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们去蔚州,莱阳,等…… - 庶女妖娆 - 青丝着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庶女妖娆 >

第43章 “我们去蔚州,莱阳,等……

上岸的时候,温宣鱼几乎已经没有力气。

小令躺在干枯地上休息了一会,劫后余生,疲惫不已却又觉得痛快,嘿嘿笑起来。

“我最后那一划拉是不是很不错。”她说罢没听见回音,转过脸看温宣鱼,却看温宣鱼挣扎着坐在地上,一身湿漉漉,这样的冬日着实要命,她嘴唇惨白,用力伸手扒自己的袖子。

小令忙翻身起来,看着她扯开的胳膊上一串蔓延的红,顿时一惊:“四小姐!”

“别叫。”温宣鱼颤巍巍看了一眼被利道,“没有伤到骨头……就是有点痛。”

伤口沾了水,着实很有些痛。

从随身的油纸包中取出衣衫简单更换,快速收拾好后两人迅速开始向前面走去,为了不引人注意,两人带的都是桓暮的旧衣,轻车熟路换上去收紧腰,带上旧幞头,在面上略抹了灰,便成了两个不起眼的小厮。

待回到城中,此时大概这边河边发生的事尚未传出,一切倒也还一切安定。

如果温宣珠等真的如此,按照他们的计划,温宣鱼估计温宣珠等到了皇恩寺至少要等上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她尚没有到,然后再拖拉着去寻人,再小半天过去,估计才会疑心“是不是发生了意外”。再等回城找人,一来二去的确认,最快也要大半天。

所以她们换了衣衫稳稳妥妥回了城,然后找到了之前小令暗自寻找准备返乡的行脚胡商,按照之前说的那样,前往蔚州探亲。

路引是小令花了钱做的,看起来和真的无异。

大雍略微安定后,原本断了一段时间的胡商再度出现在长安,他们往返边境两地,熟稔各地规矩,早早都打点好,出入城门都方便快捷极了。

这次随行的还有三户人口,其中一对是年轻的夫妻,都是前往北地一带,跟着身强力壮的胡商队伍,可以极好避免路上遇到山匪。

在略显粗硬的布匹和装着各种瓷器的木箱中,温宣鱼转过头去,她苍白的脸藏在风尘和过大的幞头中,靠在小令旁边,真如跟着哥哥的幼弟。

长安城门在身后渐渐阔大,护城河上水光粼粼,看起来如此安宁。

看不到尽头的亭台楼阁都留在了高大的城门中,他们的车队转上北上的官道时,一队匆匆狂奔的烈马从城中,像流水一样奔涌而出。

车队的领队是个大胡子,他和他的手下们一样,都不爱说话,大多时候都是在闭着眼睛养神,但是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一定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的。

随商队一起上路的几家人在路上开始闲聊起来,他们都在为这次搭车费用便宜而庆幸,而且这次车队的马都是好马,坐在车上歇个脚力,也根本不影响车队速度。

商队一路沿着官道,一刻不停一直走了四十来里,过了两个集镇,这个时候离都城已经很远了。

第一晚是在一个小镇过的夜,登记的是他们几人的路凭。路上不时有关口盘问,因为胡商又带着这些多零零碎碎的搭脚的客人,倒是很容易就过去了。

到了休息的地方,温宣鱼已累极了,伤口带着微麻的酸痛,还好是冬日,她忍着让小令换了药,一夜无话。

第二日很早领队的助手就拍门开始叫大家起来,温宣鱼和小令一起简单收拾,两人下了楼,便看见那胡商领队正坐在大堂吃东西,虽然和他的伙计都是一桌,他没动手之前,两个伙计都规规矩矩绝不会动,温宣鱼不由多看了一眼。

这一日的路程走得更急。好在可以允许他们走一段路搭一段马车,大家勉强都能坚持,只是心中仍有抱怨,一日不知走了多久,方才歇息了片刻,领队看了看官道旁的路堠,又缩短了下午就餐的时间,要在日落前先到最近的第一个镇口,免得遇上路匪。

