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其实也不算疼,早记…… - 嫁权臣 - 七重血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嫁权臣 >

第72章 ……其实也不算疼,早记……

一道纤细的身影从房间里出来,轻轻拉上门,转身时撞上端着粥过来的妙玲,虞卿手指放在唇上,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见状妙玲愣了愣,探头往里看了看,压着声音询问虞卿。

“姑娘,六子现在怎么样,人还睡着吗?”

虞卿拉着她往旁边走,轻声道:“还睡着,瞧着应该是睡安稳了,这个时候不要打扰,等他多睡会。”

今早天蒙蒙亮时,六子彻底醒来,药效过去,人也清醒了不少,痛觉也恢复,难受得睡不着。

好不容易从医馆回来,在药效作用下睡着,还是别打扰,让他多休息下,醒着也是遭罪。

“那我先把粥放在灶台上热着,姑娘你也快去休息,昨晚定是睡不好,快去歇着。”

妙玲打量着虞卿的脸色,提醒道:“你脸色不太好看。”

闻言虞卿点点头,她也不打算逞能,这时候再要病倒一个,那家里真是雪上加霜。

嘱咐妙玲留意着六子房里的动静,虞卿往屋里走,推开门时,恰好见苏有辞换好衣服,看着像是要出门。

反身关上门,虞卿上前替他整理着腰带和衣领,“是要去找那位周大人吗?”

“嗯,趁早解决,免得夜长梦多。”

苏有辞握住虞卿的手,摸到一片凉意,“外面凉,你在家里呆着就行,别到处瞎走。”

“知道了,你早去早回,这阵子天暗得早,早些回来我也放心些。”

六子的事就像是一个阴影,让虞卿心里极为不安,担心苏有辞外出也会出事。

尽管知道自己是多虑,苏有辞再如何,在京城里也不会吃亏,想暗中使绊子的,也要先掂量晋国公府是不是真的不管。

两人说了几句话,虞卿送苏有辞出门后,回到屋内,怔怔坐在床边,直到妙玲端着一盆热水进来,才恍然回神。

“你不用忙活了,我收拾下想睡会。”

虞卿走上前,手探入盆中,摸着温热的水,歪过头看着妙玲,“大早上醒来你就一直没停下,别光顾着我们,自己也歇会。”

妙玲失笑,“知道知道,姑娘不用一直催我去休息,我心里有数。”

“算了,你有主意,我也不说你,过会儿我睡了,你可得盯着家里,有什么事叫林原一起,别一个人逞能。”

“是是是,姑娘这下放心了吗?”

贫。

虞卿无奈失笑,倒也不再劝说,果真和自己说的一样,匆匆收拾过后,把自己塞进被子,只想沉沉睡过去。

才挨着枕头,虞卿反倒是睡不着了,心里惦记着出门的苏有辞,又惦记着家里的银两。

粗粗算了算,昨天到这会,给六子看病花了二十多两,往后的药钱也一并给了医馆,免得往后出什么意外,银子不够。

闭着眼翻了个身,虞卿默默想着,幸好昨日从旧衣服里翻出了十贯钱,也算勉强派上用场。

六子胳膊和腿脚的伤,还得再让大夫看看,别到时候落下病根,这般年轻,有了病根日后大几十年要怎么过。

这般想着,虞卿连自己什么时候睡去都不知道。

“有人当街殴打人?这还是在京城里,谁敢这么无法无天?”

周淮明“砰”一声放下杯子,抬眼看着苏有辞,“当真是不把王法放在眼里,谁家的护院这么横行霸道?”

苏有辞被变相停职的事,周淮明也是知道个大概,毕竟不是一个衙门的,他想打听也寻不到人打听,尤其那后面是晋国公,再不识趣,也知道不是随便能打听的。

“按照林原的说法,是王寺卿家那位小少爷身边的护院,王寺卿老来得子,前面生了三个姑娘,好不容易在不惑之年得了个宝贝儿子,恨不得供起来。”

鸿胪寺卿王彦集出身河东王家,家族庇荫下,从来是高傲得很,年少时娶了一门美满姻缘,奈何膝下无子,偏又是个纨绔,纳了一房妾室,终于在不惑之年得了一个儿子。

算下来,这位王小少爷不过六岁,半大的孩子,能知道什么好赖,身边的护院若是个有心,便会狗仗人势,在外招摇撞市。

苏有辞看向周淮明,“王寺卿好面子,这事底下人瞒着,他定然不知道,你替我去衙门走一趟,就说偶然接到状告,王小少爷身边的护院当街行凶。”

“那你自己去不就成了,京城衙门的人也不会那么没眼色,你去状告还不受理。”

周淮明不解苏有辞为什么让自己一个刑部的人去管这事,这案子也不归刑部管。

苏有辞不多言,只是问了句,“你帮还是不帮?”

见周淮明神色,苏有辞起身便打算走。

周淮明连忙拦住人,“你这人怎么这么倔,就指着我欠你人情才为你跑腿,你也是,好端端的晋国公府二公子不做,天天跟家里对着干,图什么?”

图什么?自然是什么都不图。

苏有辞重新坐下,把玩着手里的茶杯,盯着周淮明,“这事办成,改日请你去喝酒。”

“免了,还是我请你喝。”周淮明摇头叹气,“服了你了,我替你办事还得请你喝酒,哪门子的道理。”

“欠人情岂是那么好还,不然那几日陪着你在刑部大牢审人不白审了。”

苏有辞扬眉,半点不觉心亏,“一个小小护院,王彦集还不至于为了他明面上跟我过不去。”

“这一点你倒是说对了,王彦集还不是那么糊涂的人。”

周淮明打量着苏有辞,忽然道:“你真打算这般下去,到底那姑娘好在哪,能让你不顾国公和郡主,做出这般离经叛道的行径?”

“哪里都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