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目标:知道做什么,才能做成什么 - 世界顶级思维 - 沧海满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世界顶级思维 >

第3章目标:知道做什么,才能做成什么

第3章目标:知道做什么,才能做成什么

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哈伯特(法国)

成功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博恩·崔希(美国)

有专一目标,才有专注行动。

——洛克(美国)

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是另一处的入口

美国管理学家古特雷。

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细分阶段目标,要保证目标的延续性。把最终目标分成几个台阶之后,就要把每一个台阶走好。实现大目标从小目标开始。

目标是什么样,人生就是什么样

有人问哈佛毕业的罗斯福总统:“尊敬的总统,你能给那些渴求成功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人一些建议吗?”

总统谦虚地摇摇头,但他又接着说:“不过,先生,你的提问倒令我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本宁顿学院念书,想边学习边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电讯业找份工作,这样我还可以修几个学分。我的父亲便帮我联系,约好了去见他的一位朋友——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等我单独见到了萨尔洛夫将军时,他便直截了当地问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具体哪一个工种?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种都让我喜欢,无所谓选不选了。便对他说,随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见将军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视着我,严肃地说:年轻人,世上没有一类工作叫‘随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

总统的话令人深思,而其母校哈佛大学商学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也印证了总统的话。哈佛商学院调查了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而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哈佛商学院在招募学生的时候,非常注重吸收那些有着卓越目标并愿意努力为之实现的学生。

有长期目标,还要有短期目标

设定人生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既要目光长远,锁定长期目标,又要脚踏实地,注重短期目标,从短期目标开始逐步实现长期目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