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鼓吹不等于实际 -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 抽的是徽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34章鼓吹不等于实际

“····别家厂子发油发面,我特么只能发火。

厂里的老工人,就算见我面,也敢指着我鼻子骂娘,说我特么长得像梁山李逵,却是干着武大郎的窝囊活。

没办法,忍着呗。

谁让我拉不到业务,让厂子挣不到钱,除了那点基本工资,其他什么福利奖金都没法给工人搞到呢?

····

我老张不会说漂亮话,

但我在这表个态,凡是何主任认为要做的,我们螺丝厂上下七百余口,谁要敢提一句反对,那就是小娘养的。”长相挺粗犷的一个老爷们,说到动情处,却是忍不住抹眼泪。

这也是何雨柱为何说话却是先拿他开涮的原因。

这个人,是何雨柱那些‘小专精’的厂子里面,惟一一个不是上级空降下来的一把手,而是原来的街道厂子合并时,全厂工人包括合并过来的外厂工人,一起推选上去的一把手。

当然,后来还是何雨柱听过他干的那些事情以后,在市府领导面前帮他说了两句好话。

算是何雨柱这边的人。

这人值得何雨柱拉他一把。

虽然干的那些事,好像都是笑话居多。

比如说大年三十,追到街道领导家里,问领导要补贴。

还有郭磊那边逢年过节边上,空着双手跑过去要计划外米面油粮。

郭磊口中那些不开眼的人当中,就有老张一个。

但老张却没有受到郭磊那些人的鄙视,虽然老张去哪里,总要受几句揶揄,但那些掌管物资或者资源的单位领导,却对他很是偏爱。

每次老张上门,供销社那些地方,多多少少都会从指缝里给他漏一点。

也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老张从退伍进原来那个厂开始。

把一个只有十来个人,如同手工作坊,啥技术都没有的小厂,发展到一百五十余人的规模。并且到并厂之前,在老张的管理下,那个小厂每年多多少少总归能挣点。

没有业务,老张死皮赖脸的去各个战友的厂子里拉。

没有技术,他又是厚脸皮的去大厂请老师傅,请那些退休的老师傅,给厂里的员工培训。

没有机器,老张从各个地方的报废仓库里,靠着脸皮赊账,专要那些报废机器,然后能修修,不能修就把那些有用的零件拆散下来,硬凑。

可以说,这个老张凭借一己之力,不靠不等,硬是把一个小作坊带到了目前这个高度。

所以,谁都可以揶揄他,但谁也没资格瞧不起这样一个人。

就是把何雨柱跟他换一个位置,也不一定能比他做的更好。

人家只是起点低了点,并不是没有能力。

这样一个人,又是何雨柱一手扶持起来的。

他愿意起身支持何雨柱的主张,基本上这个事就算是敲定了。

至于何雨柱那些稍带戏谑的玩笑,看似当众打脸。

但实际上,不知道多少领导想着能把脸凑到何雨柱巴掌下,让他给自己也来上几巴掌。

这不是看不上,而是何雨柱把老张当成了自己人。

事实上,的确如此。

何雨柱对这个老张,的确是挺看重的。

散会后第一件事,何雨柱就跟着老张到了螺丝厂。

一进老张的办公室,何雨柱就从皮包里掏出一叠文件,文件的表皮用钢笔字清晰的写着“din/iso标准手册”,这是何雨柱特意嘱托外贸部门从外面搜集来的。

这又是何雨柱的小心眼发作了。

这类资料属于当前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需求,并不是什么保密文件。    要是何雨柱问娄晓娥直接要,那早就搞到了。

但何雨柱是问外贸口要的,去年九月份就打了申请报告。

结果到过了年,人家才翻译好。

其实就是不重视。

何雨柱反手就是一个投诉递到了市府。

现在上面各个部门,思想最开放的是外贸口。

但官僚气息最重的也是那里。

这也是正常,外贸口某些人,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高科技。

对咱们自家的落后科技,有些看不上了。

何雨柱可不惯他们。

何雨柱跟外贸口本来就是有仇。

结果何雨柱申请的事,对方还故意给他设置障碍。

这明显就是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