦?我这是什么模样?”陈瑾也笑,朝萧韶凑得近了些。
“衣冠禽兽。”萧韶的手掌已经抚上了陈瑾的衣襟。陈瑾却一把按住了萧韶的手,朝她摇了摇头,眼中隐带笑意,但态度确实坚决的。
萧韶嗔怪的看了陈瑾一眼,就放下了手来。陈瑾理理有些散乱的衣裳,将其理得一丝不乱,这才说道:“齐三娘如今远离京城,她尚且年轻,还造不成什么波澜。只是臣恐怕成王殿下要对太子下手了。”
陈瑾话音一落,房间之中的气氛就顿时冷凝了几分。萧韶向来挂在面上的盈盈笑容顿时收敛回去,化作满面冰霜。而陈瑾也没有再说话,这是静默。许久之后,萧韶才叹息一口气,说道:“我与兄长之间,本无生死之仇,只是……”萧韶目光中闪动着几分怀念。
萧韶和萧凤鸣兄弟自小一起长大,可说是在成婚前,三人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好。那时候萧凤鸣倚重宠爱萧韶,也愿意听取她的意见,甚至让她出面笼络天下英才。可是随着她嫁人,她的身份就从谋士妹妹,变成了一个物件,一个联系萧凤鸣和世家的工具。她仿佛就不再是她,曾经少年时光的那些信任,也渐渐的磨灭,甚至还不如萧明这个不争气的弟弟。
只是回忆过往,萧韶也有几分纠结,如今的世道,嫁出去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生是别人家的人,死也是别人家的鬼。萧凤鸣的做法,在如今任何人眼中,都是合情合理的。可是……萧韶的目光微抬,落在了陈瑾的身上。可是唯独这个人,会告诉她,她不是一件事物,她也是大夏的公主,是写在家训之中,可以继承大统的继承人。
陈瑾默默的注视着萧韶,看着她的眼光从怀念变得决绝。过了许久后,萧韶才长长叹息一声,说道:“也罢,终究是皇家儿女的结局。既然做出了选择,追忆往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殿下说的是。”陈瑾答道。
萧韶也没了此前旖旎的心思,只笑道:“怀瑜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这次你又打算要做什么?”
陈瑾微微抬眼,她眸色不深,在灯光下显得十分的凉薄,只是唇角边却还挂着丝笑容:“殿下不妨一猜?”
萧韶便笑了起来,说道:“我猜,怀瑜怕是怀揣了一张名单。树倒A猴散,这朝中臣子,终归是要找一个庇护之所的。”说到此处,她沉思片刻,拍了拍扶手,又道,“怀瑜也不必着急,真正的大鱼都不会急于表态,总得等到他们死心了,才会倒向我们。”
“怀瑜不明白。”陈瑾回道。她手中的这份名单当然不是现在就要倒戈的人,太子虽然如今声望不如成王,却也没有废太子的迹象,只是陈瑾事先做了个调查,趁着现在放些饵料,避免都跑到成王那去了。只是萧韶是女子,天然有弱势,真正位高权重的人,陈瑾并不觉得他们会选择萧韶。但如今听萧韶的话,其中似乎还有机会。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我的父亲。”萧韶往后一仰,笑道,“父亲生性多疑,他迟迟不肯立太子便是为此。若是太子倒了,他便更不会立太子。如此,朝中正乱,诸王争夺,才是我等脱颖之时。”
作者有话要说:日更简直太可怕了,要累死了。
上一章有同学猜对了,就是红薯!!鼓掌
另外我们长公主也是有头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