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二十六岁。(3.9号重写)……
这一年高考,明诚和市一中的比拼仍像往常那样激烈,学生们家长们津津乐道明诚出了个市理科状元,而文科前两名被市一中包揽,又开始拭目以待两所学校下一届高三学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惊喜。
黎一和乔慕杨高三生涯最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补习的几个学生――
邵星璇发挥最好,考进江苏一所全国top10高校。
林逾静最幸运,考入上海某所知名院校,校区和江崇跟丛岚的学校在同一个区。
费雅去了一所师范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高飞的成绩虽在这几人中垫底,但突破了平时的水平,最终去到东北一所还不错的林业大学,算是圆满完成了他爸给他定下的重任。
总之,这都是发现在夏天的事情了。转眼入秋,万事推陈出新。
在这个深秋,黎一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重大决定――她要转系。
她现在所学的是工程物理。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个专业本科期间顶多学到点的皮毛,想要入门,得读硕读博,且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如果黎家境况良好,可以一直支持她做学术研究,那她愿意扎根这个学科。但现状是,她缺钱,想早日毕业,想早日赚钱,所以她得再一次向命运妥协。
沈明煦曾说,在明诚历届学理科的学生之中,她对物理的领悟力是拔尖的。纵然是乔慕杨这样的物理天才,也曾经在物理测试时输给过她。
她骨子里是热爱物理的。
当初参加保送考试,她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除了热爱,还因为,在她十七岁生日那天,在乔慕杨的书桌上,她看到一本名为《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的杂志。
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她跟乔慕杨未来会是这样的结局,当时的她,天真地幻想着,万一乔慕杨没有出国,万一他考上清华留在国内,万一他会进工物系……
前段时间,黎一从高飞那儿偶然得知,乔慕杨入学帝国理工后,并没选物理相关的专业,而是选了生物工程。
后来,她在校刊上看见,清华跟帝国理工的合作学科,名字叫做――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
曾经的少年,也在百般筹谋,为两人的日后做打算。
可惜现在,黎一却要先放弃自己的理想了。她要转学经济,一个更好就业也更能教会她赚钱的专业。
随着一场大雪降落,北京的秋天仓促收尾,一夜入了冬。
黎一这个从小生长在南方的姑娘彻头彻尾地感受到了北方的寒意。周末的早上,她迎着刺骨的寒风去做家教,到了晚上,又在落寞的黄昏中匆匆赶回学校,去做另一份兼职。
黎漫给她寄来帽子、围巾和一件新的呢子大衣,要她对自己好一点,说黎浪欠款的压力有他们大人来承担。
她笑着回姑姑的话:“我上个月刚过十八岁生日,已经是大人了。”
夏天结束时,黎漫跟乔颂文正式分手。
乔家人对黎浪的偏见是导火索,黎漫对婚姻的恐惧是直接原因,乔颂文无奈告别爱人,黎漫唏嘘接受结果,曾经相爱的两个人潦草散场。
至此,黎一跟乔慕杨另一个连接的桥梁也被迫坍塌。
一个月前,黎一成人礼那天,“纨绔子弟”高飞特意从东北的学校飞往北京来替她庆祝,到场的还有同在北京念电影学院的许嘉时,和以青川市理科状元的名头考进清华的纪思远。
老同学拾起旧时的友情,聚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火锅店,高飞拍下许多合照发在吃冰小分队的群里。
邵星璇:【为什么许嘉时也在?】
费雅:【在就在呗,反正高飞是你的。】
邵星璇:【……】
高飞:【……】
邵星璇:【也不知道小乔在英国怎么样了。】
高飞随即发了几张照片给乔慕杨。
费雅旧事重提:【我竟然赌输了。】
邵星璇:【打钱!】
高飞:【打钱!】
黎一看见群消息后,问费雅:【你们赌什么了?】
邵星璇抢先回复道:【赌你和小乔会不会在一起。我跟高飞觉得你们俩没那个意思,可是费雅非说你们俩有鬼……】
看见“在一起”三个字后,黎一失神了。一旁的高飞拿手晃了晃她的眼睛,她回过神来,随后在群里发了个“哈哈大笑”的表情包。
日益丰富的聊天形式,让很多心酸的故事结尾都藏在生动但不一定符合逻辑的表情符号里。
大家分别时,高飞趁着另外两人不在,偷偷塞了张卡到黎一的手里:“仙姑,真把我当朋友就收下,反正哥家里有钱,钱在我手上也都乱花了。”
黎一当然不肯收,“心意我领了。”
高飞继续相劝:“你可是读书的料,你们学校竞争多大啊,干嘛把时间浪费在兼职赚钱上。”
黎一笑笑:“放心啦,我时间管理能力你又不是没见识过,我不会荒废学业的。”
这晚回到宿舍,费雅不死心地问黎一,乔慕杨有没有祝她生日快乐。
答案是没有。
费雅不解,难道高三最后那段时光,关于这两人的一切,都是她的错觉?
正如黎一所猜想的,即便她当时没有急着给两人的未来判死刑,距离、时差以及各自要面临的不同境遇也会让他们疏远。
甚至是,她连购买一张飞往伦敦机票的能力也没有。
上大学后,大家有了各自新的社交圈和新的生活,渐渐适应彼此之间的联络逐渐变少,也顺理成章地理解,身在异国他乡,跟他们有着八小时时差的乔慕杨,为什么跟大家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