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诗书俱佳,李缘君 - 奉旨躺平,吾乃大唐赵继业 - 二八嘉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章诗书俱佳,李缘君

脸皮薄的,谁能经受住清官人这么一番夸赞。

要知道大唐的清官人也分369等,像李缘君这种能有琵琶女专称的,绝对是清官人中的上等人选,自身艺术造诣,文学修养自然不俗。

不客气的说,如果孙承祖不去买诗抄诗,来偶尔装个逼,李缘君拿小拇指做诗都能把他虐成渣。

果然,孙承祖听完李缘君的请求,心里那个美呀。

就连腰杆子都挺得比以往更直了一些,没办法,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只要是个男人都想装装英雄气概,不想被人看轻了。

“李姑娘尽管写便是,只要是我的诗,你随便写哪怕是送人也没关系,我这人就是大度。”李缘君被他的话逗乐了,一笑间又是红颜倾城。

赵继业翻了个白眼,说你胖你还喘上了。

还你的诗,就这首诗,人家感觉不错,能把它抄录下来,算是给你面子了,你自己写诗什么样,心里没点逼数吗?

不过他也习惯了,孙承祖要不是这副样子,他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就是没心没肺才能同在一起欢乐。

且不说,二人你情我侬,一幅红袖添香的美好画面。

船头远远眺望,赵继业这才真正打量起这个世界。

虽然在史书当中也看过一些古代郡县的记载,但是真正在其中畅游之时才发现,小小的一个郡竟然也如此庞大。

仅留在凉河郡内的河流主干就有几十里。

大唐王朝规定,每个郡县只要人口超过3000户,就可以设立市集。但是凉河郡的人口却达到了4800户的规模,起码有几万人。

这么多的人口都居住在这弯弯曲曲的巷弄之内,在这亭台楼榭的青檐屋角之后,不得不说是种震撼。

虽然凉河郡只有10个坊,但是城市人口却占据了总人口的1/3,如此大的占比,怕也只有都城长安,东都洛阳,杭州,金陵,北摇这些大洲府下的郡县才能做到。

而凉河郡之所以取这个名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他们船下的这一条小凉河。

它四通八达,叫小却不小,一条河错落有致,竟分布5个郡县,凉河郡处在河流的中游,主河道正好穿过。

在南越之地,不像长安城那样,群坊云集,市坊界限分明,管理严格。

在这里,因为河道频繁分布的关系。往往大坊如市,小坊如集,直接将河道两边的建筑都囊括其中,组成了一个流动人口群落。

临河两边,酒楼商肆,秦楼楚馆应有尽有。

消费的人多了,流动的商贩自然也就多了。如此比较北方城市,这里就繁华了不少,也更有江南水乡的灵气。

……

河水悠悠,画舫船走得很平稳。

一旁抄诗的两人终于完事了,不再眉来眼去。

这会儿板足案上已经摆满了瓜果梨桃。

这是开胃小菜,叫做尝鲜。

尝鲜过后才可以正式饮酒吃食。

赵继业摘了一个葡萄放进嘴里,酸甜可口,有种异样的清香。虽然个头小了一些,但胜在天然糖分足。

拿过李缘君刚刚抄写好的诗集册子,孙承祖嚷道”“老赵你给看看,李姑娘这字写的如何?”

“我看了只觉得赏心悦目,仿佛春风拂面般舒服”

说完他用下巴示意李缘君“她可仰慕你很久了,你可别吝啬藏着掖着。”

李缘君点点头:“听闻赵公子是书法大家,妾身想来,应是纵横捭阖,大气方遒,还请赵公子指正”

赵继业暗骂,你扯上我干什么,怎么你孙大少泡妞也需要撩机啊。

还听闻,恐怕是你自己跟人家说的吧,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兄弟,啥都往外说。

不过李缘君开口了,他也不能驳了人家的面子,拿着册子细细端详,还真如孙承祖所说,这李缘君的字有种春风拂面的雅致。

女子的字体多娟秀工整,李缘君当然也不例外。只是这李缘君似是个颇有心气之人,于娟秀之中频频有胸意自微末处露出。

或转折,

或提纳,

或按笔出锋,

一股英气总也掩饰不住,于柔中带刚阴阳相和间自成气势。

这李缘君,能成为琵琶女确实不凡。

赵继业忍不住赞到:“李姑娘,字如其人,外柔内刚,行书间颇有一番心意与书法计较,已经有了自我气象。若是姑娘志在此道,假以磨炼时日,必定又是书坛一代名家”

李缘君听懂了赵继业的评价,只凭一幅字就能看出自己的内心,真是厉害。

孙承祖手都颤了一下,尼玛,说的也太准了,要不是他和李缘君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他都怀疑李缘君让赵继业给挖墙脚了。

李缘君,款款一拜:“公子慧眼如炬,妾身钦佩至极,还请公子给妾身的册子忴印,让妾身时时鞭策几身,勿忘公子提点之恩。”

赵继业看了一眼孙成祖,后者眨了眨眼,赵继业也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拿出自己的少年游鸡血印,在册子下方就盖了上去。

提一嘴这种忴印的做法,它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