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人祸
说话间,骆养性走过来,道:“陛下,开封府的官员都到了,在外面恭候,李岩也到了。”
“让他们都进来吧,到这里来。”
“是!”
不多时,以李程新为首的开封府府衙官员,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的大小官员都到了,有三十几个人。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都免礼。”崇祯靠在竹躺椅上,看起来全身都很放松。
官员们偷瞄了一眼左布政使刘余v、右布政使李昌德和按察使张敬铭,心里想着这三位大佬终于回来了,再不回来,开封府这些官员就要被皇帝天天吊打了。
“都到了?”
骆养性道:“都到了。”
崇祯这才站起来,他左手握着天子剑的剑柄,杵在地上。
“加上周泰严,朕半个月之内砍了34个知县。”
崇祯的语气非常平静,仿佛切了34个西瓜一样。
“朕知道你们心里都在骂朕暴君!”
“陛下圣明,臣等不敢!”
崇祯大袖一挥,继续道:“朕刚才问刘大人,为何杞县会饿死五万老百姓,为何信阳会出现老百姓暴乱?为何会出现不上报的情况?刘大人,你继续回答朕这个问题。”
刘余v额头冒冷汗,他不明白皇帝今天把开封府所有官员全部召集过来是为何。
崇祯锋利的眼神扫了下面一转,握住剑柄的那只手,青筋都暴出来了。
杀人是一门学问,不是脑袋一热,就砍人的。
脑袋发热砍人,那不是领导者,那是莽夫。
那这杀人到底有什么学问呢?
站在崇祯这个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角度,核心班子必须稳。
也就是说,六部九卿这种中央核心班子,毕竟是稳定的。
经过他一年多成立新的部门,拉一派打一派,朝堂核心的大臣,现在是很稳定的,即便各自有自己的想法,但总体不会作妖。
即便像韩p和钱龙锡那种东林党人,也是不会乱来的。
核心班子不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京师的政令颁布不会朝令夕改。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哪怕北京城那些中层和基层官员吵翻天,口水都喷到了乾清宫了,但只要保证这一点,北京城的局面就不会乱。
除了核心班子要稳以外,地方上这种中层官员呢?
要流动性稳定!
什么叫流动性稳定?
就是你搞了事情,朕可以杀你,但是不会一下子大规模收割人头,除非是大面积造反或者像陕西那种情况。
例如崇祯今年三月份在北直隶,砍了赵长贤,其他的知府都留着,将赵长贤的脑袋去给其他知府观看。
例如在河南省,崇祯砍了开封府知府张时俊,其他的知府这半个月来,都没有动,也没有去责问。
为什么?
中层官员的作用是上传下达,你把中层一口气砍了,就会造成中间层断裂,新来的官员要和上面、下面都重新熟悉,还要熟悉地方上的情况。
这对官员的要求不低,并且需要的时间还不短,这个中间真空状态,行政崩塌了咋办?
所以,要对付中间层的官员,例如布政使、知府这种地方上的官员,必须先杀鸡儆猴,用雷霆手段震慑人心,保证新政往前走,与此同时,再想通过从中央派遣新的官员来稳步代替地方官员。
这叫流动性稳定,即在确保地方稳定的情况下,把人给流了。
那么基层官员呢?
举个例子,在后世的大型公司里,基层管理者都是有储备人才的,基层管理者不合格,被替代的难度非常小。
因为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本身难度不大,影响的范围有限,在有充足人才储备的情况下,你不干活,还阻挠业务发展,还以为自己不可替代?
那就呵呵了。
这大明朝的举人,可不就是知县的人才储备库么?
举人是可以被提拔成知县的,只不过需求吏部的任命。
所以啊,崇祯一口气杀34个知县,是完全不会破坏地方行政的秩序的。
相反,如果现在把刘余v、李昌德和张敬铭这三人都砍了,整个河南省可能就会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
但是,暂时保护脑袋的,不代表完全不掉脑袋。
例如皇帝现在提的这个问题,就是个送命题,答得不好,结局基本就注定了。
刘余v思忖了一下,小心翼翼道:“陛下,臣以为,杞县的老百姓饿死,是天灾,天灾是无法避免的,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天灾,非人力所能左右。至于信阳暴乱,亦与天灾有关联。”
刘余v几句话就把锅全部往天上甩了,甩得在场的官员心中都大呼甩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