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离开祝家
外面雨声瓢泼,雨珠砸在棚顶上发出声响。
老伯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小姑娘却安安静静的,始终没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老伯自顾自说了半晌,又道:“奇了怪了,你说这祝三公子都成亲娶了姚四小姐了,祝二爷为什么不娶夫人?”
柔兰垂眼看着茶盏水面自己的倒影,好半晌才开口:“我不知道。”
她顿了顿,又低道,“兴许二爷太忙,多不出旁的心思考虑这些事情。”
“也是,”老伯觉得有道理,点点头,“祝家的事情有大半都压在祝二爷身上,想想就知道整日得应付多少事情。祝二爷这样年轻,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不知让多少人望尘莫及了。”
因着外头雨大,茶棚里没有多少人,那老板正忙着把茶棚漏水一角给支起来,听老伯絮絮叨叨,也不时朝这里望。
“小姑娘啊,你在祝家当丫鬟,平日走动肯定也见过不少人吧,你可见过祝二爷身边那丫鬟?”
柔兰一僵,神情有一瞬间的不自然,“……见、见过。”
“外头都说祝二爷喜欢那丫鬟,你说他不成亲,是不是因为想将那丫鬟娶作夫人啊?”老伯说着,呵呵笑了声,“小姑娘,你别嫌我老头子问的多,我赶车久啦,都没人说说话,瞧着你像我孙女儿,就多说了几句。”
柔兰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在意。
片刻后,她轻道:“不会的。”
“为什么啊?”老伯苍老的眼望着她,笑着道,“小姑娘,你怎么这么肯定啊。”
“啊?”柔兰怔了怔,对上老伯的视线,发觉自己这话奇怪,掩饰地看向外头雨幕。
“祝、祝二爷这样的人,该是名门的大家闺秀才配得上的,怎么会娶个丫鬟呢。”
老伯嗨了声,挥挥手道,“哎呀,小女娃娃什么都不知道!旁人或许不会,祝二爷可说不定,毕竟当年他的父母也是……”
“也是什么?”
见小姑娘微睁大了眼,老伯张口就要侃侃而谈,只是想起什么,一刹那间,神情黯然下去,“罢了……没什么,都过去了。那些事情和你一个小女娃娃说不大好。”
柔兰也没追问,把茶碗里剩余的茶水喝了。
不是什么上好的茶叶,品质粗劣,同从前在祝家喝的茶叶丝毫不能比,一咬下去,唇齿间很快泛起苦涩,她却丝毫不介意,细细吃了一片。
“你一个女娃娃,从祝家走了,以后可有打算?”老伯说着,竟操心起来,“虽说吧,老头子我也觉得祝家凶险,可至少比外头富贵,你又看着这么讨喜,说不准日后被哪位爷看重,那可就成了大主子啦……”
柔兰轻轻摇头。
她转头看向茶棚外的雨幕,剔透明净的眼眨了一眨。
“我的夫君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只能喜欢我一个人,”她轻声说着,不知想起了什么,羽睫低垂下去,“还有……”
她攥紧了手,声音低下去,变得微不可察,“他不能……不能把我当成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物……”
也就在这句话出口时,她眼前控制不住地浮现起许多画面,一幕幕自面前掠过。
因为太过刻骨铭心,记得很清楚。
――漫不经心把玩杯盏时的、骨节分明的手、极富有侵略性的气息、靠近她时的嗓音……
那些让她控制不住从心底泛起轻颤的,属于他的记忆。
柔兰别开头,努力让自己不去想。
不会了。
不会了。
她已经离开了,不会再像从前一般,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囚笼里活着了。
分明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不知为何,眼眶却不受控制地酸涩起来,她蹙了蹙眉,把这种奇怪的感觉摒弃掉。
老伯并没有听见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只点头赞许道:“那是自然,这世间哪有姑娘愿意同他人一个夫君。”
说着,老伯看了看她,随即带起斗笠笑道:“好了,天快黑了,咱们走吧。”
柔兰闻言,搁下茶碗往茶棚外看了眼,雨势虽然小了些,但道路还是泥泞的。她看回来,微睁大眼:“您说外头下着雨呀……”
“早些走,才能离开这地方,早点到东溪不是?”老伯冲她笑。
柔兰听懂了这话中的意思,弯眸笑了笑。
“还有啊,小姑娘,你听老头子一句话,离开了那儿,之前的事情就别想了啊,”老伯一边披起蓑衣,一边同她道,“把那些人啊事儿啊,都忘得干干净净的。”
柔兰还没来得及说话。
老伯已经穿好蓑衣,转身去赶马车了。她坐在茶棚里,小脸却浮起怔然。
――把那些人那些事,都忘了么……
*
因着下雨,马车行路的速度并不快,又是绕远路,因此离开永州,行驶到东溪时,天色已经快要破晓。
路上老伯见时辰晚,让柔兰累了就睡一会儿,但小姑娘却不吭声,也没有合眼,瞧着外头掠过的景不说话。
滂沱大雨下了一夜。
马车来到宅子前停下,雨已然停了。
老伯拉住缰绳,往里说,“小姑娘,到咯。”
只是话音落下,车厢里却没动静。车帘里头,小姑娘脑袋靠着车厢壁,眼睛闭着,竟是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