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论道(上)
中年人抬起了头:“那是……”
他突然低下头道:“你有我这一脉的传承天赋,愿不愿意拜我为师?”
白羽脸露难色:“前辈,我现在也算是道门传人……”
中年人爽朗大笑起来:“难道你觉得老夫就不是道门中人了?”
白羽道:“前辈是?”
中年人却不回答他的话:“你是因为是道门中人,所以不愿意改投他门?”
白羽点头道:“正是,虽然我在天工门,是在另一个世界,但师门不余遗力培养晚辈,晚辈若是破门而出,良心不安。”
中年人点头道:“知恩图报是好事,我并不要求你破门而出,你若得机缘得了什么功法,会不会因为是天工门徒,而不愿修行?我看你现在修行的便是一门五行之术,与天工门的功法全不相干,而且……着实粗陋了些,可惜你这身天赋了。”
白羽心道这位前辈眼力好厉害,他道:“只要前辈不是非要晚辈背离天工门,晚辈愿意拜入前辈门下。”
中年人心中暗喜,道:“但你拜我为师后,却不可在外面轻易提起。”
白羽迟疑了一下:“这是为何?”
中年人苦笑道:“日后你自然得知。”
白羽不再迟疑,跪倒在地,三拜九叩,算是完成了入门大礼。
中年人道:“现在你可以问了。”
白羽道:“敢问师尊名讳?”
中年人道:“贫道庄周。”
“……”
白羽脑袋里嗡地一声,竟然是这位先人!!
与老字并称道家之祖的庄子!
写下了《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庄子。
与齐王辩“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庄子。
梦蝶不知蝶是我还是我是蝶的庄子。
总之就是和道祖老子属道家,但又各有观点的一位牛人,与老子并称老庄;无论是在文学、道学、经典著作方面,都在夏国留下深深痕迹的庄子。
初学儒,后易道,总之是道家记载里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他的《庄子》与《老子》、《列子》被并列为道家三玄重典,后来又与《老子》、《周易》并列为三玄经。
白羽大悟:“怪不得师尊让我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自己是他的弟子,师尊和道祖老子相提并论,这辈份,而天上那个不知名的东西……应该是鲲鹏!”
“因为我走过万千世界,见过的天骄也如天上繁星之数,但没有一个是如你我这般,能穿越各界的,所以,我这一脉的《万宇廻梦策》也得着落在你身上才能传承下去了。”庄周道。
白羽忐忑道:“师尊,那我这《五蕴诀》……”
庄周道:“这种粗浅功法,不学也罢,《万宇廻梦策》对灵气没有要求,只需要吞噬万民残念便可修为日深。”
白羽道:“但弟子已经快要元婴了,而且,万民残念又怎么收集?”
庄周想了想:“那你便元婴之后再修《万宇廻梦策》吧,只是《五蕴废》太耗五行宝物,你就别再修行了,哪比得上以万民梦境残念为修行资料好?好好地修炼我这《万宇廻梦策》,两个功法并无冲突,修到极致,可以肉身穿万界、魂入他人梦境、可于将梦境中物品化虚为实!只是个中也有些凶险,你日后自然会知道。”
白羽问道:“师尊,若是梦境中的人能否带出来?”
庄周摇头笑道:“这功法修到极致可化万界为一界,万界便是一界,你说能不能将人带出来?不过,境界低时,你顶多带些魂魄过来吧。”
白羽惊道:“师尊,这功法竟如此厉害?”
庄周道:“嗯,若修到极致,当然是厉害得很,随手一击,便是神仙佛祖也能被打入梦境……”
庄周打岔他道:“只不过,我也还没修到极致,你别看我,若是修到极致,那还用跟那些怪物磨这么多年?”
“你别问我什么怪物,到时候你便知道了,待我将功法传你。”
庄周一指点在白羽额头,顿时,大量信息涌来,白羽只觉脑袋似乎都要炸开,朦胧中听到庄周道:“这块玉符你且留着,若有万不得以,致命危险的时候,会有用的……”
良久,白羽才从意识恍惚中清醒过来,却见庄周带着微笑看着他。
他艰难地爬起来:“师尊,弟子意志太薄弱,竟没坚持住。”
庄周笑道:“无妨,我传给你的所含信息量太大,坚持不住也是正常的,只不过你昏迷之后所获那些信息,只能存于你意识深处,得等你修为达到,才能解开,还有些时间,你若有什么疑问便问吧。”
“师尊,道是什么?灵气是什么?境界与战斗力,我应该以哪个为重点?”白羽急忙问道。
“道……”庄周沉吟良久。
“道是什么,我也无法向你解释清楚,说玄点,你觉得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是不是很耍赖?我看过你所在的文明,你们有很多典籍,这个应该归类于哲学了。”
“我先回答你,境界和战斗力的关系,修行分为修道和修术两点,修道就是修境界,境界到了,就可以使用更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如蒙童习文,初学字,知其音而不知其意,明其形而不知其源,他使用方面,只能用他理解的方式,帮着不识字的亲人朋友,解说此地何物,此字何意,或是代写些家书之类,待学习日深,便开始知其音且辨其意,尝试不同字的组合,来达到表达自己更多想法的目的,明其形而究其源,开始研究这些字的演化过程,追索先贤历程,学问便是他的道,学至深处,甚至可代天子牧抚万民、行改朝换代之事,而学习的过程,用修行来说,便是寻道的过程,而字、画、文章、君子六艺,就是修行过程中的术,寻道的过程中,对道的理解越深,对文字的应用就越是得心应手,这就是道和术的关系,也就是你所说的境界与战斗力的关系,你知识越深,越有机会去学习更加生僻的文字,道,就是你的学问,术,就是你的文章,这么解释你明白么?”
“至于以哪个为重点,我只是说了以学问为例,那我们仍然以学问为例,做学问,便是知人事,不知人事者,不可做学问,以学问开宗立派,必须有著述、有文章,若是你写出来的文章,狗屁不通,又怎么能说服他人?所以,胸中有万般锦绣,仍需千言万语,将其表达出来;学问为里、文章为表,对于修行来说,战斗力是说服他人和保护自己的手段,保证境界的提升,而境界则可以让自己的手段更加强大,两者互为表里,都一样重要。”
“弟子差不多明白了,就是修行之途,千难万险,境界提升,所遇到的危险也会更多,这时便需要战斗力护道,没有战斗力,徒有境界也扛不住所遇风险,而境界却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大致不差,我再回答你何为灵气……我看你们地球上的学问中,很多研究物性之理,被称为物理的,提到一个东西叫做‘熵’,你们这个被称为科学的研究,我认为是最接近道的一种学问,但于人本身的强大却没什么太大的益处……可惜,可惜!”
“熵增是宇宙之中不灭的道理,这点你可能确认?”
“是。”
“熵减需要更多的熵增作为代价,这点你可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