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名花倾国两相欢
明月在正厅只坐了一会儿,见过岳夫人后便退回后院,在湖边的凉亭中坐着看书。
七星湖碧波千顷,有一半覆盖着莲叶,另一半水光潋滟,映照着蓝天白云。远远望去,对岸山峦起伏,绿叶葱茏,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明月放下手中的梦笔杂谭,抬头看向湖中,颇有感触地说:“这个地方总会让我想起阿古达木湖。”
那是龙城附近的一个大湖,辽阔而美丽,水质清澈,少有风浪。湖边开垦出良田万顷,周围延伸出去的大小河流灌溉着大片草原,全是优良牧场。只要不是遇到特大暴风雪,神鹰汗国的百姓便可以度过严冬。那个名为“广阔无边”的湖是无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神鹰汗国的母亲湖,每个远在他乡的汗国子民都会忍不住思念她。
守在明月身旁的文妈妈坐在绣墩上,手里拿着一个荷包,正在飞针走线。听到公主的话,她抬头笑道:“公主要是想阿古达木湖了,可以请范大人画一幅画,妈妈给公主绣一架屏风放在屋里,公主时时看着,好不好?”
明月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呀。等这两天忙完了,我就去请范大人帮忙。”
正说着,有个迎宾馆的小丫鬟气喘吁吁地奔过来,对宝音说:“姐姐,摄政王府的老王妃娘娘驾到,正往后院来看公主殿下。”
侍候公主茶水的宝音闻言大惊:“怎么昨日没听人提起?不是说亲王府的主子按规矩都不会来,今儿是安亲王来下聘吗?”
文妈妈也急得站起来,有些不知所措:“这可怎么是好?什么准备都没有。”
明月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即镇定下来,沉声说道:“慌什么?老王妃娘娘来看我,这是好事,又不是天要塌下来了。你们都定定心,别丢我们汗国的脸,跟我去迎接。”
文妈妈最先反应过来:“对对,公主陪老王妃娘娘坐坐,奴婢去厨下做些适合老人用的膳食,回头公主陪老王妃娘娘一块儿用午膳吧。”
“好。”明月对她点了点头,微笑着走出凉亭,沿着湖边的彩色拼花小径向前院走去。
两边在半道上就遇见了。
老王妃看着远处疾步前来的姑娘就觉得眼前一亮,笑着放慢了脚步。明月快步上前,按照大燕国晚辈见长辈时的规矩,端端正正地行了礼。
老王妃大悦:“快起来,快起来。你这孩子别那么多礼,我就是来看一看。”
明月前行两步,很自然地搀着老王妃的手,微笑着说:“今儿风和日丽的,娘娘在湖边坐坐可好?”
“好。”老王妃慈爱地看着她,对她的品格相当满意。无论是相貌还是气度,公主都是上上之选,而且一看就是宜男相,多子多孙指日可待,让老王妃乐得合不拢嘴。
自从皇帝下了赐婚圣旨之后,公主这边与勇毅亲王府那边就一直照着亲家的规矩礼尚往来。明月派人给老王妃送过好几次礼,都是非常好的皮子紫貂银狐雪豹等,还有百年灵芝千年人参冬虫夏草冰峰雪莲之类的珍贵药材,都是内地很难得到的稀罕物件,足见她的心意。老王妃送过来的礼也都是费了心思的,既有皇家的贵重气质,又正合年轻女孩的喜好。这一来二去的,彼此都留下了好印象,今天见面虽然有些突然,气氛却很自然轻松。
老王妃走进凉亭,坐到明月之前使用的软榻上,随手拿起扔在旁边的书,看了看封皮,眼中流露出几分笑意。
梦笔杂谭乃前朝大儒梦笔居士所著。他生性旷达,喜好游历,不但走遍中原的千山万水,而且足迹远至南夷北蛮西域东海,晚年隐于乡野,将一生所见所闻整理著述,刊印成册,分十二卷,共计两百册,可谓鸿篇巨制。这套奇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各地的山川风物民情习俗,还有神怪志异奇闻逸事神话传说等,虽然被士林列为杂书,却流传甚广,许多人都爱看,尤其是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最喜欢其中的神怪志异传奇故事,往往私下里躲着偷偷看,若被发现则必定挨骂,有的甚至被责打。
瞧见老王妃的举动,明月公主略有些脸红。她从宝音手上接过茶碗,恭敬地送到老王妃面前,低声解释:“往日都是有功课的,只今日特殊,所以就看看杂书消遣。”
老王妃笑着点头,把书合上,放到一边的矮几上,乐呵呵地说:“我做姑娘的时候也看过这套书,没啥了不起的。公主也别站着了,快过来坐,那些事让他们去做就好了。岳家丫头也坐,喝杯茶,歇歇。”
岳夫人惦记着前面下聘的事宜,见她们相处得甚为融洽,便放下心来,温柔地笑道:“今儿这事可不能缺了我,娘娘和公主在这儿赏赏景,我去前面照应着。”
老王妃知道今天的下聘是大事,于是愉快地点头:“好好,那你去忙吧,回头再好好谢你。”
“瞧您说的,还谢什么?能在这儿出把力,我心里乐着呢。”岳夫人高兴地行了礼,就转身往前面去了。
看着她离开,老王妃眉开眼笑地拉着明月的手,端详了半晌,亲切地问:“公主在这儿习惯吗?饮食合胃口吗?有没有水土不服?”
