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如此,看来皇上是信了。”
武玉淡淡一笑,亲手斟了两杯茶,请康熙和胤G坐下。
胤G依旧如以往那般面无表情,看不出神情异样之处,倒是康熙脸上露出一丝羞赧。
“实在是之前神使所说之事太过匪夷所思,朕身为一国之君,不得不先让人仔细探查。怠慢神使之处,还请神使,多多见谅。”
到底是事情匪夷所思,还是康熙自己多疑,那就不得而知了。
武玉对于康熙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慢吞吞的说:
“皇上言重了,我只不过是被神兽选中的凡人而已,皇上信不信我都是无碍的,只是……”
你不信我,就是不信神兽啊!神兽高不高兴,那我就不知道啦~
武玉说到这里便不再多说了,而康熙这会儿也是呼吸一滞,想起自己来时见着的那雨已经缩小了近一半的范围,也忍不住有些着急:
“此乃朕之过,朕愿下罪己诏,只愿能平息神兽的愤怒!”
武玉很平静:
“神兽不会愤怒。若神兽愤怒,皇上便不会在此处看到我了。”
“也,也是。”
康熙有些勉强的笑了笑:
“宣平之事,朕已经特派钦差前去处理。只是,百姓何辜?如今宣平已经一脸大旱了两月,还请神使……怜惜苍生啊!”
康熙直接将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扣在武玉头上,若武玉只是一个寻常的后宅女子,还真被康熙这话给镇住了。
可是武玉不是。
武玉只是眨巴着眼睛看着康熙:
“百姓确实无辜,但此次人祸罪魁祸首乃是贪官。我倒是好奇,究竟是何等的贪官,竟有如此大的胆量,敢遮蔽天目?”
所以这事儿怪谁呢?
武玉将高帽子给康熙戴了回去,康熙有些不好意思:
“是朕之过,是朕此前识人不明。”
江浙一带乃是大清的粮仓,如今出事的虽然只是浙江地区一个小小的宣平,那也代表着江浙一带内部的问题。
现在的浙江巡抚赵申乔乃是直隶巡抚李光地所荐,康熙对李光地深信不疑,可是没想到岔子正正好就出在了赵申乔的身上。
赵申乔有一宠妾乃是宣平县令之妻妹,因其连襟关系,赵申乔对于宣平县令多有宽宥。
具体表现为,平时考核对他吹一吹,年终考核为他做的尽善尽美,这不,去岁的宣平县令的“大计”(吏部的三年一考)之时,赵申乔也帮其打点好了。
目前结果已经被呈报上去,静等着康熙审阅。
一般到这个程序,宣平知县的官途已经分外清明,绝对差不了了,但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平突然大旱。
这个旱情起初可以控制,但是宣平县令自个飘了,整日忙着做梦高升后的好日子了。
等他发现旱情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更是胆大妄为到想要凭一己之力将其压下!
他下狠劲儿约束境内百姓,在朝廷的升迁令下来之前,务必不得有所差池。
其实,依着宣平往日的富庶,只是一年的大旱,倒不如何伤筋动骨,可康熙憎恶的却是此人的欺上瞒下。
要知道,这宣平县令此前为表自己政绩不菲,可是在明知宣平大旱之时还夸夸其谈说宣平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极好,定能给朝廷带来更大的税收!
甚至,他自个应承这税收应当是往日的一又二分之一。
这税收哪里来呢?
宣平县令自然承担不起,那就只会摊在那些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身上。
他们不但要将以往的积蓄拿出来养自己,还得为宣平之县令谋一个表面光鲜的政绩,这让百姓如何不怨?!
不过这件事康熙此前却没有在武玉面前说起,就算是神使,可她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哪里懂这些政治上的事。
康熙见武玉实在忽悠不过去,只得放低了身段,低声说道:
“那宣平县令胆大妄为,明知有旱灾难,他还为了瞒天过海,在本月初就开始向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索要税收。
甚至,还私加赋税,朕绝不可能轻纵了他!但是如今宣平县已经大旱两月有余……神使可否通融一下,让神兽宽宥一番,降下甘霖。”
康熙如是说着,然后站起身冲着武玉躬身一礼,胤G也连忙站起来,跟在康熙的身后行礼。
胤G看着安坐不动的武玉,总觉得她没有那么好忽悠。
“既如此,民怨平息之日,便是天降甘霖之日。”
武玉回答道。
武玉也想立时降下甘霖,只是她现在能力有限,尚还需要些时日。
毕竟,就算康熙康熙刚刚的话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他有一句话没有错。
苍生何辜。
上位者的识人不明,不该由无辜的百姓买单。
“当然,若是皇上想要稳定民心,我愿走一遭。神兽如今受怨气侵扰,定不会如皇上所愿。我愿替神兽去宣平看看,平民愤,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