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 淬骨 - 猫说午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淬骨 >

第53章

罗映冲萧栖迟抿唇一笑,而后道:“都好,一切都好。殿下送他们来的时候,除了小孩子受了点惊吓,连个受伤的人都没有。他们都很感激殿下。之前殿下给奴婢的东西值钱,奴婢便给他们置办了宅院,殿下送来的银钱,便全部用以他们生活了。”

萧栖迟闻言轻叹一声,对罗映道:“何必浪费我给你的?我单独给他们的那些,足够用了。”

罗映笑笑道:“奴婢虽不知殿下要做什么,但是此番谢大人家人对殿下感恩戴德,谢大人又去了大梁。奴婢便想着,殿下这份恩情,对他们想来越大越好,便做了这主。”

萧栖迟低眉笑笑,对罗映道:“也罢。传膳吧。”

罗映点点头,还如从前般,接过了萧栖迟身边大宫女的位置。

而裴煜,进过一个半月的行军后,在这日晌午时分,到达南境昆城。

一路上,陆续可见昆城的百姓们,已有不少收拾家当北上,昆城离滇国最近,陈太师突破边防,就会直奔昆城。

昆城守军早已得了消息,在裴煜来到城下后,便立马开城迎接,大军入城。

裴煜身披盔甲,骑在马上,看着如无人之城般的街道,心下微叹。

这时,他身边的一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将军,挑眉嘲道:“周人无血性,这敌人还没打过来,便弃城逃了。这若是我大梁的百姓……”

话未说完,却被人打断:“这会儿也弃城跑了。边定,多大的人了,怎还这般不稳重。”

那名被唤边定的青年将军循声望去,见说话的人,正是副帅毕良史,传闻中的大梁战神,与大周韩纪齐名,二人素来有北毕南韩之称。他一直以来,都是大梁的主帅之人,但这次裴煜在,才做了副帅。

这一战本不必毕良史来,但他不放心裴煜。他这次跟来,原因有三,其一保护新主;其二,借这次实战,将自己的本事给新主教一教;其三,周梁两国之间必有一战,此次深入大周腹地,实在是收集情报和熟悉地形的好机会。

边定被毕良史一训斥,既不见生气,也不见害怕,反而嬉皮笑脸的接着道:“这话怎么说?我瞧着,就是咱梁人比周人有血性。”

边定年轻,样貌又白净出众,这会儿这般嬉皮笑脸的一调笑,整个人就宛如那戏本子里的风流采花贼一般,没一点儿将军的相。

裴煜见此,笑着解释道:“百姓,自会以生计为主。与突厥等国不同,梁周之主皆为汉人,同风同俗,于百姓而言,只要不移风易俗,谁做皇帝又有什么差别,自然是以自保为上。对百姓来讲,皇权的区别,大概在于谁提供了更多的惠民政策,谁让百姓过得更好,故而,民生最为要紧。”

裴煜一番话,说得毕良史频频投来赞赏的目光。是做过质子,吃过苦的孩子,果然比先前那些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子要好的多。

念及此,毕良史对边定道:“你比王爷虚长几岁,却丝毫不如王爷通透。”

边定挑眉一笑,说道:“所以王爷是主,我是臣。”

眼看着毕良史还要开口,边定不想再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笑话,忙岔开话题,向裴煜问道:“王爷十九了吧,这回来都大半年了,有没有看上哪家姑娘,我回去就让我夫人帮您说去。”

裴煜自是暂时不会提大周公主的事,便笑笑道:“眼下事务繁忙,哪有功夫顾及儿女私情。”

边定闻言,眉毛一横,忙道:“那可不成,少了什么都不能少了老婆孩子。王爷你也老大不小了,如今又封王,该抓紧寻摸自己的事儿了,不然等……您懂意思吧,那时候再去娶,满朝文武都要插手你的婚事,根本娶不到自己真心喜欢的。”

说罢,边定冲裴煜神秘的一挑眉,而后接着道:“让我夫人帮您物色一个。实不相瞒,雁京的小姐姑娘们,上到七老八十,下到满月小儿,我夫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绝对能给你挑着一个顶好的。”

裴煜未及回话,却听一旁的毕良史,笑一声,对边定蹙眉,假意骂道:“你还有脸说。你瞧瞧你嘴碎的这个样子,和你夫人真是天生一对!”

