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写作(二)
第222章写作(二)
这本书在前一年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里应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我除了《水浒传》,平生读的最完整的两部小说。
我真的开始写小说了。
事也凑巧,陶老师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热情高,而且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尤其是作文课,他不规定题目,全由学生自己选题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真是令我鼓舞,便在作文本上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姐弟俩》,大约五六千字。
描写的是我和姐姐从小到大的一些生活小事。
故事都是我们姐弟两人发生的真实故事。这是我写作的第一篇小说,已不同于以往的作文。
更让我惊讶的是陶老师给我的这篇小说写了近两页评语,自然都是令人心跳的好话。
“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简明扼要,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开篇就能对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整个文章点面结合,生动、具体、详略得当,选材新颖,能够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姐弟俩的点滴往事,比喻贴切,用词生动。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陶老师给我打了个“优”,在“优”字的右上角还附添着一个加号,可想而知其意蕴了。
我的鼓舞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韩新枝把我的作文本抢过去看了陶老师用红色墨水写的耀眼的评语,一个个传开看,惊讶我竟然会编小说,还能得到老师的好评。我在那一刻里,自信心更加膨胀起来。
我随之又在作文本上写下第二篇小说《回家》。
回家讲述的是一位拾荒老人回乡的故事。
是我亲眼看见和经历的。
陶老师鼓励我在文学杂志《黄河》上试着发表一下。说你如果发表,不但是一种荣誉,而且还有稿酬。
我第一次知道了《黄河》,也第一次知道发表作品可以获取稿酬。
和其他第一次投稿的年轻人一样,自以为找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踌躇满志,决心写出一番名堂,做一个出色的业余作家。
我想起了眼镜大叔。
眼镜大叔居然就是《黄河》的编辑,但他不是主编。
眼镜大叔看了我写的《回家》,给予很高的评价。
“可以看得出来,你是以饱满的热情和才情来写这篇小说的。”
眼镜大叔笑着对我说。
“大叔,这个是我一口气熬了一周通宵,才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