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政委和扫盲教育 - 大明领主 - 葫芦娃叔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领主 >

第42章 政委和扫盲教育

流民们的安置工作,初步告一段落。

从领地小镇里,管家九十八派出的支援小队也匆匆赶到基隆城。

这些人匆匆赶到基隆城领主府,拜见并听完陆林领主大人的工作指示,发表了一通对于自己将来的工作计划,就连忙往各个流民村落而去。

这些人就是陆林安排的,各村的村长兼政治委员,负责各村的流民思想教育工作、农田开垦工作和村里的民事纠纷。

这次的安排还是比较匆忙的,九十八紧赶慢赶,总算是矮子里挑高个,在领地小镇凑出了这么一批人出来。

只有这些人来管理村庄,暂时是够了。但是随着接下来流民源源不断的到来,这些人难免会捉襟见肘。

陆林领主指示道,允许他们在各村之中,挑选出一名有威望有德行且思想觉悟高的副村长,帮助这些临时村长们,一起处理村里事务。

这些村长兼政治委员,带着大批的粮食、农具、粮种等物资,一一到达了各村落里。

各村的农田开垦工作陆续展开。

在休整了几日后,这些虚弱的流民们,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获得了可耕种的土地,比吃了什么大补之药都强,在接收到农具之后,这些前流民,现在叫新领地居民,爆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有的村落里,基隆城支援的耕牛还没到位,领民们就用人拉犁,用锄头挖地。

总之,尽快把分给自己的那十几亩田地耕种上,是天大的事情。

这里的土地以前没有开发过,千年的自然地貌,厚厚的腐殖质层,使得宝岛的土地都肥的流油。

可以说,只要勤快一点,清理掉地面的杂木和杂草,随便撒上种子,都有一个好收成。

这里的降雨充沛,气候温暖,一年三熟,乐坏了这群来自大陆上的流民,哦不,新领民。

开垦土地是一件大事,不过新领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也不是小事。

在结束一天的劳作之后,各村就会响起敲锣的声音,以及新村长的“集合”叫声,下面要进行晚间活动了,对于没有什么夜生活、枯燥乏味的古代居民来说,还是挺新奇的。

首先就是村长组织起来的忆苦思甜大会,巨大的篝火旁,一个木台上面,村长首先上台,回忆自己以前做流民时候的苦难日子,那时候是真的苦啊,光着屁股给地主老爷放牛,还吃不饱穿不暖,偷吃一点牛料豆子,还差点被打断了腿。

现在跟着领主大人过上了好日子,这都是领主大人的功劳啊。

领主大人为什么千辛万苦、费尽心思的把大家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他不是图你们这些苦哈哈什么,你们什么都没有。相反,领主大人给了你们一切,衣服、粮食、土地、房屋等等,甚至你们站着的土地和呼吸着的空气,都是陆领主的恩赐,领主大人就是神!是天选之子!专门来为你们带来幸福生活的!

我们要懂得感恩!领主大人就是我们的恩人!

新村长说的眼泪汪汪,情到深处,哽咽不能自语。

哇,原来村长以前也是流民啊!原来村长以前也这样苦!原来领主大人是这样好!

众位新领民在心中,不知不觉的感念起了陆林领主的恩情,对于领地也渐渐有了归属感。

位于领主府中的陆林,看着系统面板中的领民忠诚度,不断地上涨,会心的笑了。

陆续有领民上台发言,各村的忆苦思甜大会,举办的相当成功。

这些村民都是经历过这些的,对于怎么办好这些事情,都熟念于心,轻车熟路。

但是接下来的扫盲教育,就让各村村长头大了。

忆苦思甜大会每三天举行一次,其中间隔的两天时间,也不能浪费,被用来进行扫盲教育。

对此,陆林领主给出的指示是,务必做到四十岁以下的人,无论男女,熟悉并掌握八百个常用字和一百以内的数字,这里以领主大人教导的阿拉伯数字为基准。

但是领民们的能力有不同,四十岁左右的领民,很难教会他们文字和数字,他们也没有学习的动力。

倒是三十以下的领民们,学习的气氛很高,还有领民主动拦路请教村长的事情发生,这位领民被作为了正面教材,闻名于各村落之间。

有一天,陆林来了兴致,在几名民兵的带领下,巡视了各个村庄。

只见村外的杂草树木几乎被清理一空,柴禾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村头空地上,一片片黑黝黝的土地,已经陆续开垦了出来,甚至有一些田中,已经种上了庄稼。

村庄都是布局整齐的砖木结构小院,道路以石子铺就而成,整洁卫生。

短短数日之间,就把这些流民管理的井井有条,看来各村的村长都没有懈怠,也间接反映出九十八管家的慧眼识人之能。

一连两天,靠着一双腿,陆林走遍了基隆城附近的所有村落,对于领地中的一些状况,心中也有了一些底。

这些郑家输送过来的流民之中,是否掺杂有别有用心之徒,之类的问题,各村长曾一一向陆林做了汇报和保证,如果发现一个,就立即上报一个,绝不隐瞒。

陆林对此也倒不是太上心,在打通对于外交的交流渠道之前,就算是有别有用心之徒,混了进来,也绝不可能打探到任何有用的情报,诸如武器制造一类的秘密,大部分来自于系统商城,而八十公里外的领地小镇,处于陆地密林腹心之处,远离基隆城,这些新来的流民,绝无混入的可能。

时间已经又过了一个多星期,来到了崇祯十年的八月份,郑氏集团的流民运输船还是没有到来。

陆林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别是路上出了什么岔子,那可是一船船鲜活的生命啊。

按理说郑氏集团纵横海洋多年,不至于会出这么大的篓子才是。

这边陆林忧心重重,而两百多公里外的圣多明哥城,已经是战火连天了。

在被围困了近一个月后,圣多明哥城终于迎来了援军,来自马尼拉的十余艘战船,包括两艘盖伦船、两艘武装商船和九艘圆船,以及四千余配备火绳枪的精锐西班牙步兵。

这一个月来,郑氏集团的军队和圣多明哥城的五百余西班牙守军,不停的进行着交火。

西班牙守军依仗着围墙的守护,居高临下的火枪射击,打的郑氏集团军队,苦不堪言。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郑氏集团的主力军队,被郑芝龙拉去攻打宝岛南边的荷兰人了。

南边的荷兰人占据了岛上四分之三的优质土地,拥有大片的甘蔗地和水稻田,把持着巨大份额的蔗糖贸易、丝绸贸易、茶叶贸易和瓷器贸易,又从南洋诸岛、印度、欧洲等地,运送香料、棉花、工艺品等等,往来于各地之中,其中的巨额利益,馋的郑氏集团口水直流,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荷兰人控制着南海和台湾以南的海域,郑氏集团可以说被封锁在了南海以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