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决策: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 - 世界顶级思维 - 沧海满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世界顶级思维 >

第15章决策: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

第15章决策:运筹帷幄的远见卓识

迅速做出一个正确决定往往关乎企业生死。

——杰克·韦尔奇(美国)

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西蒙(美国)

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戴伊(美国)

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决策的前提

法国未来学家儒佛尔。

进行有效的预测是做出英明决策的前提。没有之前的预测,就不会有决策时的轻松和自由。强调了预测活动的重要性。

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而决策的前提是预测。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预测,进而合理地做出决策,已成为当今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综观全局、预见未来,才能运筹帷幄,立于不败之地。

胸怀全局,远见出卓识

古往今来,善战者、善治国者莫不以大局为重、为要、为上、为本。为兵者,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对全局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从而赢得战略上的主动;为政者,善于从整体出发,从长远计量,抓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着,全力以图之,遂使整个局面大为改观。

管子说:“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意思是第一要看得远,第二要听得远,第三是做到明察千里之外的情况和隐微之中的深情。这就是说,成功的决策者既要高瞻远瞩又要明察秋毫,也就是胸怀全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人。

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裔。父亲诸葛瑾早亡,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迁居南阳。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在南阳隆中建一草庐,躬耕田亩。当时刘备求贤若渴,带着关羽、张飞两人三顾茅庐,才得与诸葛亮相见。刘备对诸葛亮说:“今汉室倾危,奸臣当道,皇上蒙尘,备自不量力,欲复兴汉室。只为自己智术短浅,迄无所成。然我志犹未已,今得遇先生,望乞赐教。”诸葛亮答道:“自董卓专权以来,群雄并起,四方扰攘。曹操与袁绍相比,虽名微力寡,可曹操终究会将袁绍打败,转弱为强,这虽说依赖于天时,也取决于人谋。今曹操已拥兵百万之众,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人不可与其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之士乐于为其效命,国力稳固,不可轻图,只可与其结盟,以作外援。荆州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自古以来即是用武之地,而其地未有得主,此乃天赐将军之良机,未知将军可有意否?再则益州乃是险塞之地,沃野千里,向来称为天府之国,高祖得此地而成帝王之业。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虽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草野智士,渴得明君。将军是帝室之胄,思贤之心若渴,广招天下英雄,信义四海皆闻。若得荆益两地,据险自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静观天下之变,即可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向宛洛进发,将军自领益州兵马去向秦川,天下百姓都会箪食壶浆,欢迎将军。若这样做,霸业必成,汉室将兴也。”

诸葛亮身处茅庐,却胸怀天下,将当时的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这一番宏论,令刘备茅塞顿开,连连称善。

远见出卓识,但是远见来之不易。笼统地说,远见是一切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也是保证用权的持续与延伸的一种先决条件,它要求领导者必须将个体与群体、情感与理智、经验与理论、形象与抽象、常规与非常规、科学与常识、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定性与定量、反馈与超前、单向与全方面、系统与辩证等许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思考。简单地说,远见和卓识来自于领导者所具备的较高思想意识水平,善于分析和综合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能够周全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决定,能够制定出克敌制胜的计划和战略。

远见卓识要求领导者在用权的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各个方面的考虑;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以一种变化的观点去思考和探讨情势的变化,具有辩证的眼光,然后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做出一个周密而详细的计划,再付诸于实践。这样,领导者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用权的关键,克敌制胜,使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深谋远虑,站得高望得远

领导人必须有远见,必须向前看。领导关于未来方向的看法,建立在控制着人们的个人价值观和思想的基础之上。一种远见并不是一系列的目标,而是一系列的雄心壮志,它们一度被藏在心底,现在要使它们发挥出来,创造一种巨大的内在的推动力,使人们朝着某个方面去工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人。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招。能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能谋划别人不能谋划的,能思虑别人不能思虑的,能推测别人不能推测的,这才称得上远谋大略。

优秀的领导具有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又称全局性思维,它是洞察全局、思考全局、谋划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

领导者不仅要像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一样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更应该以一个战略家的姿态未卜先知,抢占制高点,从而在新的变化面前从容不迫。领导者的战略观,是指领导者对管理活动进行全局的分析判断后而做出的筹划和指导。它要求领导者从整体、长远和根本上去观察问题。对于领导来说,战略观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的:

一是具有全局性。全局是由各个局部有机结合而成的,这种有机的结合就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领导者重视全局,从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是具有长期性。战略是一个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谋划和对策。正确的战略是根据管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趋势而制订的,在趋势发生根本逆转之前,不应该随意更改。领导的战略立足点是现在,而着眼点是未来。

三是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由于全面和局部的划分是相对的,因此局部应该服从全局,低层次的战略应该不违背高层次的战略要求。

重视战略问题,树立战略观念,不能只靠领导的直觉来做出管理的决策,因为这样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领导来说,决策失误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只有通观全局,长远考虑,研究规律,才称得上是成功的领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