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新的大周忠臣已经出现
登闻鼓由来已久的,民间县衙有击鼓鸣冤,皇宫也不在例外。
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因为历朝历代,凡击登闻鼓,都代表着重大事情发生。
比如敌兵围城,社稷倾覆,皇帝成了留学生等等。
至于太学生伏阙上书,更是老传统了。
太学是为了培养国家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学校机构,学生学习的目的仍是出仕为官,因而太学生极为热衷朝廷政事。
一旦遇到皇帝昏聩,朝野黑暗,就会抨击时局,上疏陈情。
这种优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而这两件事,无论哪一件都是能震动朝野,载入史册的大事。
何况是现在两个事叠在一起,可以说是超级加倍,大周开国以来头一次。
女帝听着外面的鼓声和通报,不由冷笑,“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这幕后的人,真是非逼朕亲自出面不可了。”
上官婉儿担心女帝冲的上头。
“越是如此,陛下就越要冷静,陛下闭关这么久,眼看就要功成突破,决不能在眼下这个关键点上放弃。
眼下明面上是武承禄造反,可暗地里还有谁是他的同谋,我们还不清楚。”
女帝最近脑子长了不少。
“婉儿放心,朕自然不会再此刻傻傻的跳出来,只是登闻鼓,伏阙上书都不是小事,必须要好好处理才是。”
上官婉儿自然知道登闻鼓,伏阙上书意味着什么。幕后之人,操作这一手,已经是在亮剑逼宫了。
只要女帝不出面,明天就能说她上官婉儿企图谋反,幽禁女帝,打出一个名正言顺的造反理由。
说不定自家夫君都能被说成与自己同流合污的奸夫。
其心可诛。
“眼下正是百官早朝来会的时间,这件事婉儿会协同内阁一起处理,还请陛下务必要忍气吞声。"
女帝撇了撇嘴。
“这些年明里暗里,骂朕的也不少。登闻鼓,伏阙上书,朕倒要看看,还能弄出什么的把戏。
总不能,他们能学叶浩然,也给朕来一份万世治安疏。”
……
皇宫外,登闻鼓处。
朝廷为了表示大公无私,登闻鼓位皇宫入口处,方便百姓鸣冤。
只是京城的路又宽又大,真正的百姓的冤屈,又怎么可能真的走到登闻鼓前敲响。
此时,三千太学生齐聚在此,浩浩荡荡。
为首一人更是白衣如雪,风度翩翩,他手握鼓锤,正在奋力敲打。
鼓声隆隆震天,越发衬托出他的不凡。
鼓声响起后,很快就有一队禁卫军闻声而来,为首将领看到一众太学生后,立刻犯难了。
太学生虽然不是朝廷官员,但是能入太学的,都不是普通人,背后关系错综复杂。
此刻三千学子齐聚,就算女帝也不好处理。
领头将领,在看清带头的白衣学子之后,更是大惊失色,慌忙下马行礼。
“见过袁公路公子,袁公子不是在为母亲守孝,怎么会来此敲响登闻鼓,可是有冤屈。”
白衣士子听到这话,停下鼓锤,态度冰冷倨傲。“你是何人?”
为首将领不敢怠慢,“在下禁军校尉陇右崔决。”
陇右崔……
袁公路只是听了这个,便不耐烦道:“区区一个禁军校尉还不配听本公子的冤屈,让内阁百官出来见我。”
崔决苦笑,却也不敢还嘴,只得陪笑。
“那就只能请公子稍等。”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乃是公认的士族之首,袁路更是这一代的袁家领头人。
能入他眼的只有清河崔氏这样的大族,而不是他这旁脉小枝。
太学生伏阙上疏,敲响登闻鼓这样的大事,自然会有人上报。
朝堂也会遣百官之首前来问话咨询,安抚这些太学生,这些都是惯例了。
果然,不久之后,崔决远远就看到一批紫袍大员朝这边赶来。
为首的正是内阁首辅王守心。
内阁首辅亲自出面,可谓对这次事件的格外重视。
看到王守心亲自到来,袁公路才丢下手中鼓锤,和手行礼。
“见过王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