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良医至
萧衡定了定神,无声地祈求上苍:千万不要有事,让顾玖少一些病痛,快一点好起来。
他才没有关心顾玖,他才不会对这个大权臣心软。只不过,现在还不能失去这座靠山。
对,就是这样。也只是这样而已。
萧衡强行让心绪平静下来。顾玖上回发病,情形没这么严重。这次之所以会咯血,是因为他的药丢了。
众侍卫已经在四处寻找顾玖的药。
这些御医,怎么看也不像能顶用的样子。
还有谁,谁的医术比较高明,能够妙手回春?
听说天心观的活神仙、徐道长挂了一个虚衔,硬生生地挤进了百官的行列。
这次春猎,徐道长也跟着来到邙山猎场。只是他的一双断腿还没有完全恢复,不曾参加围猎。不过,看他走路的样子,完全不像断过腿的人。这位道长的医术,必然出神入化。
萧衡一刻也不敢耽误,一溜烟地跑去请徐道长。
^
琅琊道士徐敬廷,原本是一名寒士。
他曾游学多年,见识广博,可惜门第低了一些,相貌平平无奇,勉强算清癯。在雅集上被中正官评为第六等:中下,属于中品末等人才。只在县里当了一名浊吏。
徐敬亭一点也不沮丧,没有因为出身寒门,被评为第七、八、九等,直接列入下品,连浊吏都当不成,也算运气不错。
他熬了两年,每一件琐碎繁杂的公务,都妥善处理。颇得县令的赏识。
第三年,赶上南方大疫,他精通岐黄之术,治疫有功,本该升品升迁。谁知,他的功劳被长吏给顶替了。这个长吏和弘农杨氏的旁枝沾亲带故,一向眼高于顶,属于只领俸禄不做事,看心情点卯的那种关系户。
长吏不但抢了他的功劳,挤走了县令,还给他穿小鞋,想暗害他。
徐敬亭迫不得已,背井离乡。辗转来到洛阳,在一座道观当了观主。
哪怕仕途已经中断了,但他热血未凉,壮志犹存,依然关心国事和民生。
他没招谁没惹谁的,因为几句牢骚话,就在自家的道观门口,被一个红发碧眼的胡人打断了腿。
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祸兮福之所倚。”
那个胡人是一位鲜卑小将军,清河公的干儿子。清河公顾玖对于义子当街伤人这件事,万分惭愧。让府上的管事领着干儿子,当面给他赔礼道歉。
顾玖的侍卫统领无咎也来了,不过这个青年非常冷峻,从始至终面无表情,没有说过一句话。
顾府的这名管事还很年轻,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同时也是顾玖的三个书僮之一,名唤望舒。
徐敬亭观察望舒的言行举止,发现此人诙谐风趣,谈吐不俗,风仪出众。修养比一般的士族子弟还要好一些。
身边的书僮尚且如此,主人顾玖必然不凡。
然而,有断腿的过节在,徐敬亭对顾玖缺乏好感。所以当望舒提议: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友好往来。等他养好腿伤,去给清河公医治旧疾的时候,他婉拒了。
徐敬亭咬咬牙,推辞掉那些一看就很贵重的礼物。给顾玖写了一封信,提了一个在他看来,顾玖一定会嫌麻烦,敷衍了事的要求――他想借阅皇室的藏书,整理并收集散佚的丹道典籍。
万万没想到,顾玖确实嫌麻烦,但并没有敷衍他。
顾玖亲自考教了徐敬亭的才学。还派出掌管着官吏升迁、罢免的东曹掾,查了查他以往的政绩。然后大笔一挥,玉玺一盖,让他担任秘书监。
秘书监是一个官名,俸禄六百石。专门管理皇室的典籍,掌三阁图书。
可别小看这六百石。太学的博士也就六百石,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
六百石是官和吏的分水岭。徐敬亭一介寒士,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际遇,一辈子也越不过这道分水岭。
跨过去,就不再是浊吏,是官了。
秘书监与典籍作伴,是世族子弟也很喜欢担任的“清选”官。一个非常吃香的职位。
从此,麒麟阁、兰台、东观的皇室藏书,他都可以随意翻阅。只要在每天晚上,宫门落锁之前,准时离开皇宫就可以。
徐敬亭当了秘书监,每日里出入皇宫,和宇文小将军冤家路窄,相看两生厌。
但清河公顾玖的为人,徐敬亭是很服气的。他一直想当面说一声谢谢,再望闻问切一番,看看顾玖的病能不能治愈。
不过,想见大权臣一面,真的特别难。
顾玖的书僮望舒收下了他的拜帖,答应会挑一个顾玖有空的时间,替他通禀一下,但是不敢保证顾玖一定愿意见他,让他不要着急,等消息。
等着等着,眼看春猎都快结束了。
四更天,东山能看见日出,但四野仍旧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皇子衡闯入帐篷,把徐敬亭从卧榻上拽起来。
据说顾玖咯血,急需良医。
徐敬亭瞬间就清醒了三分,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披上鹤氅,背起药箱就走。
^
也不知过了多久,顾玖半梦半醒之际,感觉到手指发麻,又麻又痒,还使不上力气。他的手,似乎被什么人紧紧地抓着,掌心相贴,十指交缠。
他想把手抽出来,刚微微动了一下,那人却握得更紧了。
顾玖的指骨被对方捏得生疼,恍恍惚惚间,好似有另一个人的心跳,从手掌相贴之处传来。
身子一阵一阵地发软发虚发轻,好像变成了漂浮在虚无之中的一片羽毛,无处借力。
他想醒来,偏偏就是睁不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