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归来 获益良多意外之喜 - 科举荣耀,化学强国 - 星辰夜色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64章 归来 获益良多意外之喜

幸好文靖安本身一干二净,他现在也没有重要到元景帝会重点关注的程度,针对他这种品级官员的弹劾奏疏很少会直接摆到元景帝御案之前,而是先到中书省过一遍,由百官之首的左丞相先行阅览。

既然是先到中书省,这份弹劾奏疏自然而然落入了严素光手里,严素光走了严同的关系,在中书省里做了周旋,而后转交到文靖安手上。

文靖安看完自己的“五大罪状”只得苦笑,而更委屈的是,在严素光陪同下,他得亲自去跟那位弹劾他的监察御史陈述和感谢,感谢对方指出他的不足,并允诺一定尽快整改,以后绝不再犯,那位御史把玩着自己的胡须,高高在上睨视他,表示这件事没完,以后会一直盯着他。

令人无奈的是这位御史完全认为他做的是对的,他不是出于个人恩怨针对文靖安,他没有看文靖安不顺眼,和文靖安也没有利益冲突,相反他真的认为他是在帮文靖安这位探花郎走回正道,就像那种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的父母,在他眼中,在他如痼疾般的思想里,四书五经、祖宗家法永远是第一位,蕴含着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文靖安做那些事违背了天理。

令文靖安痛苦的是,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不止是庙堂的御史高官,市井百姓里也有相当一部人抱着那种固执的成见,在詹事府堆积的那些《新华月报》的读者来信里,有不少是专门写来对他进行口诛笔伐,大骂他数典忘祖,自甘堕落,堂堂探花郎认作西海洋奴,是大盛文人的耻辱。

这就是真正的人间百态,许多愚昧无知的小丑总是对真正的开拓者嗤之以鼻,那些卑琐怯懦的弱者总是对英雄和勇气极尽嘲讽之能事,殊不知人家眼里的是星空,他们看到的是井口大小的苍穹。

这世道……

文靖安唯有一苦笑以置之了。

当然了,毕竟有严素光和萧慈v在上面遮风挡雨,他的职位和事业暂时不会受到影响,这点小事也不会打击到他的积极性,该做的事还是会做,至于能做到什么时候,能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哪怕真有一天他被冠上那五项罪名导致万事成空,但在这个过程中他起码努力过了,也把这种信念和理想传播出去了,至少严素光、林宁宴、陈崇章、周洵、崔琰、韩延、卢玉邻、杨玄素等等国一批国子监生以及那些工部、户部、印书局的官员都被他发展成了“火种”,就算他熄灭了,也会有人继续燃烧。

幸运的是他注定不该熄灭。

七月初,也就是他遭到弹劾后不久,剑州那边的驿马送来了消息。

周洵和林宁宴已经从西海归来,他们的船只在六月二十八日晚驶入剑州海港,于六月廿九正式走南海航线返回京城。

他们在信中没有具体说太多,只请文靖安提前做好准备,找好给他们停泊的港口。

这封信无疑给了文靖安和忙碌了近两个月的众人巨大的鼓舞,此时,第一个码头基本完工,第一条道路完全完工,第一期的厂房建设完工,除此之外,磷矿石和钾盐已经堆满了各自对应的原料仓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七月初八,周洵和林宁宴的船从逆江水而上进入中州地界,文靖安和严素光派出船只接应。

从江水进入淮河要走中间一段连接的运河,要是周洵和林宁宴购买回来的轮船太大、吃水太深,轮船是没法通过运河的,所幸老祖宗开挖运河的时候没有偷工减料,充分利用了水利条件,经过双方确认之后轮船可以通行,那么一切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且林宁宴额外带回来了巨大的惊喜。

七月初十清晨,淮河河面清爽怡人,京城南门渡口下游三十里处,忽然传来一声长鸣的汽笛,那是两岸百姓从未听过的声响,像是某种呜咽,又像是某种低沉的悲鸣,只有文靖安知道那是来自工业化进程的呐喊。

