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即便这个世界对她并不温柔,但她依旧乐观、坚强
成霜拍戏的时候,阿言自己回了酒店。虽然吻戏是借位,但她也不想亲眼看着自己的老公跟别的女人那么亲近。
而且她觉得,自己在那里,成霜也好,对手女演员也好,都会有些别扭。
影视城这边温度有些高,从外面回来,阿言弄了一头的汗。
买了两斤排骨,又买了几斤西红柿,阿言在酒店里烫起了汤。
来剧组这边也有三四天了,虽然大家对她都很热情,嫂子嫂子的叫着,但阿言觉得自己在这里还是挺无聊。
成霜是男主角,戏份很重,每天能陪她的时间其实也很少。
昨天,她陪着成霜熬到半夜才收工,成霜累得都快虚脱了。
回了酒店,成霜洗了个澡,连头发都没有吹,直接倒床就睡。
好在,成霜现在是寸头,头发干得也快,若是像之前那样,带着湿头发睡一夜起来,第二天就得感冒了。
阿言替他吹了吹头发,连吹风机的声音都开到最小档。吹干之后,阿言才去洗澡睡觉。
虽然这一天什么都没干,就坐在那里看别人拍戏,又或者是帮成霜对一对台词,她觉得比干一天活儿还要累。
看着睡在身边的人,阿言既心疼,又觉得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
想着这些,阿言已经把排骨汤给炖上了。
“老婆,今晚会收工早一点,我晚一点让杰哥过来接你,咱们吃了饭去看电影吧。”
成霜的信息发过来的时候,阿言正打瞌睡,被手机这一响,就给惊醒了。
“我炖了汤,别去外面吃了。如果收工早,吃了饭就好好休息,还是别去外面折腾了,要看电影的话,在酒店里看也是一样的。”
“好,那你先挑一部喜欢的片子,咱们吃过饭一起看。”
夫妻二人的日常,更多地被成霜的忙碌所占据。
阿言拿出绣布来练习师父平时教授的针法,这些天,也没有怎么干活,手也有些生,拿起绣花针来总是差点感觉。
之前奶奶来的时候,奶奶跟她说过,以前眼睛还好的时候,也绣过不少东西,但如今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眼睛也不好使,别说是拿针绣花,就是拿针缝补,缝出来的针脚也完全没法看了。
“你那个妈,后来没有再折腾吧?”阿言刚拿起针一会儿,就收到沈秋池的信息。
“现在还没有出结果,她也没什么可折腾的。回到深城之后,倒是给我发了条消息,让我看着点成霜,说是娱乐圈的男人都不可靠。
我当时有些生气,便回复她说,做生意的男人难道就可靠。
真要可靠,你也没机会上位。她就给我发了张照片,是肖安从成霜车上下来的照片,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弄到的。”阿言回复道。
“嘿,这个女人还真是有意思,她是非要撺掇你离婚了,心里才舒坦?我是真没见过这样的妈,她到底怎么想的?对了,什么照片,给我看看。”
阿言看着沈秋池的信息,叹了口气。那张照片还在她的手机里。当然,她也没有问过成霜。
从照片被拍到场景来看,是成霜在剧组停的保姆车。
阿言并不知道肖安之前来剧组客串过,但她知道他们是一个公司的,如果说肖安来探班,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她留着这张照片是在想,拍下这张照片的人到底什么目的,又想干什么?
这张照片又怎么到了李月梅手里?
想着这些,阿言给沈秋池回复道:“照片我删了。对了,你知道沈行这两天在干什么吗?今天他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好像还哭了。就他那个性子,哭了,还真让我有点在意。”
“你可真是老娘心,他哭个鼻子你就在意了,这话可别让你老公听到,省得醋坛子又打翻了。他没什么,就是知道了婶婶的事。”
阿言一看沈秋池的回复,立马把电话打了过来,两个女人在电话里聊了一会。阿言才知道,沈行被黄皮绑架受伤住院的事。
另外,她也在沈秋池的口中得知,黄皮与人合伙的赌博机店被人举报,并不是偶然,而是沈秋池干的。
成霜今天收工确实比较早,大概六点半的样子就回来了。两个人吃了晚饭,阿言找了成霜获得影帝的那部电影出来看。
“老婆,能不能换一部电影啊?”成霜有点为难地道。
“为什么?”阿言不解。
“就是自己看自己的电影吧,总会有点别扭。要不,咱们找一部姗姗姐的电影来看,姗姗姐的打戏真的是帅到没朋友。”
阿言不是演员,也不知道演员看自己的作品会是什么感受,但成霜成为影帝的那部电影题材有些特别,是和儿童拐卖有点关系的。
成霜在电影里出演男主角。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讲述,男主角因杀人入狱,而手段极其残忍。于是,有记者在他执行死刑之前,对他行了采访。
于是,男主给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一个被两次拐卖,又被养父多次毒打,没有感受到任何家庭温暖的男孩,最终一步步走向人生歧途的故事。
而被男主杀掉的人,都是人贩子,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不是人贩子把他给拐卖了,他在自己的父母身边长大,便不会那般悲惨的长大。
这是一个性格有些偏激的人物,但成霜在影片中把人物的细微心理都诠释得淋漓尽致。
于是,凭借这部电影,成霜在国内获奖不说,在外国也拿到了最佳男主。
但是,成霜并不觉得这部戏是因为他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观众和评委,应该是这个题材太过伤感,太容易引起共鸣,而男主角本身既让人同情,又让人觉得可惜。
然而,阿言便是被拐卖的孩子,成霜自然不愿意让他看这种题材片子。
如果说,很多人觉得电影里的男主角还只是一个影片中的人物而已,他的经历或许有艺术夸张的成分。那么,阿言是最真实的经历者。
她虽然没有经历两次拐卖,但她也是在不断的困境中长大,但唯一让人庆幸的是,阿言没有走错任何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