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这辈子,只有你这一个……
余尚书夫妻年岁已四十有余,性情温厚,膝下有一子一女,都已经得了美满姻缘,家中上下关系和睦,且都在京城,多有往来。
住进余家两日,虞卿就有些不自在起来。
余尚书夫妻待她不仅温厚,更是视若己出,从吃的到穿的,都是仔细挑选过后,并非敷衍了事。
屋外传来敲门声,虞卿微怔,放下手里的东西,示意妙玲去开门。
妙玲随她一起来了尚书府,六子和林原则是去了国公府,余下事情都已安排妥当,只等过几日的大婚。
“姑娘,你那盖头就差一点好了,你歇着,明天再弄也不打紧。”
妙玲一边叮嘱一边往门口走,打开门发现外面是余尚书的夫人,徐娘子。
“见过夫人。”
徐娘子点了下头,示意身边的女使把东西给自己,“你家姑娘还未休息吧?我只是想起一件事,早些来给姑娘说,也免得大婚当日出岔子。”
不等妙玲回答,走过来的虞卿已经自行开口。
“外面天寒,夫人进来说话,这时辰哪里就歇下了。”
闻言徐娘子颔首走进房间,“这几日怕是要下雪,不过都说瑞雪兆丰年,若出嫁那天也下了雪,是个好兆头。”
虞卿示意妙玲斟茶,亲自把茶杯递给徐娘子。
“的确是好兆头。”
见徐娘子接过茶,虞卿思忖后问道:“更深露重,不知夫人这时候来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徐娘子放下茶杯,满眼温柔,“说着话险些忘了正事,这东西是每家姑娘出嫁时都会带着去的,是娘家给准备的贴身物件,也不是什么东西,”
女儿家出嫁时贴身带的东西,那是什么?
发现虞卿面上不解,徐娘子把一个锦帕包着的东西给了虞卿,“压身的金铜板和银铜板各一枚,有吉祥平安、富贵长顺的意思。”
讶然接过东西,虞卿只觉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受,鼻尖微微发酸,轻眨了两下眼睛,才把泪意压回去。
抬起头看向徐娘子,往日虞卿身上带着的疏离倏地散去,整个人在灯下格外柔和,像是一块上等的云锦。
看着不扎手,摸着又舒服。
徐娘子是育有儿女的人,察觉到虞卿的变化,登时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征虏将军府的事闹得那般大,京城里即使少有人议论,但他们身为官眷自然比旁人知道得多。
那余家被牵连其中,如今流放的流放,等待行刑的还关在大牢里,余下的,可不见几个人了。
虞卿和余家的关系,他们不便打听,但也知晓一二。
“这东西你收着,出嫁时要贴身带着,等到了国公府后再收起来放好,寻常时候也没什么用。”
徐娘子怕自己表现得太刻意,勾起虞卿的伤心事,态度照旧,语气却不自觉地软了些。
见状虞卿轻笑出声,点头道:“阿卿谢过夫人代我想到了这些,成亲只是我也是头一回,剩下这几日还要多劳烦夫人教教我,免得到时候出了丑。”
她向来是知恩图报的人,忘恩负义的事情她做不出来,更不可能去做那种人。
徐娘子待她的好,她记在心里,自然也放下戒心,以诚相待,往后尚书府若有什么用得着她的地方,她也断不会拒绝。
“……那明日我再叫上你嫂嫂一起过来,冬日里我们三人好好合计,看看成亲筹备的事还差哪些,你也到院子里转转,咱们府里已经着手挂上红绸,还有些东西也都送来了。”
徐娘子说着打量起虞卿,“阿卿,你那些嫁妆,明天再对对清单,别漏了。”
“……好,姨母放心。”
虞卿笑着说了一句,见徐娘子惊讶,不由得笑,“等明天和嫂嫂一起,再看看缺了什么。”
称呼改口,徐娘子心里惊讶,面上不显,拉着虞卿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你这孩子,心思细腻,若有什么只管说出来,今夜时辰不早,你快歇着,我也回去了。”
闻言虞卿点点头,起身送徐娘子出门。
“姨母慢些,嬷嬷劳烦你们紧着看路。”
“姑娘放心,外面冷,快些进去吧。”
“嗯。”
送走徐娘子,虞卿回到房里,看着锦布包,心情复杂又混乱,五味杂陈的心情在伸手去拿锦布包的时候,终于归于平静。
这世道上,终归还是好人多。
―
腊月二十,大雪。
从夜里便簌簌往下掉的雪花,一夜过去,铺满了汴京城,家家户户屋檐上都裹上银装。
城东尚书府的热闹,没有受到下雪的影响,门前宾客如云,管家应付不暇,连尚书府的大公子都到门前迎接。
前院热闹,炭火熏得人面颊发红,一片暖意。
后院也不遑多让,进进出出的女使和嬷嬷,手里拿着东西,又有些小厮把重物搬进来,不时还能听到几句急切的询问。
虞卿坐在镜前,听着门里门外的热闹和喧闹,不由盯着镜子里的自己,那张脸分外熟悉,却又……
有些不一样。
眉目细致了许多,胭脂水粉的装点下,星眸似漆、菱唇小口,被身上的嫁衣衬得面颊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