话虽这般说,但边定夫妇,毕良史都很是喜欢。每次边定夫人来营里,人一进帐气氛立马活络起来,夫妻俩一对活宝,甚得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的喜爱。

边定未及反驳,便听一旁二十九岁的青年将军曾公元道:“毕帅,你还没看透边将军呢?”

话音落,裴煜和毕良史皆眼露迷茫,朝曾公元看去,但见曾公元唇边含着笑意,对边定道:“边将军,您就别拐弯抹角了,直说吧,家里又有什么喜事啊?”

“哈哈哈……”边定闻言笑开,然后手臂大大一摊,朗声道:“昨夜收到的信,我夫人又给我生了个女儿,母女平安,我边定,儿女双全啦!”

众人闻言,高声叫好,恭喜声不断,裴煜亦是失笑,敢情催他婚是假,想借机炫耀才是真。便对边定道:“等咱们回去,我定给你姑娘备一份厚礼!”

毕良史亦是高兴,挑眉问道:“给孩子取名了吗?”

边定闻言,美滋滋地对毕良史道:“我夫人说了,等我回去,亲自给我姑娘取名。”

毕良史嫌弃皱鼻,现在这些小年轻,当真脸皮厚。

说话间,几人已来到城中守军营外,负责迎接他们的将士,上前行礼道:“末将拜见昌平王,城中守军首领李都尉,日日在南城外巡逻,没能亲自前来迎接,失礼了!”

裴煜摆摆手道:“非常时期,这些琐碎的礼节不要紧。眼下南境情形如何?”

那名将士再复行礼,道:“回禀王爷,因之前叛军一事,眼下大周情报密不外传,故臣不知。李都尉巳时便归,待李都尉回来,再细细回禀于王爷。”

说着,那名将士侧身,示意裴煜等人进屋。

裴煜和毕良史相视一眼,一同进去,边定冲身后朗声道:“在昆城外扎营。”

吩咐罢,和曾公元一起,紧随进屋。

不多时,李都尉至,相互行礼过后,正好接风宴已上,便一同围桌坐下,边吃边聊。

李都尉对裴煜道:“许是陈太师早有防备,南境戍边将士不足五万,却在韩大人那边,虚报的是十六万。眼下南境御敌的八万大军,其中有三万,是从西南所有守城军中调过去的。昆城也调过去了一大半,如今守城军,三千而已。”

毕良史闻言一声叹,这便是主少误国啊。

裴煜听罢,想了一会儿,向李都尉问道:“如今边境情形如何?”

李都尉回道:“探子每日三探,今天晌午来报,八万人剩七万,我军后撤,已至彦州。”

“彦州?那要不了多久,就要到昆城了。”裴煜说道,而后对李都尉道:“地图给我。”

李都尉身边的将士,忙去将附近的详细地形图取来,顶在架子上,在桌边展开。

几人边吃饭,边抬头细看。昆城的地形,果然是天然的守关,别说陈太师二十万大军,便是他三十万,他们十万人只守不攻的话,守个大半年都没有什么问题。

陈太师恐怕是没想到,大梁会出兵相助。按他原来的计划,一早空虚了南境边防,那么待他带滇国大兵入境,西南就得调守城军去边境。

如此这般,西南的各个城池都会空虚下来。尤其是有天险之称的昆城。他的那十万叛军,能牵制住卫京师的另外十万。北境有大梁虎视眈眈,北境戍边的二十万大军必然不敢动,撑死调五万出来。

这样一来,真正能和他陈太师对战的大军,不足二十万而已,只要过了昆城,再过了山南陵,基本就到了大周腹地,他能长驱直入,直捣汴京。

然而,大周能求得大梁的援助,是陈太师最大的失策。大梁不仅出兵十万相助,还能保北境无虞,如此,就比陈太师原计划多出来三十万大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