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7
番外17
☆、《随便说说之旅者的一些禁忌》上
这一篇继续来说旅者中的常识,尤其是禁忌。
不过不是野外生存的,而是与基地内某个机构相关的。
异世界信息收集整理所。
我们平常提到“信息所”时指的都是它。
在信息所内工作的人员被统称为信息整理员。
现今应该每一个人都会经常与信息所打交道。
统计显示,信息所的官网是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
不过,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点开那个官网应该都是为了看异世界的奇闻异事。
全世界通过三四级时空漏洞收集到的异世界信息,及掉落到本世界的异世界物品详细数据,都汇总到了信息所内。
这些异世界信息经过机器初筛、人工复核两道程序后,会挑拣一部分有趣的和对本世界有影响的内容公开到信息所的官网上。
其中,“有趣的”占了九成九以上。
而“对本世界有影响的”,平均大概十年会发布一条。
会出现这种比例差距倒不是因为信息整理员们过分有倾向性。
身为一名资深旅者,我负责任地说,目前所收集到的异世界信息中,与本世界无关的、本世界人类纯看个乐子的,就是占了绝大多数。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理解,世界与世界之间,本就是相互独立地存在着,一个世界本就不太可能对另一个世界产生影响。
本世界要不是临近毁灭、要不是布满了漏洞,也应该会与绝大多数异世界一样,根本不确定“其他世界”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幻想故事。
而现在,在满是漏洞的本世界中,人类对于其他世界主要也仅限于单方面确定了它们存在。
异世界生物不知道本世界人类看到了他们。
本世界人类也极难从获得的异世界信息中提取出能改变本世界局面的。
撇开世界影响不提,异世界的很多信息看起来是真的颇为有趣对不对?
就像异世界的很多物品,虽然没啥用,但拿到手就总让人感觉新鲜、能带来好心情。
信息所的建立非常早,在时空漏洞第一次被发现的那一年就有了雏形。
最初信息所是“解决时空漏洞”这个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对该课题越研究越绝望的过程中,信息所逐渐独立。
直至成为一个比较纯粹的信息分类存放机构。
类似图书馆。
目前,“解决时空漏洞”已被彻底宣判不可能,但对时空漏洞的研究依然在继续。
相关研究都不能缺少信息所的信息,不过这些都是平级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早已不再有上下级的关联。
早期,信息所收到的异世界信息来源比较复杂。
有官方专业人士探索的,有具备一些专业技术的非官方人员找到的,有不具备专业技术的热点追逐者追到的,更有大量普通人碰巧遇到的。
但随着人类社会固定位置城市模式的终结,随着机动性高但个体容量极为有限的基地模式的兴起,异世界信息基本就只剩下了两个来源渠道。
一是以基地型五级精神力者为核心的官方人员,他们会收集到出现在基地内的所有三四级时空漏洞给予的信息及实物。
二就是针对出现于基地外的三四级时空漏洞,主要是旅者在收集,部分出现时距离基地较近的时空漏洞,基地官方也会派出人去收集。
由于对基地内及距离基地较近的时空漏洞,处理时总是以基地居民的安全为重,所以基本不可能去对它们进行测试,生怕会刺激得它们升级。
因此从这部分时空漏洞中收集到的信息总是比较保守、静态。
相对的,旅者在野外单人遇到时空漏洞,敢做的试探比较多,于是收集到的异世界信息就更动态、多变。
比喻来说,基地官方收集到的类似照片,而旅者收集到的类似视频。
不过本质上差别也不是很大。
反正就像前面说的,绝大部分异世界信息及实物在本世界都属于看个乐子的类型。
随便收集一下、存放起来、后续需要查时能查出个大略,就算完成任务了。
既然现在旅者承担了很多异世界信息收集工作,旅者与信息所的往来自然便也很多。
然后不可避免的,往来中的一些流程越来越规范严谨。
比如,信息所给旅者制定了一整套异世界信息提交要求。
每次旅者遇到三四级时空漏洞,都得提交一份报告。
内容包括时空漏洞等级、出现坐标、尺寸、清晰度、稳定度、展示画面等。
还得附上照片及视频。
如果遇到的是四级时空漏洞,且有异世界物品掉过来,还得给那物品三百六十度地拍照、测量尺寸、描述功能。
是食物的话,初步检查可食用后,还可以再吃一吃描述味道及食用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