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联盟之议 - 汉末老兵 - 羽落云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汉末老兵 >

第146章 联盟之议

这楚汉之争在建兴八年终于算是暂时落下了帷幕,以南楚世祖孙策战败,不久之后病故,太子孙昊登基。

刘汉打赢之后因为永安朱然收下的兵马众多,刘汉反击巴郡也是不太可能,他们也选择息兵养战,到了建兴九年,在孙策病故之后不就,刘汉太尉张飞病故寿年六十六岁,张飞比历史上多活了十多年呢,也给刘汉立下了赫赫战功,就这样张飞没了,刘汉军事上的擎天柱折了,黄权虽然有才,但是和张飞的威望没法比。

后主刘禅也是去见了太尉张飞,他一方面是真不希望张飞病故,另一方面也是张飞也奔着七十去了,死了也是正常,而且斩杀甘宁,重伤孙策以至于死,这都是对于刘汉的赫赫战功。

刘禅问了张飞,他百年之后,这军权应该如何?

张飞也是先宽慰了一下刘禅,他说得很清楚了,孙策死了,南楚这里战斗能力会直线削弱,北魏那里有魏延扛着,问题不大,而且他们陈铁也六十多岁了,就是身体好,估计也没有几年好活了,陛下大可不必担心。

大汉自己走了之后,黄公衡可以托付大事,但是他年岁也不小了,陛下也要谨慎使用。

魏延有才,可以防备北方,但是这人非常骄傲,希望陛下能容忍他的一切。

李严,吴懿也都是军中大将,他们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吴懿当年投靠大哥可以说是非常坚决,他也和刘璋有亲戚,可见这人不是那么忠义,李严不同,他是大哥提拔的,他的忠心是非常有保证的。

另外还有张飞自己提拔起来了大将王平,忠心稳重,可以托付大事。

还有年轻的将领姜维,这都是非常有才能的猛将,是刘汉的财富。

剩下的年轻将领张翼,张嶷,马忠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二哥的长子关平也是骁勇善战,次子关兴也颇有能力。

自己的两个儿子张苞在之前战斗中也受了重伤,估计没什么意外也要不行了,请陛下厚待之,次子张绍只是一个文人,陛下看着用就行了。孙子张遵还小,陛下让他好好成长就行了。

另外国中朝政丞相诸葛亮和御史大夫张松都有大才,另外还有费t,董允也都是才华横溢之辈,不过这些人没有什么进取心,孔明又有些太理想主义,一厢情愿的联合南楚,所以不能让他们轻易掌握军权。

刘禅对于这些都是一一记下了,这天过去不久,太尉张飞就在建兴九年七月病故于成都。

张飞死后一个月,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张苞也病故于成都寿年三十四岁!

刘禅对此是不胜悲哀,他给了张绍一个寇亭侯,张遵袭祖父爵,西乡侯。

以黄权为太尉代替张飞的地位,又封了李严为车骑将军,镇守江州,以关平为执金吾与黄权同守中央,关兴也做了侍中,给他一个都亭侯。

江州交给了李严,吴懿,南边交给了,张嶷,另外有提拔起了姜维作为镇军将军也在中央供职,王平作为辅汉将军,在魏延帐下听用。

刘禅也改了建兴十年为延熙元年,因为张飞死了,刘禅这里也是非常悲伤,也是刘汉的一件大事。

这张飞死亡也是南楚康平元年的事,消息在九月传进了建兴,楚帝孙昊耳中。

孙昊登基之后,立了自己十三岁的嫡长子孙宣为太子,另外还明年为兴武元年,看来孙昊一点都不怂,他也要大干一场。

他不怂不代表他就能成事,孙家的宗室相对凋零了,有本事不多只有孙诩和孙绍了,剩下的孙静的后人大多寿命短,他们都死了。孙诩是吴王,孙绍是蜀王,这两位是孙家宗室的支柱。

其他的将领周循是孙昊的大舅哥,可以信任,朱然要坐镇永安,朱桓和诸葛瑾要坐镇江陵,襄阳在北魏将军王凌手中掌握着,另外还有满宠等大将帮忙,军力也有四万人,攻克襄阳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孙昊身边只有大将陆远,张承等人在,孙策阵亡其他的江东反战派人士顾雍,张温等人的势力抬头,这些人掌握着舆论也不好对付,最倒霉的就是太傅张昭也在康平元年六月病故,寿年八十二岁,张承这个长子怎么说也得守孝了!

孙昊就是皇上,张承有才华,但是没到南楚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哪能下令夺情呢?

那不就是扯淡吗?一个陆远也对付不了那么多的主和派吧?

果然孙昊在朝会上提出蜀汉太尉张飞病故,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太厉害的大将,而且北方还有袁魏威胁,他们要防备北方,这样他们国中空虚,加上张飞的死,他们朝野上下惶惶然而不可终日,正好我们西征平灭蜀地,和北魏南北对峙,这样最好!

可是这会主和派大臣都是纷纷厌战,张温和虞翻的态度最为强烈,这两位就是根本不想出战,还说了先帝世祖爷都病故了,陛下应该守孝,不应该出征,为人子者也应该多多守孝才是,张承都守孝去了,陛下您啊,还是消停点乖乖守孝的好。

就连顾雍这个司徒也是一样,他一向不粘锅,但是现在是新君登基,顾雍不能反对先帝,他没那个能力。

但总是不能让新君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头也给自己压住吧?

于是顾雍的意见也非常明确,不同意东征。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连年征战,荼民伤财,第二是先帝英明神武尚且不能攻破蜀地,可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陛下你和先帝怎么比?人家是马背天子,你呢?你就是一个有点能耐的二世祖罢了。

就是陆远,孙诩同意也不好使。孙昊被气得要命,他退朝之后就找来了大司马陆远,吴王孙诩以及蜀王孙绍研究对策。

孙绍最年轻,他血气方刚提出了,不管这些人反对的声音,直接出师西征,为父皇报仇雪恨!

这说法不用说陆远了,就是孙诩也不同意,孙昊是皇帝,但是他没有孙策那种威马,这么做是一定压不住朝臣的。

后来陆远看出了孙昊最崇拜自己老爹,他想要为父报仇,献了一条计策就是联魏灭汉。

陆远也说明白了,凭着孙昊自己想出兵西征,没有三五年的时间,你坐不稳南楚政权,到时候西征也未必有把握。

不过变成联魏西征就不一样了,没有人是傻子,他们都知道一旦袁魏拿下蜀中,南楚自己是扛不住的!

这个计划比较疯狂,还得和袁魏比速度。孙昊考虑再三,才在康平元年十一月派出二十五岁的陆抗并诸葛恪以及程咨,北上邺城商议联盟灭汉的事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