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拿钱 得遇明主倾盖如故
到这一步,文靖安再看不出他们演戏就不配做个聪明人了。
不过到了这个舞台,对演员的表演功底要求十分苛刻,因为观众就是多年的资深演员,内行看门道,很难蒙混过关。赵仲明和其他六部五寺的大臣都能看出萧慈v和周洵有表演成分,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手,要是这点眼力都没有,他们也不能爬到这个位置上来,因此不吃周洵这一套。
“殿下,周大人有难处朝廷也有难处,百姓更有难处,十万两白银绝不能视作儿戏,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赵仲明这么一说,大部分官员皆附议,文靖安看得出来,萧慈v的脸上有些变色了,即便贵为太子,在这种体制的限制监督之下,想要做事也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有时反而会遇到更多阻力,这算是文靖安今天来参加这个晨会领悟的心得之一。
萧慈v还在抗争,说道:“赵大人所言不假,可大盛与西海远隔重洋,我们这边不尽快作出决定,东西买不回来便会误了农时,须知两国相争,争的不就是刻不容缓?”
赵仲明见招拆招,“殿下,刻不容缓不假,古人也说欲速则不达,国之大事绝不可操之过急,殿下贵为储君,更应深思熟虑,不能为一时心动冲昏头脑。”
这就是封建官僚的巨大特色之一,好好的一件事说来说去最后就会演变成这种只做口舌之争的辩论,非要在来回的推诿敷衍之后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苗头,真要到落实那天,黄花菜都结冰了。
这么看来,文靖安更加坚定了要在云州办成炼盐厂的决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经济独立,起码有一笔积蓄,好在紧急时刻让自己多一分从容,事情就好应对。
眼看着这场好好的晨会就要陷入那种漫长而无意义的拉扯,这时,谁也没想到,严素光竟然来了一个意外惊喜。
赵仲明说完之后,严素光不跟这些六部五寺的高级辩手争论,而是直接起身向萧慈v进言,她说:“殿下,此事臣有办法可解。”
萧慈v即刻舒眉,欣喜道:“右中允有何妙计?”
严素光道:“既然诸位大人说十万两太多,殿下便体谅庙堂的难处,向户部请五万两,东宫这边自己凑五万两,这也算殿下与臣等为国分忧。”
此言一出,后面那些被元景帝安排进詹事府的旧党官员纷纷附议、连叹妙计,赵仲明等新党官员一听,马上觉醒党争技能,瞬时间把矛头指向严素光,他们不能让严素光为萧慈v出谋划策,不能让严素光夺得首功。
“右中允何其荒谬!”
“右中允安敢教唆殿下纳用公钱私钱?”
“右中允此言差矣!”
……
各种声讨瞬间哄堂而起,严素光不为所动,冷冷问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各种声讨又在瞬间平复下去,新党官员纷纷看向赵仲明,赵仲明尚无表态,好像在等什么。
赵仲明的等待是有深意的,严素光既然已经出来说话了,作为新党年轻一代的天然领袖,林宁宴如果再缄口不语,赵仲明等人就该对他这个“林相后人”失望了。
不过,林宁宴和文靖安有言在先,他们进詹事府坚持的是一颗做事的心,他们来詹事府不是参加党争而是希望做些实实在在的功业出来。
严素光助攻到这一步,林宁宴果断接下了她的好意,这算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众臣缄默时,林宁宴也站了出来。
“殿下,诸位大人,右中允所说的十万两确实太多,这样如何?我们向户部请三万两,詹事府这边凑三万两,周大人与西海人打交道多年,情面总是有一些的,带着六万两过去,打欠条也好,承诺他们后面再多买几台机械也罢,先把第一套机械买回来,其他的事情日后再说,各有各的难处,我们何不各退一步?”
这番话的精髓在于各退一步,主要是让赵仲明等人在表面上“占了四万两的便宜”,他这么一说,新党这边的许多官员纷纷点头表示支持,还有人故意大声表示“左中允不愧为林相后人,这种主意都能想出来,善!”
但林宁宴知道最后还得看赵仲明的表态,便拱手道:“赵大人,我们便成全殿下这番仁心、孝心、事业心如何?”
