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76章特殊老师
备考的第三天,教室里来了一位特殊老师。王鸿鹄头也不抬看着手中的专业书籍,老师走路的脚步声显然与往常不同,甚至是有些拖沓,他也根本没有在意。“是王鸿鹄吗?”这个声音听得他有些耳熟,王鸿鹄下意识抬头瞅了一下,“马师傅,您怎么来了?”
“这节课安排我给你上。”
“哈哈哈,太好了,比那些念经的唐僧好多了。”
“师娘怎么样了?”王鸿鹄非常关心地询问。
“好多了,基本上能够自理,要不我也无法抽身来上课呀。”马师傅也是一脸喜色。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王鸿鹄,我真是没看走眼,你现在真是成为氩弧焊焊接班的中坚力量。”
“马师傅,哪有您说得那么夸张。”王鸿鹄有些不好意思。
“你以为谁都能有这样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话,王鸿鹄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对此,基本上都是免疫的状态。
“马师傅,你简直是太高看我了,你要是在我这个时候,肯定比我还厉害。”
“我现在徒增的只有羡慕的份。看到你的现在,我总会想起我年轻时,你爷爷教我学习技术的过程。可我比你还是差多了,你才多年轻,这水平都远远将我甩在后面,要是像我这么大,你那水平可就牛逼啦。”
“不瞒您说,我要让这考试都给折磨疯了。从我刚开始进入氩弧焊班组就是考试,一直干到现在还是考试,马师傅,如今我一听到考试,就是昏头涨脑、头昏欲裂。”
“你才多年轻?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凡事都有利弊之分,你这一路走来,取得了这么多成绩,获得那么多殊荣,不都是在一次次考试过程中斩获的吗?没有考试,哪会成就现在的你?更何况,我早就给你们灌输过,不仅是现在学,将来也必须学。检验学习的方法也仅有考试,要不怎么知道你学会没有?”
“马师傅,您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是厌倦这种考试,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技术。”
“难道你在备考期间的所为不是在学习吗?你说你在实操准备阶段的学习不是在研发技术吗?只能说你的想法太局限,以至于就像是井底的青蛙只看到井口大的那一片天罢了。无论是进修,还是参加各类考试,尤其是参加国家级以上的考试,你的眼界能和在公司里一样吗?你的眼界宽了,你的想法多了,思路也更加灵活,研究的领域范围也越发的宽广,你的技术水平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又有新的进步与提高。你怎么还能对考试如此排斥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你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到达成功的彼岸。眼下这点考试也好,还是实操练习技术也罢,我觉得都是一个个纸老虎,只要你振作起来,就一定会战胜这些纸老虎。”马师傅趁热打铁,接连妙语连珠,没有给王鸿鹄任何的回应机会。
“马师傅,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谢谢你在我最低谷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不好意思,让我的坏情绪影响到您正常上课的计划。”
“看到你的状态有点起色,我就很欣慰。我觉得这比我要给你讲课还要好很多,心情有什么不愉快的地方尽管来找我,我现在有的是时间。”
下课以后,马师傅来到吕主任的办公室。
“马师傅,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在您心情这么糟糕的情况下,还让您出马去帮助做王鸿鹄的心理工作。”
“咱们之间就不必这么客气,一是王鸿鹄是我的徒弟,其次我也是王鸿鹄爷爷的徒弟,他老人家当年也是没少帮助我。更何况,我也是从王鸿鹄这个年龄走过的,和他一样的心情都有过,所以对他也是特别的理解。尤其是看到他是个人才时,更得在他关键的人生阶段拉他一把。年轻人经历得太少,很容易受情绪而左右,要是咱们不帮一把,那和害人有什么区别?”
“马师傅,咱们单位要是老师傅都跟你一样,这个车间的发展还能更加的迅速一些。”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正因为有不同的性格和态度的人不也是成就咱们这五彩纷繁的世界吗?”
让马师傅这番话说得,把吕主任硬是给绕蒙了。面对家庭的变故,也难怪马师傅会说这些难以琢磨的话语。
吕主任及时转换话题,再一次又回归到最初的主题上。
“马师傅,你说王鸿鹄这小子不安分的心能不能再次蠢蠢欲动,能不能再一次对考试又充满抵制的状态?”
吕主任已经让王鸿鹄给整怕了,尤其是看到张副总来电话时,他更是高度紧张,就生怕王鸿鹄那里又出现什么问题。
“吕主任,王鸿鹄的心理是有问题,我看你的心理问题一点也不比他轻松。你也该找个人帮你梳理一下心情。”
“我能自愈,前提是王鸿鹄顺利通过这次考试即可。”
“马师傅,您说用不用再给王鸿鹄上几节课?继续排解一下他的焦躁心情。”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不是现在,先观察两天看一下效果。要是各位老师还有其他的反馈,我再去做他的工作。”
“马师傅,真是太为难你了。要不是因为王鸿鹄参加国际比赛,我是真的不能把你给搬出来,关键是你心情还这么糟糕,还得强作欢颜为他排忧解难。”
“我这还得感谢你呢。至少有什么事还能想到我,证明我还没有老,还可以起到作用。那我就知足啦。”
马师傅扶着桌沿慢腾腾地站起来,蹒跚向屋外走的身影时,吕主任的眼睛不由得湿润起来。
王鸿鹄也是性情中人,经过马师傅的一番开导之后,很快从此前的焦躁情绪中走出来,多少也能听进去老师分享的一些知识点。
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由此看来,至少在王鸿鹄问题的处理上,专家学者也就是在技术方面的权威,在精神层面还真是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