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044
南城,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城市,自古以来以蛮荒闻名。地理位置偏僻,发展十分滞后,主要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农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南城有了发展,小县城经济上来了,但下属的一些偏僻小山村里由于交通不便发展还是相对落后。
Q大关于农村普惠金融的调研项目三年前就开始了,为了方便跟踪调查,选址都是固定的,但今年由于一些政策变动的原因,西南地区原本的一个基地不方便再过去,于是重新选了南城作为调研地区。
调研的小队算上老师原本一共12人,但导师林开诚临时有事,要推迟一天过来,带队的研究生学姐考虑到经费和实际情况,订了11张高铁二等座车票,但现在多了一个陈乌,虽然祝缙东说好车费自付,但余票已经没有了,学姐只能为难地转告祝缙东。
祝缙东查了一下,二等座的车票确实没有了,但一等座和商务座都还有很多余票,本来打算买两张商务票,但是陈乌还是想试着抢一下票,毕竟一起出去调研,还是大家待在一起提前有交流沟通比较好。
最后票是抢到了,但因为不是一起订的票,祝缙东他们在03车厢,陈乌在12车厢,陈乌懊恼地看着自己的订单界面,抢票之前光想着能不能抢到票了,完全忘了就算抢到了也不是坐在一起这码事。
祝缙东想倒是想到了,但他看陈乌抢票抢得那么认真也就没告诉他,拍了拍陈乌耷拉下来的脑袋:“多大点儿事啊,上车找人换一下就行了。”
陈乌并不乐观,说:“要是人家不愿意换呢,毕竟差了这么多节车厢。”
祝缙东又说:“乖啊,别想那么多,实在不行就升舱呗,反正我肯定要和你坐一起的。”
陈乌摇摇头说:“坐不坐一起倒是次要的,我本来是想和学长学姐们坐一起先打个招呼的,但现在看是不行了。”
祝缙东不在意地说:“别关系啊,要是想跟他们坐一起,大家一起升舱不就行了吗?我说这颗小脑袋瓜子怎么天天胡思乱想,有我在呢,怕什么,安心跟着我就行了。”
陈乌笑了笑,露出嘴角的梨涡,抱住祝缙东的胳膊,仰头说:“好吧,那都听你的,我不乱想了。”
祝缙东爱死陈乌这副乖巧的样子了,把人搂进怀里狠狠地亲,直把陈乌亲得大脑缺氧。祝缙东看他眼睛里蓄满泪花,脸上两片酡红,嘴唇沾着两个人的唾液显得亮晶晶的,真想把人揉碎了塞进自己的血脉里。
出发那天刚好撞上学生放暑假的高峰期,上了高铁之后,到处都是人和行李,去南城调研的同学们一个个扛着沉重的行李箱,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祝缙东跟陈乌只带了一个箱子,夏天的衣服本就轻便,两个人的衣服放在一起一个箱子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没怎么带,按祝缙东说的,缺什么到县城再去买就行了,没必要带那么多东西。陈乌虽然觉得有些浪费,但还是没有反驳。
刚上车那一阵到处都是人,一节车厢两个门,你朝这边走,我朝那边走,全都拖着箱子急匆匆地找座位,挤得不行。祝缙东本来想让陈乌坐在箱子上,他推着一块儿走,但陈乌哪里好意思,跟在祝缙东后面,拽着他的衣服后摆:“就这样吧,我又不会跟丢的。”
祝缙东牵着陈乌,很快就找到他的座位了。高铁二等座是“3+2”的坐椅排列,祝缙东的座位是07D,两排座靠走廊那一个,旁边坐的应该是一起调研的同学,但是现在还没到。
祝缙东仗着身高优势,透过走廊上拥挤的人群在车厢里看了看有没有可以换座位的人。最后看到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人挨着班上一个女生坐,等走廊上的人差不多少了,拉着陈乌走过去,问他愿不愿意换座位。
中年男人是一个人坐车,他倒是无所谓坐哪里,但一看陈乌的车票在12车厢,他这次返乡带的东西又多,就不太乐意了。
祝缙东看他没有马上拒绝,又说会帮忙送行李,中年男人这才同意,本想让祝缙东帮忙拿两个包,他推箱子的,结果祝缙东全都包揽了,把行李一起给他送到了12车厢,走的时候还给中年男人塞了一包烟。
祝缙东不抽烟,他是为这次调研才准备的。林开诚给他说过,农村很多村民都比较淳朴,有时候塞根烟就能打好交道了。
中年男人是个老烟民,看换个座位还能白得一包烟,立马乐呵上了。只是等坐在座位上看清楚手里的烟时才觉得有些烫手了。
这小伙子啥情况啊?随手塞包烟咋给这么贵的?他抽了大半辈子的烟还从来没舍得买这么贵的烟呢!他越看越觉得烫手,就怕人是拿错了,待会儿回来找他要就尴尬了,拿着烟又回来找到祝缙东要还给他。
祝缙东摆摆手,客气地说:“没事儿,您拿着吧,就是给您的!这不是麻烦您跟我弟弟换座位了吗!”
