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海县现况
海县就在直山县的旁边,两县相邻,但两地老百姓的生活却是天差地别。
海县在直山县的下游,如果是乘船的话不过半天的功夫,但苏陌想要看看海县这边的情况,就选择了坐马车。
在镇子上唯一的一家马行里,租了一辆马车,由墨宁驾着向海县而去。
没想成刚出了马车行,就遇到了一个熟人,只见冯窠行色匆匆的走着,看方向像是去上河沟的。
苏陌忙叫了一声,“停!”
“吁……”墨宁把马车停了下来,小五问,"怎么了?”
"我看到冯大哥了。”说着,苏陌撩起车帘子,冲冯禀叫道,“冯大哥,你这是去哪儿呀
?"
冯禀寻着声音看来,见是他,立刻就笑了,“苏小郎,我正要找你,没想成居然在这里遇上了"
“冯大哥,你找我可是有什么事?”苏陌问。
冯禀道,“也不是什么要事,就是上次你买地的红契已经办好,我正好无事,就给你送来
99
这买卖土地共有两种地契。一为白契,好处是费用低,办理也简单,就是一张纸上面言明土地各种情况。但并不入官府记录,丢了也无法补办,谁捡到这地契就是谁的。
而红契又称官契,虽然费用是高些,但却是由官府记录在案的,只要不是持有人来进行变更,这地就一直是他的。
这红契本来是要买地的人,自己到衙门里取的。不过因着县太爷的一再交待,冯禀自己也要想与这边交好,就亲自给送上门来了。
这不,才一到镇子上就与他们遇上了。
冯禀也是高兴,一边从怀里把红契取了出来,上前两步递给了苏陌,“苏小郎,这红契你先收好。”
"多谢,冯大哥。”苏陌接过,冯禀见他们一副要出行的样子,就顺口多嘴了一句,“苏小郎,这是要出远门吗?”
“是,我准备到海县去一趟。”苏陌道。
冯禀意外,“那地方穷得很,也没有什么好物,苏小郎此去,是有要事吗?”
“我想到那边去买些地。"苏陌想冯窠也是衙门里的人,这方面可能比他们知道得多些,他这一问就说了,同时也想从他那里探探口风。
果然一听是到海县买地,冯禀的神色就变了,他奇怪的道,“苏小郎,那边的地都是盐碱地,种不出东西来的。”
冯禀没有问出口的是,怎么买个地要跑这么远的地方,附近又不是没有,莫不是被人哄骗了?
“多谢冯大哥提醒,不过我要买的就是盐碱地。前几天玉家公子送了我一些商队带回来的种子,说是盐碱地里也能种出来,我就好奇,想种出来看看。”苏陌毫不客气的把锅推到玉峰身上。
毕竞比起他,玉家的名头还是很能晚得住人的。
果然冯禀一听是玉家商队带回来的种子,心里就相信了一半,同时也暗自心惊。
这玉家可是大启第一大的世家,这苏小郎居然与玉家公子交好,言谈之间还很随意,想来是交情不浅,这苏小郎究竞是什么来头?
也没有不识趣的去问ft什么种子,反正他今天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就道,"那行,我就不耽误你们了,苏小郎路上小心,若是有什么事,就到县衙来找我。”
“多谢冯大哥,辛苦你跑这一趟了,等我回来再请你喝茶。”苏陌再次谢过冯窠,这才叫墨宁驾着马车走了。
冯禀站在原地想了想,回了县衙,把今天的事给胡县令讲了。
胡县令,抚着胡子半响,道,“这事你先盯着,如果事情顺利就罢了,如果不厢利你就去-趟”
“是。”冯禀应下。
虽然县太爷并不清楚,苏陌为何放着那么多良田不买,偏偏跑到那狗不拉尿鸟不生蛋的地方买。
这样摇摇晃晃的走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才进了海县的地界。
一进入海县地界,苏陌就能够感觉到,整个县都灰扑扑的,就连空气中都浮动着一种荒凉
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荒着,看不到多少绿色,几乎都是光秃秃的,只能看到一两块石头。偶尔有一两块能耕种的土地,一些农人在弯腰劳作,都是一副衣衫枢楼的样子,就连地里庄稼也是病恹恹的,看着都不精神。
也幸好偶尔还能看到几一些耐盐碱的杨树,否则就真的是一片荒芜了。
一路走来,还能看到路边的村庄大多都是低矮的草屋,屋前屋后跑来跑去的小孩子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重着补丁,或者有的直接连上衣也没穿。
却少以见到老年人,就算是青壮年,也是满脸沧桑与疲色,且大多数都是女人。
苏陌掀起车帘子,张了张嘴,心里不敢置信的道,“这里的老百姓都是这样?”
墨宁赶着马车,一路沉默。
小五叹了口气,道,“这还算是好的。”
他没说的是比这里还穷的都有,听说有些家里穷得一条裤子几个人穿的都有。
又路过一个村子,苏陌探着头看了看,奇道,“这一路行来,怎么不见老人?”
小五脸色一变,眼神闪烁了一下,转开了头去,却没有说话。
苏陌莫名就想到了,一些古老的传说。
其中有_个地方,就流传着一句话,六十花甲死。
在那个地方,凡是上了花甲之年的老人,就要被自己儿子背上山,关进新砌未封土的空坟里。一日一餐加一砖,直至将坟砌好,人就被关在里面活埋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