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婚事 - 天盛捉妖录 - 尹雨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盛捉妖录 >

第6章婚事

第6章婚事

见圣上,盛阳一直爱穿红色。圣上曾说过自己和母后非常像,尤其是着红色。母女俩鼻子微挺,一张清瘦窄脸,一双眼眼波流动,却又透着疏离,圣上评,“着红色能压住那份薄凉之意。”

但也不太一样,她的眼中多是桀骜,而先皇后则多是柔情,这也是圣上的原话。

盛阳从不避圣宠,曲意逢迎又如何,深宫之中,朝堂之上,只要顺了圣上的意,就没有达不到的目的得不到的东西,她从小便深谙其中之道。

“儿臣拜见父皇。”

盛阳的封号立府规格都不低于各皇子,在朝上也破例挂了个闲职,圣上特许自称儿臣。

“阳儿来了。”

“公主。”

两位朝臣一拜,盛阳微微颔首示意。

“镇国公,太傅。”

“阳儿,这么晚叫你过来,是你舅父有话和你说。”

盛阳神色一变,见昭帝站在书案前大笔挥毫,并未抬眼。

他向来爱书法,盛阳仔细看他桌上,茶热着,墨润着,龙涎香袅袅,看来心情并不差,于他来说也不会是什么重要的事。

“殿下,舅父今日是专程跟你道歉的,”镇国公也琢磨着圣上的脸色,又讨好地对盛阳一拜,道,“圣上做见证,我那个孽畜太不争气,惹殿下生气了,还望殿下放过不肖小儿一马,以后臣定好好管教,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驸马。”

他看向盛阳,见她脸臭的像下水沟似地,心里又忐忑,又想骂人。

先皇后去世后,原盛妃晋位为贵妃,代执皇后印,三皇子封太子,入主东宫,到如今已经十二年,盛氏一门得宠,风头无两,镇国公是盛妃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封国公已有五年,府中兴盛,攀附者遍布朝堂,是当仁不让的名门望族。

盛阳扯着嘴皮笑了一下,“镇国公说笑了,本宫的舅父是温国舅爷老大人,已驾鹤西去十余年。镇国公可别乱认亲戚,小心替了不该替的身份,折了阳寿。”

镇国公脸色一黑。

“至于盛飞宇……与妖勾结……卑鄙龌龊,鼠雀之辈……本宫从未将他放在眼里。”

她说话语气淡淡的,脸上挂着笑凑近看圣上的字,壮似无心,却字字难听。

纵是太子也不敢这样对他说话,镇国公忍得辛苦,脸上一阵黑一阵红,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了阳儿,休要再胡说!你太任性了!”

昭帝用眼神责怪自己这个恣意妄为的女儿,此事与妖有关,他已经下令休要再提。妖族已经灭迹十二载,就这一个真相不明的案件,不能证明妖族再现,却能立马闹得天盛人心惶惶,此事绝不能传到百姓的耳中。

“是儿臣失言了……”

盛阳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了话,昭帝一向忌讳,不该提到妖的。

“镇国公,你也莫与她计较。阳儿是孤从小娇惯,脾气确实不小……”

他手上还未停笔,有些凛冽地瞄了镇国公一眼,“是孤考虑不周了,你儿从小随性,哪里镇得住她。”

“圣上!”镇国公着急跪下,“是臣教子无方,配不上盛阳公主。”

“好了,不谈这个了。阳儿,这婚事父皇做主,就此作罢,你府上丫鬟的事,也就此作罢吧。”

“殿下!飞宇还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臣一定严加管教!”

镇国公似乎还不想放弃这门婚事。

圣上“啪”地放下笔,“此事莫要再提,你儿流连风月,名声尽毁,怎配得上我溶月!”

昭帝一双虎眼怒瞪,吓得镇国公连忙跪下,“是臣考虑不周,公主贵如明珠,我儿顽劣,不啻天渊。”

圣上挥了挥手,又朝盛阳说道。

“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镇国公年纪大了,就这一个宝贝儿子,你府上那丫鬟也是不知廉耻,都有错,此事就都不计较了。”

其实云飞把事推到大理寺,也不过是挫一挫盛飞宇的傲气,拿他玩儿,毕竟圣上不可能为了一个丫鬟责罪镇国公世子,这是街头乞儿都知道的道理。

但此事经过一夜,已经闹的满城风雨,为了不让百姓失望,关上一关,审上一审,摘干净,作点惩罚,再厚葬死者。这也是官宦世家掩盖罪恶的惯用手段。

“儿臣知道了,父皇,”盛阳一拜,“女儿御下不严,才让府中婢女钻空子出府,干出丢脸的事,但她从小伺候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女儿派人将她尸体送回老家,给了一笔抚恤金,此事以后再也不提了。”

“好!阳儿心软慈悲,从小如此。”

镇国公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对了,段卿。”

“圣上。”

“阳儿和盛飞宇的婚事六年前定下,孤本还想着这两年就行礼,没想到还是黄了。”他笑了笑,“段卿对朝中熟悉,此事就交由你费心,不要辜负孤所托,一定要给孤找一位乘龙快婿啊。”

“父……”

“臣知道了。”

两人退了出来,盛阳对段太傅打断她的话有些不快,正欲和他说上两句,先出去几步的镇国公又折了回来。

“殿下,是我镇国公府无福与公主结亲,如若公主有需要,臣也会尽心帮公主留意佳婿,只是怕公主挑肥拣瘦,没个十年八年怕是嫁不出去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镇国公年近六十,留一撮黑胡子,眉毛虽经修饰却依然显得杂乱,一双眼透着精明,像一只鹰。

“镇国公,此事圣上已经交给下官了,下官定当竭力而为,镇国公还是留些心思操心世子爷的婚事吧。世子爷名声在外,不说朝中难觅良缘,怕是整个平阳也找不到一个闺中女子愿意嫁的,依下官看,纵使贵如国公府,也得费不少功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