大盛朝第一艘蒸汽轮船驶向了新落成的“新华镇工业区1号港”。

文靖安和严素光带领他们的班底到码头肃穆等待。

随着领航船先行驶入港口,众人先是看见远处河面上升起一股涌入云天的黑烟,那是蒸汽轮船行驶燃烧煤炭所致,很快,随着汽笛声的提醒越发频繁急促,一艘黝黑的钢铁轮船拖着长长的“烟尾”进入众人的视线。

三角顶造型的船头割开河水分出两道浪花,高耸入云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漆黑的钢铁外壳足以承受任何风浪的侵蚀和击打,与这艘蒸汽轮船相比,港口停泊的所有船只缩小成了一个个盒子。

别说其他人了,即便是文靖安也被震慑住了,那种工业级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压制让他倍感压抑,而对严素光等人来说,她们之前只是听文靖安描述过西海工业社会的发达,她们愿意相信文靖安所言非虚,但脑海里没有具体的认知和把握,如今得见这艘蒸汽轮船,再跟自家这种木船一对比,她们的想象在震撼中被具象化了。

良久无声,全都呆呆看着那艘轮船向自己扑面而来。

“难怪朝廷要组建水军,要是西海人用这种船打我们,神仙来了也没用。”

最具备军事素质的杨玄素第一个说了真话,没有人反驳他,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说得没错。

卢玉邻拱手道:“老师高瞻远瞩,我们实在惭愧。”

杨玄素道:“老师,那狗御史还敢弹劾你!说你学西海奇淫巧技,我这就把逮过来,让他看看老师做的是什么事!”

文靖安看着远处河面,看着蒸汽轮船缓缓驶来,回道:“不要去做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既然知道我们和西海的差距,以后把精力放在穷追猛赶上,少听庙堂那边的风言风语。”

卢玉邻白了杨玄素一眼,杨玄素拱手道:“学生浅薄了,请老师责罚。”

文靖安没回他这句话,只说道:“你们要记住今天这个场面,今天是我们自己买的船开回来,难保有朝一日西海人的战船不会开进来,到时候我们连后悔的资格都没有。”

杨玄素等人重重回了声“是”,之后再无言语,严素光等人对文靖安更感肃然,陪着他一起等轮船入港。

轮船开始减速,已经可以看到它船头破开的波浪了。

随着最后一声汽笛拉响,提醒码头其他船只注意避让,一艘蒸汽轮船驶入港口。

众人先是看见文妙安在甲板上挑着打招呼,她依旧穿着红衣裳,绑一根短马尾,雄姿英发,随风张扬,轮船贴近岸边,水手抛下船锚定位,船只成功停泊,放下一道连接陆地的舷梯,文妙安第一个冲下来,找到文靖安,脸上洋溢的是喜不自胜。

“我们把所有事情都办好了!”

不待文靖安回答,她又看着杨玄素等人,问道:“你们怎么也在这?”

杨玄素:“老大,我们是老师的学生了。”

文妙安:“啊?”

她刚“啊”完,杨玄素就迫不及待问:“这趟西海之行怎么样?这大船快不快?你带什么新东西回来了?有没有给我的?”

文妙安:“停停停!你连续问一大串我怎么回答你?我还没跟我家大哥说话呢。”

文靖安:“等会再说,宁宴他们呢?”

文妙安往穿上努了努嘴,说道:“喏,这不下来了么?”

林宁宴和周洵两人威风凛凛,脸上挂着的不是倦意而是笑意,令人一看便知他们这一趟获益良多。

除了他们两人,文靖安注意到他们身后还有鸿胪寺和其他部门的官员,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十几个形形色色的西海人,他先忍住不问,而是和严素光主动带着众人迎上去,等林宁宴和周洵走下来,文靖安依次和他们两个抱了抱,说道:“辛苦了。”

周洵指了指后面的蒸汽轮船,说道:“怎么样文老弟?这船以后就是我们的了,起码这件事我办得不错。”

文靖安笑言:“必须记周大哥一功。”

周洵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宁宴和后面的几位大人都出了力。”

文妙安:“我也出了力!”

周洵:“你算一个!你是带刀侍卫!请赏的话算你一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