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程佩青 - 铜色森林 - 陈之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铜色森林 >

第41章 程佩青

小年夜,宿舍里的人差不多都走光了,周围很静很静,甚至可以听见烟草燃烧的嘶嘶声。

“哎,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了”沈有琪在下铺闻到味道。

欣愉一笑,没有回答,只是把烟递下去。

有琪接了,也吸了一口,咳嗽着问:“你除夕有地方去么严先生就一个人,叫过年留在学校里的学生一道吃饭。”

“我要回土山湾。”她不假思索。

有琪失望,说:“那里有什么好去的他们待你很好么”

欣愉只道:“已经讲好了的,多少年都这样……”

“哎,这一阵总是不知道你跑哪里去了,是不是认得了什么人”有琪强猜出些端倪。

“没有,”她否认,“赚钞票还来不及,哪来的时间谈朋友啊”

“倒也是……”有琪笑起来,伸手把烟还给她。

冬去春来,报纸上登出申商储行招考的启示。

有琪看见了,又来告诉她,说:“你不是一直想去么要不要试一试”

欣愉心里却是一搐,顿了顿才答:“不去了,功课实在太忙,而且人家大概也不要我们这种勤工俭学的。”

有琪说:“倒也是,晚上都不晓得你什么时候回来,早上又是什么时候走的。”

欣愉笑笑,没再说什么。

那段日子,她奔忙在几处之间。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仅仅依着一种惯性生活。有时困倦地发冷,却又亢奋地心跳急促。有些事其实已经觉得没有意义了,却还是放不下。

修完了课,交了文章,过了考试,总算把在沪大的第一个学年读完。学校开始放暑假,她又变成每日去银行上班。

那一年,上海的银行界要搞个业务技巧比赛,柜面主任点名叫她参加。既是因为老油子不愿意做这种额外的工作,也因为她的确合适。在行里的试了几次,掐两分钟的表,从一沓钞票里挑出假票,每次都是她赢。只是珠算和点钞,不如老柜员在行。但主任说不要紧,这两样都是可以练的。

于是,每天营业结束之后,她还要留下练习。

头一天,她就跟沈有琪说,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练完,叫有琪不必等她,先回杨树浦的宿舍去。

两人隔天才在行里见了面,沈有琪问她:“都练了些什么呀”

欣愉回答:“打算盘,数钞票,验钞票。”

有琪只觉无聊,说:“你成天做的就是这些,下了班还要练啊”

欣愉说:“柜面上都是真金白银,哪敢那么快练这个纯就是为了比赛。”

沈有琪最实际,直接问:“那留你下来给不给加钱啊”

欣愉只是笑。钱,自然是没有的。

但练习大约还是有了效果,九月初比赛,她拔了头筹。

参赛的既有他们这样的小银行,也有中中交农那样的大行,且最后获奖的女行员只有钟欣愉一个。

虞经理对此很是骄傲,和她一起在仪式上领了奖,又带她去赴了赛后的酒席,说了好一番“女性应当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出与男子同样事业”的话。

酒席摆在汇中饭店,同桌的皆是银行届里的人物,纷纷称是,推杯换盏。

席散,欣愉被灌了些酒,带回来一座瓷奖杯,上面烫着金字――民国廿年,沪上银行公会业务竞技一等头名。

沈有琪拿过去把玩一番,又问:“你拿了头奖,行里有没有给你加钱啊”

欣愉这才想起来还有一只红纸包,打开来看,里面是张支票,金额写明十块银元。

“那薪水呢”有琪继续打听。

欣愉又笑了,摇摇头。她的薪水还是跟从前一样,比男练习生少五块,转成正式之后,少十块。

夜深,关了灯,她闭着眼躺在宿舍的铺位上,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痛,是因为积聚已久的疲劳,也是因为喝了酒。但整个人却还是没有丝毫的睡意,脑中尽是比赛和酒席上的情景。她听见说,申商储行也派了代表参赛,也看见贵宾席上摆着写了名字的纸牌。但她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没有她想找的那个名字。

又过了几日,沪大开学,欣愉升到二年级。

忽有一天上着课,外面喧哗起来。她隔窗望出去,看见有学生在走廊上跑,手中拿着报纸号外,嘴里喊着什么。等到有同班的问清楚了回来通报,才知道是北边传过来的消息――前一天晚上,日本关东军突然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沈阳打起仗来了。

那一堂刚好是严承章的课,教室里乌泱泱坐满了人。学生们群情激愤,都在等他说些什么。

严先生却好像并不意外,说:“从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开始,就应该看到这一天了。世界经济是一体的,日本也遭受了严重的危机。经济上的问题势必带来政治上的困局,内里的矛盾没办法解决,那就只有到外面打仗。而且,这对他们来说恐怕是最好的机会,可以打破一战之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因为现在英国和美国也没有钱,不会轻易插手别国的战争。”

欣愉听着,忽又想起知微的那句话来,世界上所有的事侪是因为铜钿。

但其他学生大失所望,觉得严承章马后炮,认为他事不关己。也有的纯就是坐不住了,收拾起东西要走。

严承章并不留他们,背身过去写板书,任下面人来去自由。等他再回身过来讲课,座位已经空了大半。欣愉和沈有琪仍旧坐在原处。

因为是第一排,严承章看着她们问:“你们不走吗”

有琪摇摇头。

他便开始讲课,还是像平常一样。

她们便也打开本子,记着笔记,也像平常一样。

那一堂,讲的就是经济危机。许多年之后,钟欣愉仍旧记得严先生说的那个美国人的故事。

小女孩问母亲:“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烧炉子”

母亲回答:“因为我们没有煤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