这三个心是赵仲明前面自己说的,极有说服力,而且林宁宴说的是“我们”,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帮太子成事,别让严素光他们抢先了。
赵仲明略作思索,捋着胡须道:“三万两白银户部还是拿得出的,臣等拼了这份脸面也会为殿下争取下来。”
虽然他这么说就是剽窃严素光的想法,属于很没有脸面的行为,但这就是严素光和林宁宴的默契,就是她们想得到的结果。
萧慈v暗里松了一口气,说道:“剩下三万两东宫这边的库银也能凑齐,周大人,这是诸位大人为你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你有难处朝廷也有难处,就先委屈你如何?”
周洵瞬间来了个九十度大型跪拜,高唱:“臣――万死不辞!”
他原本说的是五万两,现在批下来六万两,为官二十年,终于达成“拿到过万两朝廷经费”这一成就,心里激动难耐,更加确定文靖安拉拢的这个戏剧团有前途!
文靖安本人则是心生感慨,现在终于体验到官场的磨人,明明是很正当,很能造福百姓的一件事,所有人心知肚明,但要是不经过一番拉扯,就是没法得到落实,不过这次晨会的结果仍是好的,毕竟第一笔钱基本上可以顺利拿下来,还多出了一万两。
既然谈妥了第二件事,萧慈v便宣布晨会到此为止,众臣依礼告退,自去办那六万两银子的差事,萧慈v最后点了名,让文靖安、林宁宴、周洵和严素光留下。
等众臣退出厅堂,萧慈v从座上走下来,对文靖安丝毫不见外,也不叫文探花了,而是直呼其名道:“靖安,粮食增产本来是你的主意,但你也看见了,即便是我提出来都遭到巨大的阻力,要是今日晨会由你来说,赵大人他们必然会万般敷衍,我和宁宴商量之下,决定还是由我来说,你放心,事成之后,詹事府记你一功,且这件事全权由你主持,我们会尽力帮你办好。”
文靖安诚恳道:“听闻殿下此言,靖安只想说一句得遇明主,又怕有阿谀奉承之嫌。”
萧慈v哈哈一笑,说道:“放心,宁宴与我说过你的为人,他肯用命为你作保,我与你即便尚无深交,对你的人品和能力也不会怀疑。”
林宁宴道:“我之前也跟靖安介绍过殿下的为人,你们算是‘倾盖如故’了。”
除了严素光,众人皆笑。
然后是萧慈v先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刚才我说了两件事,现在留你们下来要说第三件事。”
文靖安、严素光、林宁宴和周洵皆肃然垂听。
萧慈v说道:“詹事府虽是东宫小朝廷,你们却须知赵大人等是我父皇派过来辅佐监督我的,既有监督,那便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往后做事会如今日这般处处遭到节制,我们这些年轻人有做事的心便免不了被他们管着,我希望日后我们这些做事的人站在一边,宁宴和素光今日开了个好头,以后我们就这么办事。”
这番话说的有些含蓄,但足可以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提到林宁宴和严素光就是告诉文靖安等人在这里不要陷入党争,要像今天一样放下成见,互相打配合,切切实实把事办好。
四人一听便知其意,说实话,能遇到这种通情达理、礼贤下士的太子,与这种脚踏实地的人共事,无论林宁宴还是严素光,谁还想着党争?可见求真务实是嘴炮的克星。
有了萧慈v这番话,四人一齐向萧慈v拱手称是,萧慈v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我让人收拾了你们办公的地方,和赵大人他们刻意间隔开,我先带你们去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我让人再做准备。”
说罢,领着他们往门外走。
萧慈v别出心裁专门将他们这些“少壮派”安排到了一座小型殿宇当中,他自己也在里边办公,当然了,这些相对来说都是细枝末节,主要是萧慈v边看边向周洵了解西海事务,再听文靖安讲一遍“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
一直聊到下午,本来萧慈v要留他们吃饭,严素光却给文靖安递了眼神,由林宁宴和周洵陪萧慈v继续讨论关于如何实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严素光和文靖安两人便先从詹事府离开。
出了门,严素光直言道:“户部尚书约好了,现在过去。”
文靖安叹了句:“素光兄办事干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