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文曲星下凡 - 大唐:我真没想和公主谈恋爱 - 三星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5章 文曲星下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李世民将纸上的诗文一口气读完,随后便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

跟这篇诗文相比,他们刚刚在宫内做的那些简直就是小儿啼哭,不值一哂。

良久,他才发出一声感慨。

“寥寥数语,竟能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写地如此淋漓尽致,此文堪称千古绝唱啊!”

李世民这么一说,一旁的房玄龄也上前附和道:“是啊陛下,此诗文虽然写的是思亲之情,实际上却饱含人生哲理,而且格调意境之高,恐非凡人所作。”

“中秋诗文,从有此文开始,其余皆黯淡无光矣……”

房玄龄乃是李世民手下文武百官中最饱读经书,能诗善文的人。

见他和陛下都在不吝赞美之词地盛赞一篇诗文,其余官员也很好奇,纷纷讨要观看。

李世民小心翼翼地把诗文交给众大臣传阅,并再三叮嘱不可弄坏诗文。

接过诗文的大臣,全都如获至宝般捧在手心里,仔细观看。

看完之后。

他们的感觉和评价竟出奇地跟李世民和房玄龄一致,全都是惊叹不已,赞不绝口。

“那么问题来了,这篇诗文到底是何人所作?”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房玄龄也非常好奇:“此文是臣在此处宴席上捡到的,可惜不知何人所作。”

“不过从此文的文笔和意境来看,臣猜测作者至少是个六七十岁的大家。”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能把人生的悲欢离合讲得这么透彻的,定是一位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高人。

“父皇,我知道是何人所作。”

就在这时,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突然响起。

李世民低头一看,原来是晋阳公主李明达正在拉扯自己的衣袖。

李世民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朕的小兕子知道这是何人所作?”

李明达抬起胖乎乎的小手指着远处的孙明:“父皇,就是那个人,他刚才在台上唱完这个之后才带着长乐姐姐去奔月的。”

“什么!居然是他??”

包括李世民在内,现场的所有人都一脸愕然,全都惊呆了。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孙明区区一个医官,不过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居然能作出境界如此之高的诗文来。

他这些年一直在公主府里照顾长乐的病情,完全没有时间去读书或者师从某些大家啊!

而且如果真是他写的话,那岂不是说明自己身为大唐天子有眼无珠,埋没人才?

“啊?这怎么可能!”

房玄龄对此也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如此高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怎么可能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而且还只是一个医官。

“这事好办,把他叫过来问问不就知道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在一旁建议道。

李世民表示同意,于是差人去把孙明叫了过来。

片刻之后。

孙明一脸淡然地来到李世民的面前。

“陛下有何吩咐?”

李世民直接把那篇诗文递了过去,开门见山地问道:“这是你写的?”

孙明一看,这不是他刚才在舞台上唱的那首水调歌头嘛。

怎么会出现在这张纸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