中年男人这才放下心来,拿着烟哼着小曲儿回了座位,几十年的老烟民了,终于能尝尝想买又舍不得买的烟到底是啥滋味儿了!只可惜高铁上不能抽烟,不然他可真想马上试试了!
成功和中年男人换了座位之后,陈乌总算松了一口气,开心地看着祝缙东。但这事儿还没完,祝缙东他想跟陈乌坐一起,毕竟是快十个小时的车程了,于是就问陈乌旁边的女生愿不愿意跟他换。
坐陈乌旁边的女生叫方芷,也是金融系的,不过不是跟祝缙东一个班。
她刚扬起笑脸想和祝缙东打招呼,就被祝缙东一口学姐给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倒也不怪祝缙东,这次调研基本都是大三的学长学姐,和祝缙东同级的只有一个女生,但祝缙东不认识也不关心,看到女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叫学姐,哪里想到那么巧就碰上同级那个了。
方芷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她好歹也是金融系的系花,在Q大知名度不低,没想到祝缙东压根儿不认识她,还管她叫学姐,她能开心得起来吗?
方芷嗔怒地瞪了祝缙东一眼,重新整理了一下情绪,微笑着说:“我叫方芷,是金融系2班的,不是你的学姐。”
祝缙东也没想到那么巧叫错了人,说了一声不好意思,又问方芷同学能不能换座位。
方芷这回专门跟买票的研究生学姐打过招呼,说想跟祝缙东坐一起,但上了车才发现自己不仅没跟祝缙东坐一块儿,还是挨着个长相猥琐的中年男人,本来就不太高兴。这回看到祝缙东来换座位,本以为可以和他坐一起了,结果他又让自己换走,心里就更不高兴了,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说:“你那边那个座位是靠窗吗?我比较想坐靠窗的座位。”
陈乌拉了拉祝缙东的衣服,小声说:“那就这样吧,能在一个车厢就很不错了。”
祝缙东却还是不死心,回了自己那边,问旁边那个学长愿不愿意和陈乌换。学长看陈乌旁边坐的是金融系系花,立马就同意了。
陈乌才刚坐下就又被换了过去,还有点懵,不过祝缙东倒是很高兴,等陈乌一坐下,就悄悄握紧了陈乌的手。
方芷看着前面坐着的两个人,心里有些不痛快,不冷不热地应付着旁边热情的学长,让这位学长有点尴尬,说了两句话没得到回应后,也就没再找她尬聊了。
高铁是早上凌晨就发车,等座位找好后大家都开始补眠,一直到中午,车厢里才开始热闹起来。
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在漫长的车程里聊天,各种各样的口音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陈乌一瞬间有种回到了城中村里的感觉。抛开庄为民给他带来的不好的回忆,那时候的生活也很平凡很普通,大家也是说着不同的方言,爱聚在城中村的街头街尾说些家长里短。
只是好多年过去了,他再也没回过城中村,以前那种艰苦又平凡的日子都变得好遥远,遥远得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但陈乌知道自己并不是生来富贵,他命运的转折点,是从十多年前的那个冬日里,一辆汽车开进了城中村,带他离开了那个贫穷而又平凡的地方。
祝缙东看陈乌在发呆,以为他困了,把陈乌的头扮到肩膀上叫他睡一会儿。陈乌也确实有点困了,靠着祝缙东的肩膀很快就睡了过去。
走廊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衣着很朴素,周围围着大包小包的,说话带着浓重的南城口音,一看也是回乡下的人。
中年妇女很健谈,先是找旁边两个学生聊天,看他们爱答不理的,就把视线转到走廊这边来,看见祝缙东的脸,夸赞道:“你这小伙儿长得可真精神!”又问祝缙东旁边坐的谁,祝缙东说是他弟弟。
祝缙东不爱摆架子,压低了声音跟中年妇女聊了起来。中年妇女的交流欲十分强烈,难得碰见这么配合的年轻人,说话越来越激动,祝缙东刚想提醒她,结果陈乌就被女人的大嗓门儿给吵醒了,从祝缙东的肩膀上离开,迷迷糊糊地揉眼睛,中年妇女看到陈乌唇红齿白的样子,夸了句:“你弟弟长得好俊俏!”随后又盯着陈乌看了一会儿,拍了拍大腿说:“诶,不对,我瞧着你咋这么面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