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春风得意(3)
第18章春风得意(3)
这里挂的四幅画,分别是热尔维斯的《医院探视》,巴斯蒂安·勒巴热的《收割的农妇》,布格罗的《孀妇》和让·保尔·罗朗的《行刑》。这最后一幅画,画的是旺代旺代,法国旧省名。法国大革命时期,是保皇党勾结教会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公开举行反叛的巢穴。的一名教士靠在教堂的墙上,一队穿着蓝军装的共和军正举枪行刑。客人们继续向前走去,只见老板庄重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他指着另一面墙说道:“这几幅画,主题就没那么严肃了。”
众人首先看到的,是让·贝罗的一小幅油画,题为:上身和下身。画家画的是,在一辆正在行驶的双层有轨电车上,一位漂亮的巴黎女人正沿着扶梯往上层走去。她的上身已到达上层,而下身仍停留在下层。坐在上层长凳上的男士,看到这张年轻而秀丽的脸庞正向他们迎面而来,不禁怦然心动,目光中透出一片贪婪;而站在下层的男士则紧紧盯着这年轻女人的大腿,流露出既垂涎欲滴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瓦尔特先生把灯高高举起,脸上挂着猥琐的笑容,得意地向众人炫耀道:“怎么样?很有意思吧?”
到了下一幅画时,他说这是朗贝尔的《搭救》:
在一张已经撤去杯盘的桌子中央,蹲着一只小猫。它正带着吃惊和慌乱的神情注视着身旁一只掉进一个水杯内的苍蝇,已经举起了一只前爪,就要突然伸将过去,救出苍蝇。但它尚未下定决心,仍在犹豫之中。它会救出小东西吗?
此后是德塔伊的《授课》。画的是兵营里的一个士兵,正在教一只卷毛狗学敲鼓。瓦尔特先生颇有兴致地指着画说:“这幅画的构思实在奇巧!”
杜洛瓦赞同地笑了笑,情不自禁地附和道:“不错,实在好!实在好!实在……”
这第三个“好”尚未说出,他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德·马莱尔夫人的说话声,因此立刻停了声。德·马莱尔夫人显然是刚刚走了进来。
老板举着灯,仍在不厌其烦地向客人介绍其余的画。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莫里斯·勒鲁瓦以上所列各画作者,均为法国19世纪画家。的一幅水彩画——《障碍》。画面上,市井中的两个莽撞大汉正在一条街上扭打。双方都是大块头,显得力大无比。一顶轿子打此经过,见路被堵住,只好停下。轿子里探出一位妇人的清秀面庞,只见她目不转睛地在一旁观看,并无着急之意,更无害怕之感,眼神中甚至是带着几分赞叹。
这时瓦尔特先生又说道:“其他房间内还有一些画,不过都是些无名之辈的作品,跟这些画可就是不能同日而语了。因而可以说,这间客厅也就是我的藏画展厅。现在我正在收购一些年轻画家的作品,收来后就暂且存放于内室,等到他们出了名,再拿出来展示。”
说到这里,他突然压低嗓音,神秘地说道:“眼下正是收购的好时机。画家们都穷得要命,差不多都是上顿不接下顿了……”
然而对于眼前这些画,杜洛瓦此刻已是视而不见,连老板的热情洋溢的话语他也充耳不闻了。因为德·马莱尔夫人正站在他背后。他该如何是好?如果过去和她打招呼,她会不会根本不予理睬,或者不顾场合地给他两句让他难堪?可是他若不过去同她寒暄几句,别人又会怎么看?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等一等再说。不过这件事已弄得他六神无主,甚至都想假装身体突然不适,借口离去了。
墙上的画都已经看完,老板走到一边,把手上的灯放了下来,同最后到来的女客寒暄了两句。杜洛瓦则独自一人,又对着墙上的画琢磨了起来,好像这些画他总也看不够。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大厅里人们的说话声,他听得一清二楚,甚至能听出他们在谈些什么。弗雷斯蒂埃夫人这时喊了一声:“杜洛瓦先生,请你过来一下。”
他急忙跑上前去,原来是弗雷斯蒂埃夫人介绍一位她的女友同他认识一下。这人打算举办宴会,想在《法兰西生活报》的社会新闻栏登一条启事。
杜洛瓦急忙答道:“完全没问题,夫人,完全没问题……”
他不敢马上就离开,因为德·马莱尔夫人此刻就站在他身边。
突然间,他感觉自己简直高兴得快要疯了,因为他听到德·马莱尔夫人向他大声喊道:“您好,漂亮朋友,您不认识我了吗?”
