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槿O听到姚氏说不如先把店关了,认真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郭友长刚推了我一把,我就吓得关门大吉,岂不正长了他的气势,灭了自己的威风。”
“我偏不关门,我还要好好经营美人妆,把美人妆做大做强,气死那个郭友长。”
见槿O已下定了决心要把美人妆经营到底,姚氏不敢再说话了,穆子训和小梅也不敢再说话了。
槿O虽嚷着说要把美人妆做大做强,气死郭友长,但也知这事难如登天。
美人妆与宝记,两店实力太过悬殊。莫说超越宝记,便是宝记再针对美人妆明里暗里搞鬼,美人妆都不一定招架得住。
她开店做生意,不过是为养家糊口,也没想着就一定要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成为一名多么成功的商人。
这一年多来,她一直很满足于挣点小钱,够补贴家用的经商小日子。
但跟宝记的这次交锋让她幡然醒悟――她若不能变强,在商界立住脚,那她很可能会连挣点小钱,养家糊口的小日子都没得过。
这一日,槿O回到了家里,正思索着该怎么样改变美人妆眼下的困境。
姚氏悄悄地走了进来。
“槿O呀!”姚氏叫。
槿O醒过神来,起身道:“娘,你来了。”
姚氏坐了下来道:“那日娘说的,你可别放在心上。”
槿O被她一说,一时间不知她指的是什么。
姚氏道:“娘知道你打理一个店不容易,娘那天说的关门不过是随口说说。”
姚氏后来仔细一想:郭友长不好对付,可是美人妆若关了,一家人的生计可成了问题。见槿O这几日愁眉不展,她怕槿O想不开,真把门关了。
到时又说是她怂恿的,那她岂不里外不是人。
槿O看出了姚氏的心思,笑道:“娘,你放心,咱们的店是不会关的。”
“你公公在时,曾和我说:穷则思变。有些事一条路走不通,就另寻一条路走。”姚氏道。
“另一条路……”槿O若有所思地念着这句话。她这几天一直想着如何在销售经营上下功夫,几乎是进了死胡同。
被姚氏这么一说,她幡然醒悟――她明明可以走另外一条道的。
槿O茅塞顿开道:“谢谢娘,儿媳有主意了。”
她的主意,便是到到西坊去――不是去西坊进货,而是去找人。
她想清楚了,城中如美人妆这样的妆粉店,还有好多家,每一家货源又差不多。她若要脱颖而出,不能仅靠新奇有效的售卖手段。
这些手段很容易被别家学了去。别家要依样画葫芦,用她想出来的方式和她争生意,她不仅没法阻止别人这么做,还要吃闷气。
所以,关键点还是在于货品本身。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宝记不就是靠着独家的润肤香膏,才傲视妆粉行的吗?
她到西坊去拜访那些手工纯熟的工匠,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名可以长期合作,又敢于创新的手艺人。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陆陆续续走访了一个多月,槿O依旧是一无所获。
即使穆子训每天忙着读书,早出晚归的,也察觉出了槿O的焦虑。
*
春夜暖和,外边细细地飘着牛毛小雨,各种虫声蛙声隐约可闻。
窗被掩上了,屋里点着松油灯,便能闻到比素日里更清晰的松油味。
穆子训在灯下读书,宽大的书本挡住了他大半边脸。
槿O解了外衣正要到床上睡觉,想起了找人的事,又唉声叹气起来。
穆子训听到这声叹,放下了手中的书,轻声道:“等院试过了,我陪娘子到西坊去。不,我替娘子去找。”
她找了这么久一无所获,穆子训能好到哪里去。
槿O仰天长叹:“我觉得这事靠找是没用的,得靠运气。”
穆子训看着槿O失落的样子道:“娘子可听过伯乐相马的故事,真正的千里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如果没有去寻找,不具有一双识别千里马的慧眼,那就永远不可能找到千里马。”
“伯乐相马……”这个故事槿O倒略有耳闻。
她走向穆子训,双手托腮,拄着桌面,严肃地道:“相公说的有理,可是,你说,我会不会是个瞎眼的[伯乐]。西坊那就有[千里马],可因为我眼瞎,偏偏发现不了。”
穆子训捧起了槿O的脸,仔细地盯着槿O的眼睛,一本正经道:“这位姑娘的眼睛长得水灵灵的,又有神,不像个瞎的,依在下拙见,不至于认不出千里马。”
“说的也是,我也是这样觉得的。”
被穆子训一逗,槿O又有了找人的动力。
*
西坊这边,大大小小的作坊加起来大约五十余家。
一般的私人小作坊,都是黑瓦白墙,有的会在门口挂个招牌或者旗子,告诉别人这家做些什么,有些则是连招牌旗子都没有,一般这样的人家,吃的都是老主顾,或者名声比较大的。
槿O眼下正置身于一排整齐又有些老旧的白墙黑瓦前。
下午得了空,她又到这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