明月见未来的婆婆如此和善大度,性子直爽,心里也是欢喜。她坐到宝音搬过来的绣墩上,清脆的声音带着几分软糯,有点儿像在撒娇:“这儿很好,吃得好,住得好,人人待我都好。北方干冷,刚来时感觉这边比较潮湿,现在已经习惯了,觉得这里很美。”
老王妃很欣慰:“那就好,那就好。咱们王府的花园比这里还要好得多,在湖边看风景,比这儿更美。”
“真的?”明月的眼睛亮晶晶的,看上去很高兴,“我喜欢天高云淡的景象,也喜欢看着各种各样的花一树一树地盛开。”
“这些景色在咱们王府都能看到。”老王妃自豪地说,“别的不敢说,咱们府中的花园却是一等一的,暖房中也尽多名贵花草,坐在湖边赏景,那是远水长天,一碧万顷,怎么看也看不腻。”
“真好。”明月满脸向往,如孩子一般可爱。
见她如此天真无邪,老王妃更加喜欢,倒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不禁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然后端起茶碗呷了一口,看着阳光明媚的湖面沉默了一会儿,在心里算着公主过门的日子,想着或许明年就可以抱孙子,顿时心情大好。
她只是过来看看未来的儿媳,并不想弄得人尽皆知,更不愿惹出什么闲言碎语,对儿子不利,于是并没多作盘桓,更没留下用午膳。与公主闲聊了一会儿,她便带着余妈妈悄然离开,心满意足地回王府了。
在未来婆婆面前,明月自是乖巧温顺,听到她起身告辞,也没有硬留。将老王妃送出门,她转身回到湖边,坐下继续喝茶看书。
前面隐隐传来喜庆的鼓乐丝竹声,说明送聘礼的队伍已经到了。
明月公主不缺钱,更不贪财,因而对于送来的聘礼都有些什么并不好奇,而老王妃亲自过来探望,其实是给予她的最好的聘礼。对于她和勇毅亲王府来说,下聘只是个形式,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其中包括深宫中的太后朝中与摄政王对立的保皇派以及王府中的上下人等,当然还有神鹰汗国的送亲使团。
一百二十八抬聘礼都是实实在在的,金玉珠贝珊瑚翡翠水晶玛瑙古董字画绫罗绸缎四大名绣鲍参翅肚还有两只活蹦乱跳的大雁。聘礼送进来后摆在院子里,被阳光一照,更是光华灿烂炫人眼目。
安亲王皇甫澈是皇甫潇的堂弟,皇族嫡系都是子嗣单薄,现在也就只剩他们这两位亲王了。由他来送聘礼,表达了燕国最真挚的诚意,也给了明月公主最大的体面。
看着这盛大的场面,人们都忘了摄政王的亡妻。那个已经逝去的王妃本就像是个即将消散的影子,现在更是被明月公主的风华所掩盖,让人再也无从忆起。
皇甫潇正在实现他的承诺,以原配嫡妃的礼仪迎娶这位来自异国的公主。
从清明到谷雨,大燕的权贵们开始频繁在家中举办各种聚会,文人斗诗,武将赛马,女眷赏花,各有名头,往来不断。
作为即将出嫁的闺中女子,明月本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自从王府下聘后,她却接到了不少帖子,邀她前去赏花品茶。当然,那些超品品二品的诰命夫人邀请的都是公主殿下,这样的身份给予了她极大的自由。
看着手里的帖子,赵妈妈很是为难:“公主是快要出嫁的人了,怎么好再出去抛头露面?要是有那起子喜欢嚼舌头的小人散布点儿流言,岂不让王爷的脸面不好看。”
明月放下手里的书,抬头笑道:“她们是请汗国公主,我去赴会,也算不得坏了规矩。”
赵妈妈长叹一声:“公主眼看就要过门了,这嫁妆要理清楚,该有的东西都得备好,大伙儿都忙着,哪有空去赏什么花?”
勇毅亲王府送来的聘礼让无数人羡慕嫉妒,一时家喻户晓,传遍燕京。明月挑出了时新的名贵衣料和北地不出产的山珍海味放在一旁,打算让送亲使团带回去给父汗母妃,其他的就加到她的嫁妆里。本来神鹰汗国准备的嫁妆就很隆重,两下里一加,这嫁妆怎么都要二百抬开外了,还有十匹神骏非凡的宝马,说起来真是大燕开国以来的头一份。现在头疼的是能不能这么张扬,会不会犯了燕国皇家的忌讳,送亲使臣们都有些担心,于是四处打听,斟酌着最为合适的嫁妆单子。
事到临头,千丝万缕,都得一一理顺了,明月身边的妈妈丫鬟忙得不可开交,若是公主出去赴会,这一天基本上什么事都干不了了。赵妈妈又怕公主年少,与那些夫人应酬时不能面面俱到,若是遇到个把别有用心的人说些风言风语,一个应付不当,就会平白受气,还会丢了脸面。但是,公主嫁进王府,成为亲王正妃后,总是要有各种交际应酬的,不可能躲在府里不出来,或者推给老王妃,所以,现在练练,也是一桩好事。赵妈妈想来想去,左右为难,只能对着手里的帖子叹气。
明月看她一脸苦相,反而笑了,拿过帖子翻了翻,便轻松地道:“邀我去赏花的这些人里,安王妃的身份最高,就应下去安王府吧。其他人不一定就是诚心想我去,可是不给张帖子又怕怠慢了我,将来见了面不好说话。这样的人家我就不去了,你准备一份薄礼,派人去婉转地说明一下,不得罪也就是了。”
安王妃已经三十出头,但是明月过门后却是她的堂嫂。虽说是妯娌,却只是堂亲,并不住在一起,也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因而安王妃待明月公主的和善倒是出于真心,这也是皇甫潇请他们夫妻出面做大媒的原因。
赵妈妈觉得这样安排挺妥当,便立刻去安排回帖回礼的诸般事宜。
明月一直都是万事不愁的模样,并不担心会在安王府遇上什么过不去的大场面。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对于燕国皇家的情形也知道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