他倏然转过身,德·马莱尔夫人正笑容满面地站在他面前,目光欣喜,脉脉含情,并将手向他伸了过来。
他握起她的手,心里依然惴惴不安,疑虑这是不是虚情假意,为了戏弄他而改换了腔调。不想她又和颜悦色地说道:“最近在忙些什么呢?怎么总也见不到您?”
他吞吞吐吐,慌乱的心情总也无法平静下来:“最近确实挺忙的,夫人,实在很忙。瓦尔特先生交代给了我一项新的差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我已经知道了,不过再怎么忙总不致因为这一点而把所有的朋友都给忘了。”德·马莱尔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一直在他身上,除了善意,杜洛瓦在这目光中没有发现其他什么。
这时一个肥胖的女人走了进来,他们也就中断了谈话,各自走开了。胖女人袒胸露背,脸上和两臂都是红红的,衣着和头饰相当讲究,走起路来步履沉重,一看就知道她的双腿肯定是又粗又壮,简直难以挪动。
见众人都对她分外客气,杜洛瓦不禁向弗雷斯蒂埃夫人问道:“这人是谁?”
“她是佩尔斯缪子爵夫人,也就是笔名叫做‘素手夫人’的。”
杜洛瓦大为惊异,差点笑出声来:“我的天,这素手夫人原来是这个样儿!我还一直以为她一定和您一样年轻而苗条。素手夫人!素手夫人!没想到却是这么一副模样!真是妙极!妙极!”
这时一个仆人出现在门边,向女主人大声报告:“夫人,客人可以入座了。”
餐桌上,没有什么值得记述的奇言趣闻,但气氛却十分热烈,跟类似晚宴一样,叽叽喳喳,东拉西扯。杜洛瓦被安排的位置,一边是老板的长女,丑姑娘罗莎小姐,一边是德·马莱尔夫人。虽然德·马莱尔夫人神情自若,与平时无异,但今天跟她坐在一起,杜洛瓦总感觉有些不大自在。落座后,他真像是跑了调的琴师一样,心里惶惶不安,别别扭扭,说起话来总是闪烁其词。然而酒过三巡,他终于渐渐平静下来。两人的目光常常相遇,互相探问。到后来,也就跟过去那样,彼此眉目传情,变得热切火辣了。
忽然,杜洛瓦感到,有什么东西在桌子下面蹭了一下他的脚。他于是将腿轻轻地往前伸了伸,很快碰到德·马莱尔夫人的腿,但她并没有把腿缩回去。此时两人都一言不发,将身子转向了旁边的客人。
杜洛瓦心里怦怦乱跳,他又将膝盖往前顶了顶,感到对方也轻轻地往这边压了压。杜洛瓦由此明白,坚冰已经打破,他们马上就要旧情重燃了。
他们后来又说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说。然而每次目光相遇,他们的嘴唇总在颤抖。
这期间,为了不使老板的长女受到冷落,杜洛瓦偶尔也会跟她说上一两句话。和他母亲的性子一样,姑娘的回答干净利落,有什么就说什么。
坐在瓦尔特先生右手的“素手夫人”,谈吐举止完全是一副皇亲国戚的派头。杜洛瓦看着她,心里不觉有些好笑,于是向德·马莱尔夫人低声问道:“还有一个以‘红裳女’为笔名的人,不知你认不认识?”
“你说的是利瓦尔男爵夫人吗?当然认识。”
“也是这副模样吗?”
“不是,但是性情也是很怪僻的。她已经有六十多了,身子干巴高瘦,成天戴着假发套,一口英国式的牙齿,思想还停留在复辟时代指的是1814—1840年的法国波旁王朝。,就连穿着打扮也是那个时代的。”
“这些文坛怪物,想不明白报馆是从什么地方挖过来的?”
“总有一些资产阶级暴发户收留这些贵族的残渣余孽。”
“还有别的说法吗?”
“没有。”
老板此时同两位议员,及诺贝尔·德·瓦伦和雅克·里瓦尔,开始谈起了政治,直到正餐完毕端上甜食时,他们才终止了谈话。
于是众人又回到客厅。杜洛瓦走到德·马莱尔夫人身边,紧紧盯着她的两眼,向她问道:“今晚用不用我送你回去?”
“不必。”
“为什么?”
“因为拉罗舍·马蒂厄先生是我的邻居,我每次上这儿吃晚饭,他总要把我送到家门口。”
“什么时候我才能再见到你?”
“明天中午你来我家吃饭。”
说完之后,他们便各自走开,什么也没有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