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猫猫见故人
玉华寺位于山顶,蜿蜒的山路并不能阻隔香客祈求如意遂心,前殿香火鼎盛摩肩接踵。
“施主,求签?”庙祝双手合十向傅思问讯。
傅思点头,伸手要取,庙祝却盖住签筒,“施主还未向我佛表明心迹。”目光指向佛殿中央的功德箱。
善男信女们跪拜之前都会往功德箱里投入“功德”,仿佛以此能将心迹诉诸神佛,获得保佑。
“神佛在庙里,还是在箱里?”傅思笑问庙祝,“是神佛托你收取功德,还是你私设门槛非要善信如此表明心迹。”
庙祝让他说得脸上有些挂不住,恼羞成怒:“心诚则灵!百姓若不诚心供奉,如何妄想佛祖保佑!”
傅思冷笑,眼前的庙祝膀大腰圆,确实是被“供奉”得极其安逸。
“这些百姓,哪一个不是带着香油蜡烛来的?这些不算供奉?退一步讲,就算来者两手空空,你又如何知道他无诚心?难道神佛只庇佑荣华富贵,不见贫寒疾苦?所谓诚心,只是黄白之物?”
庙祝一时语塞,上下打量傅思穿着相貌,傅思今日身着便服,也难掩气质,庙祝便不敢与其争执,松开签筒,嗫嚅道:“施主,请……请便……”
傅思却不伸手了,看着庙祝,“签文都是你解?”
庙祝被他凛然的目光看得发毛,“是……是,贫僧惯会解签……”
傅思摇头:“既是俗人,怎通天意?”
庙祝满面通红。
转身站在佛下,傅思抬眼,神佛菩萨慈眉善目俯视众生。
傅思并非无法无天的狂妄之辈,即使在商榷那个世界见过许多神奇的现象都能用智慧解释,他仍然敬重神佛,相信上天确有慈悲怜悯之德。
但人不是神,不能信口满足他人心愿。人若有所求,也不该寄希望于俗世之人信口捏造的吉凶之语。
因果自在,见于内心。
譬如贤妃,半辈子向佛,却知错就错,到底逃不过内心的业障。
傅思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心有所求,能否达成,何须求神问鬼?心之所向,一往无前,就够了。
他突然觉得,没必要同贤妃所说的那位有大智慧的住持交谈了。
正待出寺,有个小沙弥请傅思留步,说住持邀施主禅房相见。
傅思说无缘不必见面,沙弥却坚持,称住持与施主是故人,缘分深沉。
故人?此处哪有故人?
前殿人头攒动,但一直往寺庙深处走,人声渐消。
也不同于山路两侧翠竹鲜花,傅思经沙弥引导,来到后院住持禅房。房前屋后只有长到脚踝的青草,满眼蔓芜,与楚国风土人情不同,别有一番景致。
引路的沙弥双手合十:“施主,主持修养身心,不喜人多。小僧这便走了,施主可叩门相见。”
傅思点头,转身端详所谓的住持禅房――
只是一间简陋的竹门木屋,屋顶铺着防雨的毛毡,与别处青瓦白墙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傅思上前叩门,屈起手指,指背刚碰到门扉,竹门便瞬间旋开,接着便是一支竹箭破风而来,傅思下意识偏头,堪堪躲过。
接着是第二支、第三支同时发出,来势凶猛,且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傅思拧身跃起,从两箭中间跳过,落地便站在那出招之人背后。
――那人身着百衲衣,背影清瘦,头发是不曾剃的,也不束起,凌乱披散着,从头到脚显着突兀。
“阁下是……”傅思直觉自己绝非对方对手,刚才的招数不过是小小试探,便主动探问身份。
“为什么不还手?”
声音听起来似曾相识。
“阁下功力高深,我并无还手之力。”傅思答道。
“呵,来京城学得虚伪了……我方才招数,不是已经见识过了?”
傅思沉默。
刚才危急之时,没来得及细看,此时转头看钉入门板的三支竹箭,根本没有箭锋――
都是从节口处折断的,整齐而光滑。这样圆钝的竹头,竟然可以凌厉地破开严丝合缝的竹制门板,可见出手之人功力深厚。
这样的手段,让傅思想到两个人――
一是他的父皇康元帝,箭术精湛,能对穿动物双眼;二是他二弟傅忆,能徒手截断竹枝。
那么眼前这个人,跟二者有何关系?他自称故人,与傅思又是何关系?
住持虽背对傅思,却似乎知道他面露纠结,长叹一声:“蜀州一别,多年不见了。”
傅思心头猛震。
他在蜀州别无亲朋,能感叹一声阔别多年的,只有那位教他骑马习武的游侠师父了――
虽然他从不让傅思称他为师。
如今时过境迁,云游天下,闲云野鹤似的游侠竟成了名寺玉华的住持。
这事该从何说起?
傅思心头堵了许多话,到嘴边只吐出那一句:“师父当年来京寻人,可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