随行中那年轻的小娘子吃东西吃得慢,催促中东西掉到了地上,她于是弯下腰去捡那糕点。

――到底年轻,她弯腰下去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胸口的衣襟便微微松开,柔软而又鲜嫩的胸脯露出了些许出来。

温宣鱼在她后面一辆车,正好看得清清楚楚。

小令顺着她的眼睛看过去,不由笑了一下,那小娘子听见笑声,一抬头就正好看见温宣鱼的目光,这一下红了脸,发恼瞪了她们一眼,捂住衣襟坐好靠向了旁边气。

小令笑:“二弟怎么还在看?”她眼睛说罢瞟了一眼温宣鱼的衣襟,意思是她有你也有。

但温宣鱼其实并没有在看她。

她的余光在看她旁边跟着商队行进的护卫们。

这些护卫都穿着胡商惯常穿的窄袖甲衣,身上裹着带着毛锋没有完全鞣制的半披斗篷,到了脖子的领一直遮到下巴,遮住了他们深色的皮肤。

但这些年轻的走南闯北做买卖的男人,在近在咫尺的小娘子不慎露了春光时,却没有一个人的目光停在她美丽柔软的胸口上。没有一个人。他们好似根本不在意这些,这时候温宣鱼才注意到,一路上,他们很少说话,一个护卫注意到温宣鱼,转过头来看了她一眼,那目光静得让人心里发寒。

温宣鱼移开了脸。

外面的界碑显示,他们在两日之内就走过了寻常客商四五天的路程,一路都没有进货也没有任何兜售添加的意思。

而从过了今日这个凤翔的界碑开始,关卡和盘问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胡商的速度也稍稍缓了下来。

这日一行人又走了十来里,前面隐隐出现了一个过路的茶寮,这茶寮又兼着卖酒,就在树林旁边胡乱搭了一个小屋,外面是个棚子,看起来破旧不堪,一个衣衫同样发旧的老汉正在打哈欠,三两个赶集或者赶路的行人正在喝茶。

商队的人停下来,赶了大半天的路,都有些渴,众人都停下来,在这油腻腻的桌旁坐下来。

上来的茶很快,茶碗缺了角,里面的茶色倒是青,温宣鱼端起来假装手滑,茶水翻了一地,然后又捡过去向那老汉道歉,小令也跟了过去。老汉心疼碗又多了个缺口,唧唧囔囔个不停,温宣鱼看过去那烧水的地方熏得黢黑,地上的一个陶缸里是半缸烧过的灰,便知这是个长久开着的铺子。

她温声道歉。

一面讨了茶碗重新倒了茶水喝了。

结果等回去,便看见那领队正目光冷然看着她,温宣鱼只做抱歉一笑,小心捧着碗,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

然而那领队的目光却不时瞟过来,温宣鱼只做不知,神色寻常,如此过了一会,那领队这才没有再看她。

当夜晚上,众人就在此地住宿,茶寮老汉见竟有这样的生意好事,收了住宿费,高兴极了,听温宣鱼要被子,连忙跑回家抱了一床新被褥来。

这时那对年轻的小夫妻见只有一床被褥便有些不满,争执间,温宣鱼便有些抱歉讨好似的:“小娘子用就是。”

另一对年纪大些的兄弟便不乐意,只说自家也有老人。

争执来去,温宣鱼便道:“那不如我们一同再去抱两床被褥回来可好,小娘子你要不要一起。”

这话只得了那年轻夫妻的白眼,要不是小令身量健壮,那丈夫还要更生气。

温宣鱼说罢,看那两兄弟要去,便留下包裹叫小令一起,那茶寮老汉本不乐意,又看温宣鱼给了他再十文钱,便同意一起回村去借就是。

当下那两兄弟和温宣鱼两人一起前去,领队本要说话,但看他们东西都在,且这村庄并不远,冬日寒冷,这也是情理之中,便没有再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