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鬼城
夕阳西下,忙碌的一天悄然溜走了。
夜幕悄悄笼罩在寂静的大地上,空气闷热,空荡荡的翰墨城中唯有病人痛苦的哀嚎由远及近,让人无法安眠。
赵长陵站在医馆的墙角边,确定谷大夫仍在忙碌的医治病人,这才偷偷□□进去了。
“你在干嘛?”清冷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赵长陵僵硬地转过身,见小一端着一盆热水,狐疑地盯着他。
赵长陵嘘了一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小一弟弟,我略懂医术,想来帮忙罢了。”
“来帮忙?行吧,你跟我过来!”奇怪的是,小一竟然没有多想,便同意了。可他刚走三四步,又转头道:“你别再叫我弟弟,喊我小一便可。”
赵长陵见他神情窘迫,心里好笑极了。这个少年看似老成、不苟言笑,但到底还年幼啊。
幸好,赵长陵戴着帷帽,他嘴角的弧度没有被发现,不然又得遭人白眼。
小一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端着热水,好奇地问:“现在都晚上了,你怎么还戴着帷帽?莫非你长得很丑?不……不对!看你这气质,就不像是平平无奇的。”
赵长陵捏住帷帽的,扬眉道:“出门在外,不方便暴露容颜。”
“噢?如此说来,你长得很英俊了?”小一冷哼一声,不以为意地说:“你还能比我大师姐漂亮?”
赵长陵听到这里,疑惑不解地问:“你还有一个大师姐?”
小一意识到自己说错话,顿时懊悔不已,只能避重就轻道:“听说她早就脱离师门了,我也只是远远见过她一面罢了。”
“说起来……”小一瞥了他一眼,若有所思道:“看你这气质,倒是与她有些相似呢。”
不得不说,即便不见容颜,可赵长陵气质不凡、举止从容,愈发惹人遐想呢。
赵长陵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他长得像一个女人了,难不成这世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小一领着赵长陵来到后院处,一排排陶罐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地上,药香弥漫在空气中。
“这个医馆不大,接纳的病人有限,只能优先接待病重的百姓。”小一一边讲解注意事项,一边解释道:“目前,还有更多的病人只能呆在家里,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病人络绎不绝,可光凭谷大夫和两个弟子,毕竟有心无力了,未染上瘟疫的百姓又不愿意前来帮忙。
因此,小一在初见赵长陵时,便闻到了他身上微弱的药香味,只能浸淫医术多年的人,才能这般。
如果是平时,小一定会亲自熬药,不能假以人手的,可事出突然,赵长陵看着也不像是坏人,便让他留下来帮忙吧。
小一说话清晰流利,三言两语便把煎药的注意事项交代完毕了。
赵长陵点点头,谨慎地把每一处要点记在心上,这才蹲下身,用一旁的蒲扇扇了扇火。
不料,原本微弱的火光,在大风吹刮下,顿时窜出了一条火舌,把赵长陵垂下的帷帽都点燃了。
赵长陵下意识甩开蒲扇,解开帷帽扔到地上,又踩灭了火苗,这才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原本还在暗暗看好戏的小一惊呆了。他的双眸倒映着一张出尘绝世的脸庞,世人最美妙的歌颂也无法形容他的一颦一笑。
“你……你长得竟然……竟然与我大师姐一模一样?!”小一惊诧万分地指着赵长陵。
赵长陵闻言一愣,不禁摸了摸脸颊,好笑地说:“人有相似,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小一摇摇头,坚定地说:“不!不对!你们不仅是相似,而是长得一模一样!”
如果非要找出不同点,想必是赵长陵更年轻些、更英朗些。
赵长陵眉头微皱,追问道:“你大师姐姓甚名谁?”
“我也不知道,师父不让我们我们过问。”
赵长陵遗憾地呼出一口浊气,小一见他神情落寞,于心不忍地说:“如果师父见到你的样貌,一定会大吃一惊,那时,你或许可以问问他。”
赵长陵点点头,随即捡起帷帽放在一旁,继续耐心地扇风。
然而,赵长陵嫌弃戴着帷帽不方便,小一却为难了,这般绝美之姿,实在不该随意出现在人前,以免引火烧身。
因此,小一匆匆跑了出去,很快又像一阵风,气喘吁吁地冲进来了。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条深蓝色方巾。
“呼呼呼……你……你把这条方巾围在嘴上。”
赵长陵接过方巾,赞叹道:“瘟疫横行之时,我们的确都该戴上口罩。”
“口罩?这个词倒是贴切。”小一确保他把口鼻都围上了,只露出一双动人心魄的凤眼,这才又端着热水跑出了后院。
偌大的院子里,唯有赵长陵一人,幸好他也不觉得孤独,只是专心致志地熬药,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很快,赵长陵便端着一碗碗汤药,忙碌地奔走与医馆各处。
期间,小二也见到了他,虽然好奇不已,但听说是小一带他进来的,便由他去了。
夜幕沉沉,繁星缀满了夜空,眨着眼睛对山河指指点点。
赵长陵焦头烂额,忙得口干舌燥,此时正端着一盆热水,蹲在一个老汉的跟前。
这老汉世世代代住在翰墨城,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却让他家破人亡了,如今唯有一名五岁的幼儿与之相伴。
幸好,老汉的孙儿并未感染瘟疫,被好心的邻居家暂时带走了。
整日躺在医馆里,曹老汉浑浑噩噩,反复地发热让他手脚发软,双脚长满了浓泡,染发着难闻的恶臭。
赵长陵放下水盆,拉扯着他的右脚,却被他蓦然躲开了。
“怎么了?”赵长陵奇怪地抬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