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时代造就的“马云”机会(2) - 阿里巴巴正传 - 方兴东 刘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阿里巴巴正传 >

第18章时代造就的“马云”机会(2)

第18章时代造就的“马云”机会(2)

1994年,软银公司公开上市,股价已猛增200%,每股售价达160美元。孙正义占有近一半的股本,合35亿美元,成为日本最富有的实业家之一。

为了更好地介入美国市场,提升全球的份额,孙正义决定把宝押到互联网上,他说:“互联网就是我们的前途所在。”这是他投下的最大赌注,并使他成为目前为止互联网方面的最大赢家。

为做好准备,孙正义首先动用了大量资金来组建一个世界性的公司:1994年,他用2.02亿美元买下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ziffdavis,简称zd)的展会业务,获得了世界计算机展示会份额的20%;1995年,又斥资8亿美元购入界面集团公司,占世界展示会业务60%份额的comdex展也落入囊中;1996年2月,他耗资21亿美元,令人吃惊地买下整个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软银公司一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计算机行业出版商之一。

1995年初,孙正义遍访美国硅谷,寻找有希望的互联网新办企业。

依靠两项由公司经营的风险资本家基金以及软银公司本身,他已在55家新开办的网络公司中投入了3.5亿美元。到了8月,在雅虎4000万美元的征资活动中,软银买下5%的股权,并开始共建雅虎日本网的计划。到雅虎公司上市时,杨致远和费罗只拥有各15%的股份,“美洲杉”拥有17%,而孙正义则提高到37%。他看出,软银对诸如雅虎一类的公司进行投资,将与本公司其他业务之间有协同效应。每当孙正义看到有前途的公司时,就猛扑过去。雅虎就是他在与杨致远们共进比萨饼时捕到的一头肥硕的猎物。

孙正义回忆称,在第一次拜访马云之后,他很欣赏马云的“眼神和动物般的嗅觉”,“这与我们投资雅虎,雅虎只有五六名员工时情况类似”。那是1999年秋天,是马云见孙正义第二次,孙正义表示“我们要投资,我们要占30%的股份”。孙正义要投资3000万美元,占30%的股份。马云点了头。而回国后的马云反复权衡,最终只要2000万美元。“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最终,孙正义同意了马云的意见。

江湖上对于马云的融资有着很多神话般的传说。这方面,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吴鹰更正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版本:说马云在孙正义的办公室给他做了介绍,然后在洗手间用了6分钟的时间说服了孙正义,这都是媒体的误导。我不相信男同志解一个小手需要6分钟之久,也没必要在里面谈6分钟,虽然他们个头差不多,但是站在洗手间里不是什么好事儿。实际上,当时是在我们北海万泰的办公室。我们把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头都叫到办公室来了,然后马云在下面。这次春节我在他们家,马云才披露了这个心声——当年他的感觉非常棒,他在楼下等着,协调人说:“你只有6分钟的时间能够讲解,然后大家提问题。如果6分钟听完了以后,大家对你没兴趣,也没意思,没什么机会你就走人了;如果对你这个话题感兴趣,大家互相提问的时间会长一点。”所以6分钟是从这儿来的。当时马云非常自信地讲,“我不缺钱”。我事后知道当时马云好像没有太多钱,但是现在他跟我也不承认。他说:“吴鹰,你这个版本不对,我们当时拿到高盛的钱,对我来讲,500万美元是世界上所有的钱全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了。”

无论是当事人版本还是江湖传说,都很难还原最终的真实。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当孙正义投资马云的时候,马云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小人物,而孙正义是全球互联网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财富一度超越比尔·盖茨,短暂地成为世界首富。但是,今天,无论是格局还是气场,还是改变世界的潜力,马云已经远在孙正义之上。这大概就是作为投资者最好的结局了。

西湖论剑的由来

马云真正进入中国互联网业界和媒体界主流的视野,还是要从西湖论剑开始。在这之前,杭州的阿里巴巴和马云所做的一切,在中国互联网界都还属于边缘位置。

关于“西湖论剑”的由来,根据马云2001年回忆,“其实西湖论剑第一届是个很偶然的事件,去年9月10日是阿里巴巴一周年,同时那天也是我生日,所以我想请几个朋友过来到杭州聚一聚。既然到杭州聚了一聚,那么为什么不给杭州,不给业界留些声音,留些有价值的思想和思考?我就把大家请过来了,结果第一届搞得还非常成功。”

2000年,股市大势已去,中国互联网风光残留,“西湖论剑”的嘉宾王志东、张朝阳、王峻涛几大网站掌门齐聚西湖,加上著名的金庸大侠也作为嘉宾出席,还真有点大侠汇聚的悲壮气氛。金庸还给马云题了幅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之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2000年9月于阿里巴巴宝洞金庸”。

2001年,堪称互联网的最低谷,内忧外患之际,除了王志东已经告别新浪之外,“西湖论剑”也算把中国互联网的一些面子上的人物凑齐了。出席嘉宾有茅道林、张朝阳、丁磊、王兟、王峻涛。但是,马云私下里也戏称,第二届西湖论剑已经是“丐帮大会”,都是一帮互联网亏损大户“两眼泪汪汪”。

2002年,“西湖论剑”的名单有点令人惊讶,惊讶的是这些公司名字都有耳闻,但人物都有点陌生。腾讯ceo马化腾、3721总裁周鸿祎、前程无忧总裁甄荣辉、携程首席执行官梁建章、联众公司总裁鲍岳桥。显然,这是一次互联网边缘人物的“暴动”:他们都不属于最有钱的,都是没有能够像三大门户一样成功上市,圈回来近亿美元的,但是也都有着千万美元级的投资,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寒冬;他们也不属于最挣钱的,要说挣钱,一个“盛大”就足以让他们都显得很寒碜,而且最近三大门户的业绩足以让互联网挣钱的“土财主”们相形见绌;他们更谈不上是中国互联网界的领袖,因为这些企业都比较扎实,但是都没有真正成为该市场的绝对领导者,比如腾讯,面临微软的msn大肆侵蚀;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的成分也在日渐稀释;3721也将始终面临cnnic扫荡的危险;携程的旅游收入稳健,但是这个市场十分分散,多家公司各有千秋;联众在网络游戏界属于第一品牌,但是在转化为利润方面依然十分逊色。

如果说,第一次是大侠论剑,第二次是丐帮大会,第三次好像真的有点“大盗聚会”的味道了: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可惜的是互联网大盗的数量实在太少了点。

然而,无论是组织“西湖论剑”,还是登陆“福布斯”,或者戴上“中国互联网之父”的帽子,马云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跻身“中国网络英雄”第一阵营。对此,北京媒体微词颇多,但是平心而言,其他“网络英雄”占尽天时地利,尽得北京的近水楼台之便,只有他处在“偏远”的杭州。

如果我们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阿里巴巴的崛起与发展,那么马云的确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奇迹。无论是马云代表的“b2b”概念还是“地方互联网”的象征,都是人们值得关注的。

2003年“西湖论剑”的嘉宾有:软银总裁兼董事长孙正义、tom互联网事业集团总裁王雷雷、盛大ceo陈天桥、易趣网ceo邵亦波、百度总裁李彦宏、携程ceo梁建章、阿里巴巴ceo马云。

2004年2月26日晚,在北京长富宫饭店芙蓉厅,互联网实验室和《中国青年报》举办的2003年十大it风云人物评选正在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第一次获奖的马云风尘仆仆从杭州专程飞来,“我是不懂网络的。我也是不懂技术的,但我这次因为网络而获得了十大风云人物的称号。我格外高兴,而且感触颇深。我认为,网络应该是普通百姓的网络。它应该属于大众。这一次,消费者把这个奖项颁给我,我看到了互联网距离老百姓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感谢消费者。”这基本上是马云大批量领奖的开始,也是阿里真正登上业界主流舞台的开始。

2003年的获奖者中还有第一次获奖的李彦宏,李彦宏也很激动,亲临现场领奖。他说:“百度搜索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应该是搜索引擎在大家的心目中的地位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大家对搜索引擎的认识,我觉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高。现在每天进行搜索的人增长非常非常地快。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能够给他的生活带来便利,带来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一直没有丧失信心,不管多困难的时候都是非常有信心,给大家提供最好最方便的搜索引擎。”

2003年,是中国互联网开始变局的开端,之前互联网的镁光灯主要还是照射在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的身上。而今天所谓的bat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这一年开始崭露头角。第二年的2004年十大风云人物,马化腾也第一次正式获奖了。

特别要指出的是,今天因为小米同样如日中天的雷军,其实已经跻身1999年的首届十大风云人物。不过当年获奖是因为金山软件,而不是互联网。那一年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当然是张朝阳和王志东。

成为中国电商领导者

2004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融资8200万美元,与当年三大门户上市融资额相当,令人兴奋。马云表示“在一个兵荒马乱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战争马上就要打响。现今的阿里巴巴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与幸运的门户相比,电子商务在中国似乎一直命运不济,留下“资本”严重先天不足的症结。要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那次热潮之中,美国有400多家互联网公司上市,市场价值达到1万多亿美元,投入的风险投资达1000多亿美元。其中,电子商务公司远远超过半壁江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